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茶白星病侵染对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茶白星病侵染对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影响及病害程度与茶树生化成分的相关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鲜叶和茶白星病不同危害程度叶片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碱、茶氨酸、EGC、C、EC、EGCG、GCG和ECG含量,分析茶白星病侵染对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与茶白星病危害严重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茶白星病侵染后茶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升高,增加幅度分别在 12%~54%和 42%~83%之间,咖啡碱含量降低,降幅在 10%左右.从健康鲜叶到重度受害鲜叶,可可碱、没食子酸、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ECG和GCG含量变化一致,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中度受害叶片中含量最高;非酯型儿茶素、EGC和EC含量变化则截然相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中度受害叶片中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没食子酸和C含量与茶白星病病情指数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680 和0.831),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与茶白星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 和-0.91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茶氨酸和没食子酸是影响茶白星病危害严重度的主要决定性生化因子.

关键词: 茶白星病 生化成分 没食子酸 茶氨酸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热带玉米骨干自交系T32和QR273为亲本构建的150份F_2、F_(2∶3)分离家系为材料,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对F_2单株的基因型鉴定,同时分别在甘肃张掖和贵州贵阳两环境条件下对F_(2∶3)家系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秃尖长等5个穗部相关性状进行表型评价,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46个穗部相关性状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89%~17.18%,可解释穗部性状表型变异大于10%的QTL有6个。结合公共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策略,预测出6个控制穗部性状变异的候选基因(Zm00001d041072,Zm00001d053048,Zm00001d011355,Zm00001d041073,Zm00001d030086,Zm00001d030088),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合成、营养成分转运和其他许多生物学功能,可作为后续基因图位克隆和分子辅助育种的候选靶标。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与枯草芽孢杆菌协同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空肠组织发育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通过研究铜与枯草芽孢杆菌协同对产蛋期种鹅空肠组织发育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作用,探索在产蛋期种鹅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铜的添加量。选择46周龄体况相近的产蛋期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1公4母),采用2×3因子随机试验设计,枯草芽孢杆菌为125、250 mg/kg 2个添加水平,铜为2、4、6 mg/kg 3个添加水平。Ⅰ~Ⅲ组的铜添加水平为2、4、6 mg/kg,BS添加水平为125mg/kg,Ⅳ~Ⅵ组的铜添加水平为2、4、6mg/kg,BS添加水平为250mg/kg。试验期70 d。对种鹅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进行测定,计算绒隐比;对种鹅盲肠微生物进行16S rDNA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铜与枯草芽孢杆菌协同对产蛋期种鹅的产蛋率、料蛋比及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对空肠绒毛高度影响显著(P<0.05),对空肠隐窝深度、绒隐比影响极显著(P<0.01)。对样品Alpha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样品的OTU统计覆盖率深度指数值Coverage,Ⅰ~Ⅵ组均大于0.999,表明试验样本中物种被测出的概率极高,样本结果代表了样本中微生物的真实情况。铜与枯草芽孢杆菌协同能促进种鹅空肠组织发育,显著改善种鹅肠道益生菌优势菌群丰度,维持肠道内环境微生态平衡。建议产蛋期种鹅在饲粮中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为250 mg/kg条件下,铜适宜添加量为4 mg/kg。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种鹅 肠道组织发育 微生物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丝腺响应高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分析

蚕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丝腺是家蚕合成和分泌丝蛋白的唯一器官,温度在丝腺合成丝蛋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对蚕丝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了解丝腺对饲养温度的响应机制对有效调控熟蚕吐丝有重要借鉴作用,以实用蚕品种贵蚕7号为研究对象,在丝腺发育和丝蛋白合成关键时期(5龄期)分别采用20℃、25℃和30℃不同温度条件进行饲养,并取游走期丝腺进行转录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高温组(30℃)和低温组(20℃)与正常适宜饲养温度组(25℃)相比,共鉴定到109 05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0℃饲养条件下存在67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196个显著下调表达基因;20℃饲养条件下存在101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124个显著下调表达基因。高温组和低温组之间分别存在4个和7个特异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高温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于氨基酸代谢、保幼激素代谢和能量代谢等与丝蛋白合成紧密相关的信号通路,低温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苯丙素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与物质代谢合成相关的信号通路,共同富集的通路主要集中于物质运输和能量代谢。这说明高温和低温胁迫影响丝腺发育或丝蛋白合成分泌的分子途径既存在显著差异又有部分相似之处,高温可能同时影响到丝腺的发育和丝蛋白的合成来影响蚕丝产量,而低温可能主要是通过能量代谢间接影响丝蛋白的合成。上述结果为理解家蚕丝腺对饲养温度的响应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丝腺 温度 转录组测序 代谢途径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菌剂联合柠檬酸强化龙葵修复土壤镉污染

