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北方大棚栽培鸡腿菇技术

食用菌 2018

摘要: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又名毛头鬼伞,是真菌门(Eumycota)鬼伞科(Corinaceae)鬼伞属(Coprinus)的一种草腐土生菌类~([1-3]),因其形似鸡腿而得名。目前鸡腿菇全世界皆有分布,我国主要产于北方,近年来人工栽培技术越来越成熟。北方气候冬天寒冷干燥,夏天炎热多雨,笔者针对黑龙江气候条件总结大棚栽培鸡腿菇技术,仅供参考。1菌株与栽培时间的选择鸡腿菇菌株由黑龙江省微生物菌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栽培时间一般安排在北方春季4-5月或秋季10-11月,温度在10~20℃最佳。

关键词: 鸡腿菇 北方大棚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SNP精准鉴定大豆种质及构建可扫描身份证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管理及品种保护,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的快速鉴定体系。选用分布于13个基因的23个SNP标记对599份大豆表型精准鉴定种质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0~0.722,其中3个SNP在供试材料中不存在碱基差异,2个SNP为特异等位变异。从具有多态性的20个SNP中选出14个(Gly SNP14)用于种质鉴定,其中12个为高多态性SNP,2个为特异性SNP。模拟结果表明,Gly SNP14的种质鉴别能力(750份种质)高于任意相同数目标记构成的SNP随机组合(最多361份种质)。Gly SNP14在599份种质中共形成了176个单倍型,其中100份种质具有独特的单倍型。结合这些种质的其他属性,构建了100份种质由38个数字组成的身份证,前10位数字为种质属性信息码,包括品种类别、来源地等;11~38位数字为品种分子指纹码,代表品种的特异分子信息,并最终以一维码和二维码的形式表示,为种质资源简易管理与保护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豆 SNP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品种I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优质大豆品种绥农38的选育推广及体会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绥农38是以黑河31为母本、绥农3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其脂肪含量21.13%,蛋白质含量37.80%,2013年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2806.8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3.3%。201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以及吉林、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相适应的积温区域种植。

关键词: 大豆 绥农38 早熟 高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在黑龙江省的应用前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摘要: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也叫侧深施肥、侧条施肥或机插深施肥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且应用比较成熟的深度施肥方法,该技术在日本已普遍应用,我国部分地区也在试用,黑龙江省作为水稻的主产区,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在部分农场和地方县市得到应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大面积推广,通过分析该技术在黑龙江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插秧一体化 应用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基因聚合利用及高油大豆绥农48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选育高油、抗病、高产、广适应性的育种目标,聚合了丰富的国内外优良遗传基因,选育出了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的高油大豆品种绥农48。该品种脂肪含量21.55%,蛋白质含量38.71%,生育日数117d,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172.2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8.1%。

关键词: 大豆 绥农48 高油 高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丘陵区暗棕壤施肥模式对大豆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影响

中国林副特产 2018

摘要:为了改变丘陵区暗棕壤大豆田传统守旧的施肥模式而低产的局面,评价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建立筛选最佳施肥模式试验研究,采用田间小区模拟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含量N、P、K和微量元素下、不同大豆生长阶段(分枝期、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下的大豆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植株鲜干重和株高,分析了不通施肥模式对大豆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丘陵半山区中低产田大豆土壤最佳优化施肥技术模式为:优化施肥+花期追氮的效果最好,产量水平较常规施肥增产29.57%,增产率达到36.04%;该施肥模式表现出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该研究结果提出的大豆施肥模式可为坡耕地土壤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丘陵区 施肥模式 大豆 生物学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龙达3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科技 2018

摘要:大豆新品种龙达3号2年区试试验平均产量2 318.4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黑河43增产10.3%;蛋白质含量40.71%,脂肪含量20.11%;出苗至成熟11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150℃,为早熟春大豆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推广种植。

关键词: 大豆 龙达3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水稻生育动态和茎蘖利用特征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利用多蘖小穗型常规品种空育131和少蘖大穗型品种超级稻龙粳21,设置3个用氮水平及4个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研究了氮肥施用方式对寒地水稻分蘖动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群体茎蘖数增加,高峰苗数显著增多,多蘖小穗型常规品种空育131增加幅度较大,而少蘖大穗型超级稻品种龙粳21增加幅度较小。基蘖肥比例增加,群体茎蘖数增多,随着穗粒肥比例的提高,高峰苗数有减少的趋势。氮肥总量与运筹互作对群体茎蘖动态有较大的影响,低氮(115 kg/hm~2)水平下氮肥后移降低群体茎蘖数的效应明显高于高氮(161 kg/hm~2)水平下的效应。随着施氮总量的增加,两品种的群体最高茎数、最高分蘖数、分蘖穗数和分蘖穗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有效分蘖率和成穗率逐渐降低。少蘖大穗型超级稻品种龙粳21以基蘖肥与穗粒肥施用比例7∶3处理的有效分蘖率和成穗率较高,多蘖小穗型常规品种空育131以8∶2处理有效分蘖率和成穗率较高。在低氮水平下,增加穗粒肥施入比例可明显降低多蘖小穗型常规品种群体茎蘖数,导致群体收获穗不足。在中高氮水平下,适当增加穗粒肥施入比例将有利于提高少蘖大穗型超级稻品种群体有效分蘖率和成穗率。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寒地 施氮方式 生育动态 成穗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栽培技术及机播秧栽培方式研究

农业与技术 2018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相关部门应合理使用水稻栽培技术与机播插秧方式开展水稻的栽培工作,保证可以提升其生产质量与产量,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针对水稻栽培技术与机播插秧栽培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技术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 机播插秧 栽培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业大麻繁殖田茎秆高效利用

中国麻业科学 2018

摘要:当前工业大麻产业发展迅猛,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工业大麻资源成为大麻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工业大麻种植生产中繁殖田收获种子后的大量茎秆尚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文章简述了工业大麻种子田茎秆的高效综合利用途径,对充分开发工业大麻的综合利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工业大麻 茎秆 高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