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果实表面蜡质合成及乙烯和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蜡质在保持果实良好外观、品质和营养成分,延缓果实衰老和延长果实货架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乙烯作为重要的果实激素,参与胁迫信号响应并调控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衰老进程。目前,果实蜡质合成与转运途径被逐步阐明,同时参与该途径的蜡质合成酶和转运蛋白编码基因也在逐步被鉴定并完成功能验证,这些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乙烯和乙烯信号系统的调控。因此本文重点综述了果实蜡质的合成和调控,乙烯调控园艺作物果实蜡质合成,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s,AP2/ERFs)调控模式植物、农作物和园艺作物果实蜡质合成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调控果实蜡质合成的结构基因和AP2/ERFs转录因子的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实蜡质 合成途径 乙烯 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转录调控


盐胁迫对樱桃番茄风味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盐分胁迫对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var.cerasiforme Alef)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樱桃5号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同含盐量[T1:0.05 g·kg-1(CK)、T2:1.5 g·kg-1、T3:3 g·kg-1、T4:4.5 g·kg-1、T5:6 g·kg-1]土壤条件下果实糖、酸、氨基酸、芳香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占糖类物质总量的94.88%~95.97%;盐胁迫能促进果实中糖类物质的积累,其中果糖在T5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18.34%,葡萄糖在T3含量最高,较对照显著增加了29.06%.果实中有机酸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量的88.30%~91.60%,随着盐分的增加有机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均在T3最高,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61.40%和129.90%,且有机酸总含量是对照的1.71倍.盐胁迫对樱桃番茄的氨基酸含量也有一定影响,盐胁迫处理果实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除蛋氨酸外,各氨基酸含量均以T3最高.各处理果实中共检出47种芳香物质,其中醛类12种、酮类5种、醇类14种、酯类3种;盐胁迫处理番茄果实中芳香物质的种类较多,且相对含量高,其中2-已烯醛、香叶基丙酮、2-异丁基噻唑含量与对照有明显差异,是盐胁迫下影响番茄风味的重要芳香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盐胁迫提升樱桃番茄风味品质提供了数据支撑.


糙小米发芽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分析
《粮油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发芽可以提高糙小米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从而进一步改善谷物的营养价值.研究了发芽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糙小米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在不同发芽温度(20、25、30、35、40℃)和发芽时间(0、6、12、18、24、30 h)下分析了发芽糙小米中的游离氨基酸变化,结果表明21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氨基酸的积累,其中30℃下发芽30 h大多数氨基酸会积累到最高,且总游离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积累到最大,分别达(810.7±69.0)和(367.8±30.2)mg/100g.在所有氨基酸中,丙氨酸和苏氨酸增加量最高,其中丙氨酸在30和35℃下其含量达到(120.0±12.0)和(115.0±14.0)mg/100g,苏氨酸在30℃下达到(106.0±1.0)mg/100g.γ-氨基丁酸(GABA)在35℃下发芽的谷子中积累到最大,达到(60.1±1.8)mg/100g,说明糙小米发芽能促进游离氨基酸增加和调整谷子营养成分,发芽糙小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食品被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糙小米 发芽温度 发芽时间 游离氨基酸 γ-氨基丁酸


不同基质对番茄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茄"永美1号""滟粉518"为试材,采用基质+营养液栽培的方法,经2年重复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蛭石、沙子、珍珠岩、棉籽皮+营养液栽培对番茄生长指标、产量及品质相关指标以及根系的生长情况的影响,以期为筛选出适宜番茄生长的无机基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蛭石+营养液栽培下的番茄长势、产量、品质及根系生长情况表现最好.在番茄整个生长期,无机基质蛭石栽培与珍珠岩栽培比较,其株高、茎粗分别提高8%、50%以上;单果质量、667 m2产量分别提高5.8%、9.2%以上;根体积、地下鲜质量、根干质量、单株根系活力均为最大值,分别提高51.0%、45.5%、157.4%、80.0%.果实品质检测结果表明,蛭石栽培与棉籽皮栽培和珍珠岩栽培相比,"永美1号"硝酸盐分别降低29.0%、12.1%;其与珍珠岩比,维生素C含量升高10%以上;且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均有增加.根体积、地下鲜质量和整株根系活力与667 m2产量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4、0.66,整株根系活力与根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与地下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89.


河北省黄瓜主产区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河北省8个县设施黄瓜主产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研究不同地区主要根层土壤(0~40 cm)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种植年限的关系,以期为区域设施黄瓜科学水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8个地区根层土壤养分均出现过量积累现象,尤其乐亭县最为严重,硝态氮含量达278.20 mg·kg-1、有效磷含量 186.10 mg·kg-1、速效钾含量734.73 mg·kg-1、pH 6.85、电导率值769.97 μS.cm-1.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黄瓜根层土壤孔隙度、团粒体含量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种植年限10年以上的根层土壤pH较10年前呈降低的趋势;除永清县大棚土壤有盐渍化的趋势外,其他地区土壤没有出现盐渍化.膜下沟灌使土壤趋于酸化,膜下滴灌使根层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增加.


