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复合覆盖配合施肥对高寒山区杏扁叶片矿质元素及生长结果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复合覆盖配合施肥等措施对杏扁生长结果的影响,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北部高寒山区发展杏扁提供参考依据.以5年生优一杏扁为试材,地面不覆盖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肥、地布+施肥和地布+秸秆+施肥3种栽培措施对杏扁植株生长、叶片矿质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栽培措施均可促进新梢的生长,增大叶面积和比叶重,提高叶片光合色素含量;3种栽培措施均能提高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其中,地布+秸秆+施肥处理的N、P、K、Mg、Fe和Mn含量最高,地布+施肥处理的Cu和Zn含量最高;3种栽培措施均可以显著提高杏扁果实的单仁重、单核重和单株鲜核产量,但对出仁率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3种栽培措施对叶片矿质元素、杏扁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地布+秸秆+施肥处理最佳,其次为地布+施肥处理,再次为施肥处理.


枯草芽胞杆菌HMB19198在番茄叶片上定殖能力的分子检测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草芽胞杆菌HMB19198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为快速、准确检测HMB19198在叶面的定殖能力,本研究通过对HMB19198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获得该菌株102bp功能未知的独有基因序列,设计出针对HMB19198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引物和探针对HMB19198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有番茄叶片DNA干扰下,体系检测阈值为10~2拷贝/μL。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菌落计数法检测了HMB19198在叶片上定殖动态。叶片喷施1×10~8 cfu/mL的菌体悬浮液,0 d后菌体数量分别为1.7×10~8拷贝/g叶片和8.9×10~7 cfu/g叶片,2、4、6和8 d后菌株HMB19198在叶面的定殖数量逐渐降低,8 d后定殖数量分别为1.0×10~7拷贝/g叶片和1.2×10~7 cfu/g叶片。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菌株HMB19198悬浮液2 d后防效在80%以上,8 d后防效降为37.9%。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番茄灰霉病 定殖


利用ISSR-SCAR标记鉴定金针菇双-单杂交子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2个金针菇菌株为试材,采用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技术获得单核体,鉴定其交配型并构建双-单杂交组合,进一步利用ISSR-PCR技术研究亲本、杂交子及其原生质体单核体的遗传差异,以期为金针菇双-单杂交子的准确鉴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个金针菇菌株分别获得了 2种交配型的原生质体单核体,但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将FC6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FC6P23与F93配对构建完全亲和双-单杂交组合,获得杂交子FC693.ISSR-PCR扩增图谱结果显示FC693分别含有单核亲本受体核和双核亲本供体核的特异性条带T3和T9,表现为共显性,证明其为真正的杂交子,进一步将特异性条带转化为SCAR标记,利用多重PCR技术可对双-单杂交子进行快速、准确地鉴定.


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评价黄海海地区夏玉米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和丰产性,采用稳定性指数(WAASB)和同时选择指数(WAASBY)对2018-2019年黄淮海地区25个夏玉米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在不同品种和试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品种和试点间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GY(籽粒产量)×WAASB双标图显示,'衡玉7182','衡9','华农138','宝玉168','郑单958'和'蠡玉86'等品种为丰产性突出、稳定性较好的品种.其中,'衡9'的WAASBY得分最高,属于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之一.而'农大108'的WAASBY得分最低,属于表现较差的品种之一.安阳、德州、石家庄和邯郸最适宜种植的夏玉米品种均为'浚单29'、'农大108'、'浚单20'和'裕丰 303',深州最适宜种植的品种是'登海685',运城最适宜种植的品种是'中单856'、'衡玉7182'和'梦玉908'.综上所述,WAASB和WAASBY可为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的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 AMMI模型;GGE双标图;BLUP;稳定性;多环境测试


谷子和杂草对氰氟草酯的敏感性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明确氰氟草酯对谷子的安全性和杂草的敏感性,为氰氟草酯在谷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谷田恶性杂草牛筋草和谷莠子对氰氟草酯分别为高度敏感(GR90 45.02g a.i./hm2)和一般敏感(GR90 124.13g a.i./hm2).氰氟草酯对冀谷39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大于2,且为不敏感(GR10 284.05g a.i./hm2),对豫谷18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小于1,且为高度敏感(GR10 13.70g a.i./hm2).冀谷39的抗药性指数为9.65.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氰氟草酯能有效防除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冀谷39田间的禾本科杂草,对牛筋草和马唐的防效高,氰氟草酯在110ga.i./hm2剂量下对牛筋草和马唐的鲜重防效和株数防效均高于96%;氰氟草酯对谷莠子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110ga.i./hm2剂量对谷莠子的鲜重防效大于80%,对冀谷39的株高和鲜重没有影响.结果揭示了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冀谷39对氰氟草酯有较强的耐药性,普通谷子品种豫谷18对氰氟草酯没有耐药性,合理使用氰氟草酯能够有效防除冀谷39田间的多种禾本科杂草.