环境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对照(CK)、摩西球囊霉菌(GM)、摩西球囊霉菌+柠檬酸(GM+CA)、摩西球囊霉菌+巨大芽孢杆菌(GM+BM)和摩西球囊霉菌+巨大芽孢杆菌+柠檬酸(GM+BM+CA)这5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全Cd、有效Cd和植株Cd吸收量及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了外源菌剂和柠檬酸添加对龙葵修复Cd污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GM处理龙葵根、茎和叶生物量显著增加35.67%、41.35%和65.38%,GM+BM+CA处理龙葵根和茎生物量显著增加73.38%和75.38%.GM处理提高了龙葵各部位Cd含量但差异不显著,GM+BM+CA处理龙葵叶部的Cd含量显著提高79.34%.GM处理龙葵茎和叶Cd累积量显著提高47.51%和89.58%.GM+BM+CA处理龙葵叶部Cd累积量显著提高226.84%.GM+BM+CA处理显著增加了 Cd由龙葵茎向叶的转运系数,增幅为52.47%.GM+BM+CA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的富集系数,增幅为120.53%.此外,联合修复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也产生了影响,特别体现在诱导某些关键微生物类群,如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球囊菌门和油壶菌门相对丰度增加2.00%~5.77%、0.76%~9.96%、2.11%~3.63%和0.54%~2.98%.RDA分析发现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土壤全Cd呈显著负相关,球囊菌门和油壶菌门与土壤全Cd呈负相关.关键微生物的变化增强了龙葵吸收根际养分和抗Cd胁迫的能力,提高龙葵Cd累积能力,有效降低土壤全Cd含量.综上,摩西球囊霉菌、柠檬酸与巨大芽孢杆菌通过共接种的方式活化了土壤中的难溶态Cd,有助于龙葵富集更多的Cd,同时也与摩西球囊霉菌产生联合修复的效果.富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Cd污染土壤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镉(Cd) 龙葵 微生物菌剂 根际微生物群落 联合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黔研丽椒"的选育

北方园艺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黔研丽椒"是以自交系YH001为母本,SY2009-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鲜食辣椒新品种.果实线形,商品果颜色深绿,果横径0.8 cm,果纵径24.3 cm,果肉厚度0.2 cm,单果鲜质量12.4 g.味微辣,维生素C含量210.2 mg·(100g)-1,辣椒素含量0.00125%,田间表现抗CMV、TMV、疫病和炭疽病,抗倒伏性强.耐旱不耐涝.每667 m2产量2111.9 kg,适宜西南生态区贵州地区春夏季节种植.

关键词: 辣椒 黔研丽椒 杂种一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涝胁迫对草石蚕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抗涝性评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 Miq.)品种为试材,研究水涝胁迫对草石蚕生理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草石蚕的抗涝性进行评价,以期为草石蚕抗涝性鉴定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随水涝胁迫时间延长,3种草石蚕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鲁引1号"和"赣引1号"的脯氨酸(Pro)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贵栽1号"Pro含量则一直升高;"鲁引1号"和"贵栽1号"的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赣引1号"则一直升高;随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草石蚕的MDA含量均一直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草石蚕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ro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一致.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抗涝性综合评价,3种草石蚕的抗涝性为赣引1号>鲁引1号>贵栽1号.

关键词: 草石蚕 水涝胁迫 生理特性 抗涝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于地标区与非地标区种植的挥发性化合物差异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评价辣椒品质的重要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种植在地标区和非地标区的大方皱椒、黄平线椒、黄杨小米辣和黔椒 8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 16个干辣椒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方皱椒、黄平线椒、黄杨小米辣和黔椒 8 号分别鉴定出 27、85、61、5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成分分析得出酯类、烷烃类、醛类和烯烃类物质是影响干辣椒香味的主要因素.此外,风味综合评分表明种植在贵阳市花溪区的黄平线椒风味最好,其次是贵阳市花溪区种植的黔椒 8号,再次是遵义市绥阳县黄杨镇种植的大方皱椒;对于黄杨小米辣而言,在大方县理化乡种植的品质较好.

关键词: 辣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特有物质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形态氮肥对薏苡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薏苡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旨在为其高产高效栽培和理想株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以贵州省薏苡主栽品种仁薏1号为供试材料,在相同施氮量(1.6 g/株)条件下设单施硝态氮(N1)、单施铵态氮(N2)、单施尿素(N3)和硝-铵态氮1∶1配施(N_4)处理,以不施氮为对照(CK),分别对薏苡光合作用参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分蘖与分枝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测定,并对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施氮可显著增加薏苡茎粗、分蘖数和全株籽粒产量.抽穗期,N3和N4处理的薏苡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N1处理.与N1、N2和N4处理相比,N3处理可显著增加薏苡干物质积累、分蘖数、生物产量(鲜质量)和全株籽粒产量.薏苡全株籽粒产量与一级分枝数、茎粗、一级有效分枝数、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等指标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单施尿素可增加薏苡茎粗、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更有利于提高薏苡单株产量.

关键词: 薏苡 氮肥形态 产量构成 光合作用参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养方式对黔北麻羊生产性能、肉质、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系统研究黔北麻羊在不同饲养方式下的生产性能、肉质、免疫和抗氧化性能变化,以期为高产、优质、健康羊肉生产提供科学支撑.选取体重[(19.68±1.60)kg]相近、健康的黔北麻羊公羊26只,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3只.放牧组采用传统放牧饲养,舍饲组饲喂全价颗粒饲料,预试期10 d,正试期18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3只羊进行屠宰,比较两组生产性能、肉质、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①在生产性能方面,舍饲组较放牧组在试验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剪切力、熟肉率方面有更好的生产表现,但皮板更薄、眼肌面积更小、骨更轻、pH更高,其中两组间肉骨比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P<0.05).②肉质营养成分方面,舍饲组与放牧组16种氨基酸中,甘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13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蛋白质、脂肪、胆固醇含量放牧组均高于舍饲组,但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免疫和氧化性能方面,舍饲组免疫指标γ干扰素高于放牧组(P<0.05),溶菌酶低于放牧组(P<0.05),过氧化评估指标丙二醛(MDA)和4个抗氧化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黔北麻羊舍饲饲养产肉能力较放牧更强,饲养方式对肉质和抗氧化性能影响较小,但放牧饲养的免疫调节能力更好,建议舍饲时配套合适的室内(外)运动场,可以在提高产肉能力的同时保障机体免疫和健康.

关键词: 黔北麻羊 饲养方式 生产性能 肉质 免疫和抗氧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