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马铃薯材料苗期耐冻性鉴定
《中国蔬菜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人工冷冻鉴定、聚类分析结合田间自然霜冻鉴定的方法,对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acaule的后代无性系材料的耐冻性和耐冻类型进行评价。在冷驯化前有11份材料属于霜冻敏感型,12份属于耐冻型,2份属于强耐冻型;而冷驯化后,霜冻敏感型减少到3份,耐冻型和强耐冻型材料分别增加到12份和10份。试验材料冷驯化前后的LT50和冷驯化能力与田间自然霜冻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91和-0.55。因此人工冷冻鉴定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马铃薯材料在田间的霜冻耐性。
白菜型油菜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白菜型油菜产量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关联度排列如下:单株种子重>株高>一次分枝数>千粒重>主轴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有效分枝高度。单株种子重、株高、一次分枝数、千粒重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每角粒数和有效分枝高度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但它们对产量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单株种子重、株高等因素表现出来。因此,在利用过程中,要对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选择效果。


杀虫剂复配对水稻大螟幼虫的室内活性测定
《农药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用乙酰甲胺磷原粉等6种杀虫剂的两元混合物对水稻大螟幼虫的室内活性测定表明,乙酰甲胺磷与毒死蜱的有效成分按4∶1复配增效最明显;溴氰菊酯与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分别以有效成分1∶8、1∶1复配的增效作用最大;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有效成分按5∶1复配的增效作用明显。阿维菌素与毒死蜱的有效成分复配没有增效作用;阿维菌素与乙酰甲胺磷复配表现为拮抗作用。


马铃薯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病毒再侵染情况及产量变化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大西洋原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的生产试验及其PVX、PVY、PVS、PLRV病毒的D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从原原种到一级种薯的生产过程中,产量随着脱毒种薯代数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以二级原种生产一级种薯的增产幅度最显著;除原原种不带以上4种病毒外,一级原种、二级原种分别带3%、13.3%的PVS病毒,一级种薯带PLRV和PVS病毒,带毒率分别是5.8%、21%,二级种薯带PVY、PVS、PLRV病毒,带毒率分别是8.9%、30%、13%。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 再侵染 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Y病毒 马铃薯S病毒 马铃薯卷叶病毒


小菜蛾泛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雌雄成虫基因组中分别克隆了泛素基因的编码区,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28778,EU28779,EU28780,EU2878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长度为228bp,编码的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不同品系和不同性别的小菜蛾泛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等均存在差异,其中敏感品系雌雄成虫间差异较大,序列相似性为81.1%;抗性品系雌雄成虫间差异较小,序列相似性为97.8%.推测这些差异可能与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有关.因而为进一步研究小菜蛾抗药性形成机制和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