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52条记录
早果菜—水稻—秋冬果菜三熟高效种植模式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罗甸的"天然温室"优势,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在不同的蔬菜淡季,向市场提供商品蔬菜,2003年开始进行早果菜—水稻—秋冬果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2007年示范面积163.3 hm2,平均三季产值达6 617元/667m2;带动面积700 hm2,三季平均产值5 880元/667m2。一年三熟667m2最高产值达万元以上。

关键词: 蔬菜 水稻 三熟 种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马铃薯材料苗期耐冻性鉴定

中国蔬菜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人工冷冻鉴定、聚类分析结合田间自然霜冻鉴定的方法,对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acaule的后代无性系材料的耐冻性和耐冻类型进行评价。在冷驯化前有11份材料属于霜冻敏感型,12份属于耐冻型,2份属于强耐冻型;而冷驯化后,霜冻敏感型减少到3份,耐冻型和强耐冻型材料分别增加到12份和10份。试验材料冷驯化前后的LT50和冷驯化能力与田间自然霜冻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91和-0.55。因此人工冷冻鉴定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马铃薯材料在田间的霜冻耐性。

关键词: 马铃薯 野生种S.acaule 苗期 耐冻性 人工冷冻 田间自然霜冻

改变培养基成分对甘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改变甘薯试管苗的培养基成分,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发现试管苗在用白糖替代蔗糖、用自来水替代蒸馏水的MS(1/2有机成分)培养基内生长与在对照(MS+蒸馏水+3%蔗糖+6%琼脂)上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甘薯 试管苗 培养基 脱毒甘薯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大白菜栽培方式与品种比较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设计,探讨了栽培方式、品种2个试验因子对春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方式以有机土栽培的春大白菜长势好,根系活力强,光合速率高,产量提高24.18%,叶球硝酸盐含量降低13.52%,叶球的干物质含量增加5.7%,粗蛋白、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3.8%、17.3%和4.7%。4个供试大白菜品种中,黔白3号产量、净菜率、耐抽薹性较优,云春白1号次之。

关键词: 春播大白菜 栽培方式 品种 产量 品质 耐抽薹性

白菜型油菜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白菜型油菜产量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关联度排列如下:单株种子重>株高>一次分枝数>千粒重>主轴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有效分枝高度。单株种子重、株高、一次分枝数、千粒重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每角粒数和有效分枝高度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但它们对产量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单株种子重、株高等因素表现出来。因此,在利用过程中,要对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选择效果。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经济性状 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虫剂复配对水稻大螟幼虫的室内活性测定

农药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用乙酰甲胺磷原粉等6种杀虫剂的两元混合物对水稻大螟幼虫的室内活性测定表明,乙酰甲胺磷与毒死蜱的有效成分按4∶1复配增效最明显;溴氰菊酯与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分别以有效成分1∶8、1∶1复配的增效作用最大;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有效成分按5∶1复配的增效作用明显。阿维菌素与毒死蜱的有效成分复配没有增效作用;阿维菌素与乙酰甲胺磷复配表现为拮抗作用。

关键词: 水稻大螟 杀虫剂 活性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草玉米扦插繁殖技术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饲草SAUMZ1的扦插繁殖提供技术指导。[方法]研究了饲草玉米不同茎秆部位及不同茎节数所制作的插穗扦插繁殖的成活情况以及插穗生长的营养基础。[结果]嫩茎插穗的成活率最高;老茎杆下部和嫩茎插穗的生根率、发芽率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含2个节的插穗生根率、成活率均高于1个节的;嫩茎和第2年植株各茎段插穗的总氮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与发芽率呈正相关;总氮含量与生根率、发芽率相关不显著。[结论]成活率和发芽率最高的扦插材料为嫩茎插穗。

关键词: 饲草玉米 扦插繁殖 成活率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茯苓子实体培养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从培养基成分、光照、培养温度、传代次数上对茯苓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子实体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茯苓菌株子实体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7±1)℃,光照强度60%,培养时间18~30 d,传代次数5~7代,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产生的子实体形态和数量各不相同,可形成蜂窝状、山状、迷宫状、小菊花状或针状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

关键词: 茯苓 子实体 培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病毒再侵染情况及产量变化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大西洋原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的生产试验及其PVX、PVY、PVS、PLRV病毒的D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从原原种到一级种薯的生产过程中,产量随着脱毒种薯代数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以二级原种生产一级种薯的增产幅度最显著;除原原种不带以上4种病毒外,一级原种、二级原种分别带3%、13.3%的PVS病毒,一级种薯带PLRV和PVS病毒,带毒率分别是5.8%、21%,二级种薯带PVY、PVS、PLRV病毒,带毒率分别是8.9%、30%、13%。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 再侵染 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Y病毒 马铃薯S病毒 马铃薯卷叶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泛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雌雄成虫基因组中分别克隆了泛素基因的编码区,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28778,EU28779,EU28780,EU2878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长度为228bp,编码的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不同品系和不同性别的小菜蛾泛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等均存在差异,其中敏感品系雌雄成虫间差异较大,序列相似性为81.1%;抗性品系雌雄成虫间差异较小,序列相似性为97.8%.推测这些差异可能与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有关.因而为进一步研究小菜蛾抗药性形成机制和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菜蛾 泛素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