发酵时间对小米面团加工特性及馒头风味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发酵是馒头生产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它与馒头品质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其中发酵时间是影响馒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通过对不同发酵时间(40、60、80、100、120 min)下小米混合面团加工特性(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内部结构)、小米馒头质构和感官评分以及风味物质组成变化规律的研究,解析发酵面团加工特性与小米馒头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结合水峰面积的降低以及弱结合水峰面积的增加得知最佳发酵时间为80 min;发酵80 min时混合面团的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会随角频率的增加而上升,形成新氢键增加面团的黏弹性增强面筋网络力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发酵80 min时面团结构更加稳定;馒头的挥发性成分在发酵80 min时物质含量最多且为主要贡献物质。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80 min时小米馒头的质构及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表现出最优的品质特性且感官品质最好。


陆地棉主要育种性状SSR关联位点的验证及优异材料鉴定
《棉花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与陆地棉纤维品质、产量、黄萎病抗性等主要育种性状关联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位点的选择效果,并挖掘优异典型材料.[方法]在474份陆地棉中,利用双尾t-检验在26个关联标记中筛选具有显著筛选效果的变异位点,并鉴定典型材料.[结果]共检测到30个多态性位点,基于上述位点可将其中420份陆地棉材料完全区分.20个变异位点与 目标性状显著(P<0.05)关联,其中,与铃重和纤维长度密切关联的变异位点各6个,与马克隆值、伸长率、株高和铃数关联的位点分别有3、3、1和1个.获得了与铃重(JESPR220-160+BNL2440-240+BNL226-320)和纤维长度(CM45-140+CGR6528-180+JESPR152-125)密切关联的分子标记组合各1个,表型效应分别达0.27 g和1.27 mm,根据上述标记位点鉴定优异典型材料14份.[结论]获得了具有显著筛选效果的多态性位点及优异典型材料,可为棉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组合选配提供参考.


谷子萌发及苗期生理生化指标对铅胁迫的响应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重金属元素铅(Pb)对谷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Pb污染背景下谷子的安全生产和品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谷子品种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自然土壤加水为对照(CK,0 mg/kg),设5个外源Pb浓度处理(50、100、250、500和1000 mg/kg),分析不同Pb浓度处理对谷子萌发及苗期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Pb浓度的增加,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等萌发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1000 mg/kg处理的相对发芽率仅有52.5%。叶绿素含量随着Pb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各Pb胁迫处理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Pb浓度为500 mg/kg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均达最大值,较CK分别增加58.3%、69.5%和64.3%。随着Pb浓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POD活性对1000 mg/kg高浓度Pb胁迫尤为敏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Pb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b浓度为500 mg/kg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最大值,较CK显著增加54.1%;Pb浓度为1000 mg/kg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急剧下降,与CK相比显著降低14.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Pb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质膜透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与Pb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Pb浓度下抗性指标相对值的平均值(敏感性)排序为:POD活性>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论】谷子在萌发阶段和幼苗时期均会受到Pb胁迫的影响,同时在响应Pb胁迫时,谷子能通过自身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提高其适应Pb胁迫的能力,但这种适应性有一定限度。


冀中南种植黄瓜设施土壤盐分、酸碱性和养分状况分析
《土壤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冀中南种植黄瓜设施土壤盐分、酸碱性和养分状况,为提高土壤质量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在冀中南地区6个黄瓜设施栽培主产区以20 cm土层厚度、分5层采集1 m土层的设施内及其相邻或附近露地粮田土壤样品(分别称为设施土壤和粮田土壤),测定盐分、酸碱性及养分含量,分析该区域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变化状况。【结果】(1)与粮田土壤相比,冀中南设施表层(0~20 cm)土壤盐分、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显著增加,其平均含量分别为粮田土壤的1.78倍、1.43倍、2.56倍、7.59倍、2.56倍;土壤pH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0.54个单位。(2)不同采样点间设施土壤(0~20 cm)盐分、酸碱性、养分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土壤电导率变化范围为271.6~631.6μS cm-1,土壤pH变化范围为7.20~7.93,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化范围分别为16.2~36.4 g kg-1、52.9~205.9 mg kg-1、107.5~315.6 mg kg-1、188.9~757.9 mg kg-1。(3)设施土壤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同层粮田土壤,每层增幅分别为77.9%、69.2%、38.6%、25.1%、73.6%和161.3%、261.85%、224.7%、135.3%、120.4%,除40~60 cm与60~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高于粮田土壤。【结论】与粮田土壤相比,冀中南种植黄瓜的设施土壤盐分积累严重、pH显著下降,养分含量显著提高、但不同养分间比例不平衡;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总量控制养分投入量和不同养分间比例,以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和pH下降趋势,进而提高土壤质量,为蔬菜高产稳产和设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