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奶牛蹄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中国奶牛 2012

摘要:为了降低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笔者对某大型奶牛场开展了奶牛蹄病发生规律的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奶牛场蹄病年平均发病率达24.2%,其中:不同季节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三季度最高,达39.8%;不同年龄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5~7岁最高,达39.1%;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4胎次最高,达45.4%;泌乳奶牛蹄病的发病率随泌乳量的增加而升高。自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来,该规模化奶牛场蹄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34.7%下降至2010年的11.9%,防控效果显著。

关键词: 奶牛 蹄病 综合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持力硼、速乐硼在油菜上应用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油菜基施持力硼与叶面喷施速乐硼相结合,对油菜生长、干物质累积和结实率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施硼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苗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了56.8%、34.7%;蕾薹期薹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分别增加了42.7%、16.4%、38.0%和46.9%;收获期整株角果鲜重、干重和油菜子增产率分别增加了82.6%、83.9%和35.2%。在缺硼土壤上,油菜施硼效应与土壤有效硼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而过量施用硼肥会导致油菜产量降低。

关键词: 油菜 硼肥 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环素诱导型单载体的构建、体外表达与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Tet-on-Advanced双载体表达系统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研制,需要建立两种动物品系,经过杂交和筛选,才有可能得到转基因个体,操作繁琐,转化效率低。本研究在改良的四环素(Tet-on)基因可调控系统基础上,通过PCR的方法,分别从pTet-on-Advanced质粒和pEGFP-N1质粒中扩增rtTA和EGFP基因,测序正确后,将rtTA和EGFP基因亚克隆入pTRE-Tight载体中,构建四环素pTRE-Tight-rtTA-EGFP单载体表达系统,然后采用脂质体法,将新构建的单载体表达体系pTRE-Tight-rtTA-EGFP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0.0001、0.001、0.01、0.1和1g/L)强力霉素(Dox)诱导,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EGFP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转染48h后,未加Dox无绿色荧光表达;1g/LDos诱导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Dox浓度分别为0.0001、0.001、0.01和0.1g/L未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1g/LDox才能激发调控作用。本研究成功构建pTRE-Tight-rtTA-EGFP新型可控性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在细胞中的表达受Dox的调控,能正常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为转基因的定量表达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也为将构建的单载体用于表达可控的转基因动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关键词: pTet-on-Advanced 诱导表达载体 真核表达 猪成纤维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O60B1的分离及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从曼地亚红豆杉(Taxus x media)树皮内表皮中分离得到1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O60B1,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质谱法(MS)分析其发酵产物,其紫杉醇产量为2.5~3.0μg/g(紫杉醇/菌丝干重),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8 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毛霉属(Mucor sp.)真菌。

关键词: 红豆杉(Taxus x media) 紫杉醇 内生真菌 18 S rDNA 毛霉(Mucor s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Fat-1转基因猪的遗传特性及基因漂移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采用PCR检测方法和Southern印迹杂交试验,研究了转sFat-1基因猪的遗传特性及基因漂移情况。结果表明:F1代转sFat-1基因猪能够将外源基因遗传到F2代,F2代仔猪的sFat-1基因阳性比例为32%。F1代及F2代转sFat-1基因猪均没有对同一生产场的猪群产生sFat-1基因漂移。

关键词: sFat-1基因 转基因猪 遗传特性 基因漂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从10份梨属(Pyrus)材料中扩增该逆转座子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于pMD18-T质粒载体,选择阳性克隆,再经菌落PCR鉴定、测序及序列分析,获得了14条梨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这些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50~267 bp,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缺失突变,通过核苷酸聚类可将14条序列分为4个家族。对这些片段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2个序列发生了终止密码子突变。该研究获得的梨属植物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生物的相应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

关键词: 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 梨(Pyrus)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低氟品种青砖茶适制性研究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中茶108、中茶302、槠叶齐、鄂茶1号、丹桂、金观音等6个低氟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标准1芽5叶原料试制青砖茶。经感官审评、氟含量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砖茶均具备青砖茶正常品质特征,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9833.9-2002紧压茶青砖茶》要求,氟含量均低于150 mg/kg,其中槠叶齐氟含量最低,为102.6 mg/kg。

关键词: 低氟品种 青砖茶 适制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橘全爪螨种群空间分布与危害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理论分布的适合性检验、空间格局指标分析,对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在温州蜜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与危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低密度下偶尔符合Neyman A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内成员间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个体群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种群低密度下的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高密度下的聚集与该螨自身生物学特性有关。当田间种群数量达到某一危害级别时,相应级别的危害空间容积不超过总体空间的30%,相应的田间药剂防治面积也不应超过总面积的30%。

关键词: 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 种群 空间分布 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摘要: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在两系杂交粳稻的推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通过合理密植、预测和调节花期、喷施九二○提高异交结实率、去杂保纯等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 制种 技术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菌种复合固态发酵对菜籽粕硫甙去除效果的研究

食品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菜籽粕为原料,选择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进行单菌和混菌的固态发酵,研究其对菜籽粕硫甙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对硫甙的降解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种,30℃恒温发酵3d降解率达56.42%;多菌种复合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当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的接种比例为9%:6%:6%,pH6.5,水料比为1.2:1,33℃发酵96h,菜籽粕硫甙含量从33.33 μmol/g(干基)下降到2.79μmol/g(干基),降解率可达91.36%(干基),粗蛋白含量提高6.06%(干基),硫甙含量大幅度下降,粗蛋白含量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 菜籽粕 硫甙 固态发酵 植物乳酸菌 米曲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