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多花黑麦草叶蛋白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多花黑麦草叶蛋白提取及纯化工艺,采用不同的料水比、pH值和絮凝温度进行多花黑麦草叶蛋白的提取和选用不同纯化剂进行叶蛋白纯化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酸性热提法提取叶蛋白效果最好。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为4.0,70℃水浴加热10 min,叶蛋白提取率、纯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达46.17%和53.13%。多花黑麦草叶蛋白的最佳纯化试剂为醇类物质,叶蛋白纯度提高6%~7.5%,综合考虑成本、安全等因素,推荐使用乙醇作为叶蛋白的纯化剂。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叶蛋白 提取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辅助烫漂对黄花菜干制品色泽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EI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漂烫温度及超声辅助漂烫预处理对黄花菜干制品色泽的影响,分别在70、80、90℃三种温度下烫漂及超声辅助烫漂对黄花菜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所得干制品褐变度、色泽、抗坏血酸、叶绿素及5-羟甲基糠醛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漂烫温度升高,预处理时间变短,抗坏血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褐变度与5-羟甲基糠醛含量降低,产品色泽较好。与普通烫漂处理相比,经功率密度为0.4 W/cm~2超声烫漂处理后干燥所得的产品抗坏血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褐变度与5-羟甲基糠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色泽更好。烫漂温度为90℃、功率密度为0.4 W/cm~2时超声预处理的干制品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0.4067 mg/g和0.87 mg/g,而褐变度、5-羟甲基糠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色泽最好。

关键词: 超声波 烫漂 黄花菜 色泽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Pb~(2+)、Cu~(2+)的吸附特征与机制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低氧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考察了吸附时间、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溶液的初始p H值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Pb~(2+)、Cu~(2+)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反映低浓度条件下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单一、复合污染溶液中Pb~(2+)、Cu~(2+)的吸附过程,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单一、复合污染溶液中Pb~(2+)、Cu~(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单一污染条件下玉米秸秆生物炭对Pb~(2+)的吸附行为,而对于单一污染条件下Cu~(2+)以及复合污染条件下Pb~(2+)、Cu~(2+)离子的等温吸附,Freundlich模型明显优于Langmuir模型。当溶液p H值从3上升到4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单一污染条件下Pb~(2+)的去除率明显增加,当溶液的初始p H达到6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单一、复合污染条件下Pb~(2+)、Cu~(2+)离子去除率的增长趋势逐渐平缓。通过连续解吸试验发现,不同初始浓度下(0~400 mg/L)各种吸附方式对吸附总量的贡献率会不断变化,低浓度条件下以氢键吸附为主,随着初始浓度的上升,物理吸附的贡献率不断升高,取代了氢键吸附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 生物炭 单一污染 复合污染 吸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31的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宁杂31是以MI CMS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抗倒高油恢复系09N59为父本育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综合性状较好的特点,具体特征为株高188.2 cm,一次分枝8.9个,单株有效角果408.4个,每角20.4粒,千粒质量3.6 g,芥酸含量0.16%,硫苷含量24.16μmol/g,含油量43.96%。宁杂31丰产稳产性好,适合在江苏省及邻近省(市)油菜主产区种植。宁杂31耐盐性较强,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也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关键词: 杂交油菜 新品种 选育 耐盐 盐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苏椒19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苏椒19号是以自交系05X317与05X319配制而成的早中熟辣椒一代杂种。果实羊角形,青熟果浅绿色,老熟果红色,果实纵径20.2cm,果肩横径2.6cm,果肉厚度0.30cm,单果质量31.5g,辣味中等,品质好,每667m~2鲜椒产量1900kg左右,适宜江苏、内蒙古、陕西、湖南、江西、云南及同类型生态区域露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苏椒19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果酒发酵工艺条件及品质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开发口感醇正的蓝莓果酒,优化蓝莓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评估其品质。在发酵温度为20℃、加糖量为14%、酵母接入量为5%的条件下,陈酿3个月后蓝莓果酒残糖量为(3.75±0.15)g/L,p H为3.18±0.22,有机酸(以柠檬酸计)含量(8.68±0.22)g/L,酒精度为(12.00±1.00)%(体积分数),花色苷含量为(521.50±4.50)g/L,总酚含量为(160.10±2.91)mg/100 m L,总抗氧化能力为(113.57±2.43)U/m L。果酒抗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与总酚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略低于总酚。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确定了蓝莓果酒主体风味物质包括醇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还有少部分的芳香环类物质,相对含量超过1%的主要成分为苯乙醇、沉香醇、环庚三烯酚酮、2,6-二甲基安息香醛、十六烷酸、1,3-丁二醇、4-己烯酸乙酯、2-乙基-1-丁醇。

