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龟纹瓢虫成虫控制苜蓿豌豆蚜的能力。[方法]在实验室内,测定未饥饿和饥饿24h的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龟纹瓢虫捕食苜蓿豌豆蚜的数量与苜蓿豌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n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x2检验表明圆盘方程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捕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加大。未饥饿和饥饿24h的龟纹瓢虫捕食苜蓿豌豆蚜的功能方程分别为:1/Na=1.512(1/N)+0.0302、1/Na=1.0875(1/N)+0.0109,未饥饿与饥饿24h的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11、91.74头。[结论]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作用较大,对其发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野生大鳍鳠人工驯养试验初探
《科学养鱼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大鳍鳠俗称江鼠、石胡子、角角鱼等。是分布在我国长江、珠江水系干流及其支流的优质经济鱼类,在贵州省的舞阳河、清水江、石阡河、南、北盘江均有分布,是我省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加上工厂排污造成鱼类生活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其野生资源大幅下降,促使市场销售价


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其肥效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的部分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贵州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肥料效益。结果表明,黄壤旱地玉米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0.6%,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其肥料利用率提高6%;磷肥利用率平均为9.3%,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提高磷肥利用率效果不大;钾肥利用率很低,平均仅为4.9%,施用钾肥的效果不明显。黄壤旱地玉米1 kg纯氮的增产量平均为16.0 kg,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增产2.4 kg,平均提高16.22%;1 kg纯P的增产量平均为17.5 kg;1 kg纯K的增产量平均为2.8 kg。黄壤旱地玉米施肥建议以氮、磷肥为主,钾肥应少施或不施。


大白杜鹃芽的诱导增殖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白杜鹃茎尖及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及激素配比等对大白杜鹃芽的诱导增殖的效果。结果表明:大白杜鹃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均以WPM较好,激素配比以ZT 4.0 mg/L+NAA 0.1 mg/L对芽的诱导较佳;芽增殖的激素以ZT 6.0 mg/L+NAA 0.05 mg/L较好,增殖率达66.7%。


浅析美国Reid种质的遗传改良和利用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美国Reid种质对国内外的玉米育种和生产贡献巨大,因此,玉米育种工作者系统了解、掌握和应用其遗传改良和利用的目标、原则与依据、材料与方法以及途径非常必要,对新世纪继续沿用原有典型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SSR标记技术在辣椒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卫星(SSR)标记是一种共显性DNA分子标记,具有重复性好、可靠性高和多态性丰富等优点,在辣椒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SSR标记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其在辣椒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等研究上的应用。


玉米双低频酶cDNA-AFLP体系的建立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QCL1094为材料,用RNAisoReagent、柱式试剂盒法、异硫氰酸胍法等3种方法提取苗期叶片总RNA,用PrimeScriptTM1stStrandcDNASynthesisKit反转录获得第一链cDNA,用RNaseH、E.coliDNA聚合酶I和E.coliDNA连接酶合成第二链cDNA,用T4DNA聚合酶进行末端平滑得到双链cDNA,最后,用双低频酶EcoRI和PstI酶切双链cDNA,用T4DNA连接酶连接接头,用引物EA00和P00进行预扩增,用引物EA01和P01进行选择性扩增。经1%琼脂糖凝胶和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RNA提取及cDNA-AFLP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的效果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