滴灌下不同施磷量对夏玉米内源激素及子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托滴灌下不同施磷量的第5年和第6年定位试验(P0:不施磷;P1:60 kg/hm2;P2:120 kg/hm2;P3:180 kg/hm2)对夏玉米形态、生理指标及子粒灌浆参数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不同施磷处理下株高、单株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P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叶片酸性磷酸酶(APA)活性表现为P0处理显著高于施磷处理,施磷处理间变化幅度较小;最大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对子粒灌浆的调控效应较大,各处理的百粒重无显著差异;子粒生长素(IAA)含量和脱落酸(ABA)含量对不施磷肥具有显著反应.


苜蓿盲蝽对紫花苜蓿植株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苜蓿盲蝽危害对紫花苜蓿植株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罩笼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苜蓿盲蝽刺吸危害对紫花苜蓿株高、分枝数、茎叶比、干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相对饲喂价值(RFV)等生长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苜蓿盲蝽虫口密度与受害紫花苜蓿株高呈显著负相关(P<0.001),对照组紫花苜蓿平均株高为42.51 cm,苜蓿盲蝽8头/笼处理组紫花苜蓿平均株高仅为25.24 cm.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紫花苜蓿茎叶比呈显著上升趋势(P<0.001)而干重显著下降(P=0.009),紫花苜蓿粗蛋白(P=0.02)和粗脂肪(P<0.001)含量也呈显著下降趋势.苜蓿盲蝽危害影响了紫花苜蓿的RFV(P<0.001),对照组RFV为204.14,接虫密度1、2、4和8头/笼处理后,紫花苜蓿的RFV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0.56%、9.01%、21.85%和23.16%.[结论]苜蓿盲蝽危害降低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套袋苹果果实质地及其显微结构与果面裂纹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套白色单层纸袋的着色富士系'天红2号'和短枝富士后代优系4-1-103,以及不着色姊妹系'冀苹4号'和'冀苹5号'4个苹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质构仪整果穿刺和质地多面分析法(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测定果实质地,光学显微镜观察果实显微结构,探讨苹果果实质地及其显微结构与果面裂纹的关系,为抗裂纹品种的选育和潜在裂纹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盛花后132~185 d,'天红2号'和'冀苹4号'裂纹率和裂纹指数始终高于4-1-103和'冀苹5号',其裂纹主要部位为果肩部.(2)'天红2号'和'冀苹4号'的果肉脆裂性、果肉硬度分别显著小于4-1-103和'冀苹5号'.(3)'天红2号'和'冀苹4号'的表皮细胞密度显著小于4-1-103和'冀苹5号',其果肉细胞间隙率显著大于4-1-103和'冀苹5号',且其角质膜有"V"型凹陷,并发生龟裂,而4-1-103和'冀苹5号'角质膜完整均一.(4)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果肉硬度、果皮果肉硬度比和果肉细胞间隙率是解释裂纹的主要指标.研究发现,果实角质膜完整均一、果肉硬度大、果肉细胞间隙率小的苹果品种不易发生果面裂纹.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磷与磷肥产量效应变化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作物持续高产下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采用1978年以来土壤有效磷变化的大数据分析、不同时段磷肥定位试验、大面积磷肥产量效应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有效磷变化、土壤和肥料磷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2.43 mg/kg,表现为太行山山麓平原﹥冲积平原.1996—1999年,太行山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区供试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5.09,11.90 mg/kg,冬小麦P2 O5用量180 kg/hm2时土壤供磷能力:冬小麦分别为83.9%,75.8%,夏玉米分别为83.3%,89.7%.冬小麦秸秆还田下,土壤磷收支表观平衡分别为盈余52.8%,55.4%.2010—2012年,太行山山麓平原土壤有效磷27.22 mg/kg,冬小麦、夏玉米P2 O5用量分别为108,60 kg/hm2时土壤供磷能力:冬小麦为84.6%,夏玉米为90.1%.小麦秸秆不还田下,土壤磷收支表观平衡:冬小麦盈余6.7%,夏玉米亏缺47.1%.基于2002—2006年,2012—2016年多点大面积磷肥在冬小麦、夏玉米上的效应函数计算出最高产量P2 O5用量:冬小麦分别为107.3,125.1 kg/hm2,夏玉米分别为52.0,58.9 kg/hm2.过量施用磷肥连续种植3 a6茬,土壤积累磷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应.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秸秆还田下,冬小麦、夏玉米推荐P2 O5用量分别为90~100,30 kg/hm2;秸秆不还田分别为100~120,45 kg/hm2.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土壤磷素 磷肥 供磷能力 产量效应


木醋液与噻唑膦联合应用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
《农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木醋液与噻唑膦联合使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室内测试木醋液、噻唑膦原药及2者复配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生物活性,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验证防治效果.[结果]不同来源木醋液对噻唑膦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木醋液对甘薯茎线虫病田间防治效果都不高;10%噻唑瞬颗粒剂与木醋液组合使用,可显著增加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效;10%噻唑瞬颗粒剂(制剂用量15 kg/hm2)与木醋液(22.5 L/hm2)组合使用后防效为86.33%,与单独使用10%噻唑膦GR 30 kg/hm2的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药剂组合使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