关键词: 蓝莓果酒 发酵 抗氧化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肌苷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外源肌苷酸对三黄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三黄肉公鸡1 50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0.05%、0.10%、0.20%、0.30%的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期52 d。结果表明:1)在肉鸡生长前期(1~36日龄)0.30%肌苷酸组料重比显著低于0.20%肌苷酸组(P<0.05);而整个生长期(1~52日龄),各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0.20%肌苷酸组胸肌蒸煮损失较对照组降低了21.83%(P<0.05),剪切力降低了16.72%(P>0.05);0.30%肌苷酸组胸肌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0.20%肌苷酸组胸肌红度(a*)、黄度(b*)值显著提高(P<0.05),而0.10%、0.30%肌苷酸组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3)52日龄时,0.30%肌苷酸组胸肌肌苷酸含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38.8%(P<0.05),0.20%肌苷酸组腿肌肌苷酸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6.14%(P<0.05)。4)5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0.30%肌苷酸组血清中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总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5)36日龄,与对照组相比,0.30%肌苷酸组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0.05%肌苷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了38.41%(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三黄鸡饲粮中添加外源肌苷酸可降低肉鸡生长前期料重比,改善肌肉颜色,显著提高肌肉肌苷酸的沉积量;另外,外源肌苷酸可提高肉仔鸡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总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体内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水平;综合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在三黄鸡饲粮中添加0.30%外源肌苷酸效果最佳。

关键词: 肌苷酸 肉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甘薯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中国甘薯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组织结构管理不规范,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等。建议进一步加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对甘薯合作社的科技支撑,包括甘薯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甘薯良种繁育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强甘薯产业技术装备研究和应用,加强甘薯综合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等等;同时要加强甘薯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重点要加强全国甘薯专业合作社的信息交流和合作,要进一步完善甘薯专业合作社的体制和机制,要十分重视品牌的培育,力求做大做强。

关键词: 甘薯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产业经济 外部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应H9亚型禽流感病毒增殖的MDCK悬浮细胞株的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筛选驯化的MDCK细胞获得无血清悬浮生长MDCK细胞(命名为MDCK-sus),测定该细胞的比生长速率、细胞活力及细胞最大生长密度等生长特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比较母本MDCK细胞与MDCK-sus细胞流感病毒受体[唾液酸-α-2,3-半乳糖糖链受体(SAα2,3Gal)和唾液酸-α-2,6-半乳糖糖链受体(SAα2,6Gal)]的丰度,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细胞中α-2,3唾液酸转移酶(ST3Gals)基因与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s)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通过测定流感病毒血凝HA效价比较母本MDCK细胞与MDCK-sus细胞对流感病毒的增殖能力。结果表明,经驯化获得的适合无血清悬浮培养的MDCK-sus细胞,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ml 3.6×106个细胞,最大比生长速率可达1 d 0.56。MDCK-sus细胞表面流感病毒受体SAα2,3Gal的丰度明显高于母体MDCK细胞,ST3Gal转移酶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母本MDCK细胞。MDCK细胞驯化后增殖禽流感病毒的能力增强,其中H9亚型禽流感病毒AH1102株在MDCK-sus细胞中HA效价达到9lg2(25μl)。MDCK-sus细胞各种生长特性表明,其适于H9亚型禽流感的繁殖,可以为采用悬浮细胞培养禽流感疫苗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MDCK细胞 无血清 单细胞悬浮 生物学特性 流感病毒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发酵床结合网床养殖模式对舍内环境质量和肉番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夏季发酵床结合网床养鸭模式对舍内环境质量和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发酵床养殖模式在南方地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比较分析了发酵床平养、网床架养和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3种养殖模式对鸭舍内温度、湿度、粉尘、有害气体、微生物以及番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大部分日龄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的舍内NH3、CO2、PM10、总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浓度低于网床架养或发酵床平养(P<0.05)。舍内温度、湿度、内毒素和PM2.5浓度在大部分日龄3种养殖模式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网床架养。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模式的公番鸭、上市体质量、上市率均高于发酵床平养(P<0.05),料质量比低于网床架养和发酵床平养(P<0.05),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母番鸭上市体质量、日增质量均高于发酵床平养(P<0.05),料质量比低于网床架养和发酵床平养(P<0.05)。可见,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结合网床养鸭模式比单纯的发酵床养殖或网床架养模式能更好地改善舍内空气环境质量以及提高番鸭健康和生产性能。

关键词: 肉番鸭 舍内环境 发酵床网养 发酵床平养 网床架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