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64条记录
特种稻新品种中科黑糯1号的选育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科黑糯1号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海南大学和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合,从海香黑糯稻中选种改良而成的特种稻。2011年2月通过了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该品种综合表现优质、抗白叶枯、稻米黑色、糯性,全生育期141 d,感温型,适合海南各市县早、晚稻种植。

关键词: 水稻 中科黑糯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寄生线虫Hsp70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发育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环境而合成并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家族。多种植物寄生线虫编码的Hsp70基因序列己被克隆和检测,但其在应激反应中线虫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仍不是很清楚。本文对Hsp70家族的分类、Hsp70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从Hsp70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系统进化介绍了植物寄生线虫Hsp70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植物寄生线虫Hsp70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Hsp70 Hsp70基因 植物寄生线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白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表现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人工合成圆锥小麦365与粗山羊草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观察其白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为筛选抗病育种种质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以感病圆锥小麦365为母本,与抗性优异的粗山羊草父本杂交,经单倍体加倍获得双二倍体人工合成小麦,再与普通小麦杂交,观察其抗病性。【结果】亲本间杂交组合均有成胚,平均成胚率17.6%~37.0%。父本Y201、Y215和Y219对12个白粉病菌株表现全抗,Y170仅对菌株E09感病,Y221仅对4个菌株感病,而5个人工合成小麦双二倍体对E09均感病。杂交组合365(♀)×Y221的人工合成二倍体株高、杂交组合365(♀)×Y170的人工合成二倍体穗数、自交结实穗率和结实率以及365(♀)×Y221人工合成二倍体的小穗数表现较好。人工合成双二倍体与偃展1号、豫麦18的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自交结实率(4.6~80.8倍)。【结论】圆锥小麦365可能存在抗白粉病抑制基因,可抑制粗山羊草中抗白粉病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表达。

关键词: 小麦 双二倍体 白粉病 抗性 农艺性状

优质常规稻黄华占在海南的引种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海南省水稻主栽品种出现抗性减弱,丰产、稳产性减退的状况,于2010年引进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在当年晚造及2011、2012年连续在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进行早、晚造试种。结果表明:黄华占在海南种植表现株型集散度适中,后期熟色好,不易落粒,抗病虫性、抗倒性较强,生育期适中,具有高产稳产特性,可在海南进行大面积推广。黄华占是多穗型品种,宜采用小蔸稀植方式移栽;其早造对稻瘟病防治,以及晚造对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可或缺;其耐肥性较强,可适当提高施肥水平。

关键词: 水稻 黄华占 引种试验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积极发展青饲玉米,促进海南草食畜牧业发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青饲玉米在国内外农业生产上的发展概况和作用.通过对海南草食畜牧业发展概况的调查分析和青饲玉米引种试验分析,探讨了海南发展青饲玉米的意义和发展青饲玉米的可能性,提出了海南发展青饲玉米的方略.

关键词: 青饲玉米 草食畜牧业 引种 海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适应淹水胁迫的分子机理及品种改良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淹水胁迫是继干旱和杂草之后限制水稻产量的第3个重要因素;挖掘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基因资源,培育适应淹水环境的高产品种,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深水稻和低地雨育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两种策略——避淹和耐淹策略,深水稻和低地雨育稻适应淹水环境的分子机理,以及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利用SK和SUB1A基因培育适应淹水环境的高产水稻品种的前景;提出了转基因技术用于水稻耐逆境品种改良的策略.

关键词: 淹水胁迫 深水稻 低地雨育稻 避淹策略 耐淹策略 乙烯 赤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为材料,研究了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能显著提高超级早稻产量,影响的效果与品种有关,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分别提高了12.16%、11.86%和11.66%,增产主要原因在于喷施叶面肥,提高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干物质累积量、单茎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LAI)及协调库源流的关系。

关键词: 钮翠绿叶面肥 超级早稻 产量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麻种质资源根结线虫病抗性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我国红麻种质资源对根结线虫病的抗病性,在对120份红麻遗传资源进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的基础上,选择25份有代表性(22份高抗和3份感病)的种质进行盆栽根结线虫病接种鉴定。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120份红麻遗传资源中5个高感、19个中感、25个中抗、71个高抗;其侵染的根结线虫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ria)的混合种群。进行盆栽接种鉴定的25份遗传资源中,7份为中抗,其余分别为中感和高感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本研究可为红麻种质资源发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红麻 根结线虫 抗性鉴定

灰色关联分析在春大豆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海南11份春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粒重>生育期>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株高>底荚高度。因此,在高产品种的选育上,应优先考虑单株粒重、生育期和主茎节数等指标。

关键词: 春大豆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分析重要穗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组合HN4×QN17自交衍生形成的包括287个家系的F2∶3群体及其相应的亲本作为试验材料,按照随机区组排列进行田间试验。应用Excel2003和DPS2000对9个主要穗部性状数据资料进行变异特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部性状呈双向超亲分离,9个穗部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两试验点(海南三亚和山东青岛)具有较好一致性,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秃尖长>穗粒重>行粒数>穗长>百粒重>穗行数>穗轴粗>穗粗>出籽率;除秃尖长外,穗粒重与其他7个性状均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粒重与各性状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穗轴粗>出籽率>穗行数。说明秃尖长、穗粒重、行粒数、穗长性状变异系数大,在分离世代中有较广泛的选择空间;秃尖长与穗长、穗轴粗与穗粗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在育种实践中同步改良这些性状有一定难度;穗行数与行粒数、穗行数与穗粗性状间的显著正相关性,在育种中同步提高这些有利性状是可行的。穗部性状间的变异规律和关联性可为该组合二环系选育中性状的取舍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