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蒜中19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农药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采用固相萃取(SPE)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测定大蒜中19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方法。采用V(乙酸)∶V(乙酸乙酯)=1∶99混合溶液提取,Carbon/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在GC-MS/MS的多反应(MRM)模式下进行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4~0.8 mg/L范围内,19种农药的色谱峰面积与其相应的质量浓度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有供试农药检测方法的定量限(LOQ)均低于0.01 mg/kg;在0.01~0.2 mg/kg添加水平下,19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68.0%~1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5.6%。该方法背景干扰少,灵敏度高,适合基质复杂的大蒜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大蒜 有机磷农药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对木薯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PSⅡ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木薯栽培种华南8号(cv.SC8)盆栽苗为材料,研究5℃低温胁迫7 d期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光系统Ⅱ(PSⅡ)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先下降后缓慢升高,且均在处理2 d后达到最低;低温胁迫期间,最大光合效率(Fv/Fm)、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下降,其中Fv/Fm持续下降,ΦPSⅡ、qP和ETR在胁迫2 d后达到最低后缓慢上升,NPQ在胁迫5 d后达到最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显著下降表明,胁迫后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开放程度及光化学转化效率显著下降,从而抑制了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中D1、D2、放氧复合体(OEC)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的表达水平均在低温胁迫2 d后达到最低水平,且D1蛋白下调显著;PSⅡ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也在蛋白质水平上验证了低温胁迫抑制叶片的光合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因子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原生质体技术是细胞工程的核心部分,是进行作物改良和种质创新的重要方法。外植体来源及预处理、酶液组成和浓度、酶解时间、酶液渗透压、培养基组成、培养方法、培养密度等对原生质体培养均有很大影响。对影响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原生质体培养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原生质体 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角鲨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卵磷脂与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冷冻干燥法和乙醚注入法制备角鲨烯脂质体,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通过对角鲨烯脂质体的包埋率、pH、丙二醛含量、粒径及热力学特性研究发现,薄膜-冷冻干燥法制备的角鲨烯脂质体包埋率可达(98.56±0.77)%,pH为6.4,丙二醛含量为(0.022±0.0015)μg/mL;平均粒径大小为1299 nm;DSC曲线表明其相变温度为114.07℃,氧化温度为153.73℃。结果表明,采用薄膜-冷冻干燥法制备的角鲨烯脂质体性质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吲哚丁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吲哚丁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以及金属螯合活性和还原力。结果表明,吲哚丁酸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与吲哚乙酸相当,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螯合力、还原能力均高于萘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而对Fe2+的络合能力与没食子酸无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热带水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包装工程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实现对热带水果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规范企业生产管理,提高消费者最终知情权,加强政府监管。方法在研究二维码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热带水果生产与流通环节所涉及的要素,采用HACCP,FMECA等技术方法,找出热带水果质量安全的关键要素。采用国家及行业的相关编码标准,设计热带水果追溯编码结构,构建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热带水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结论热带水果企业或基地通过使用该系统提高了热带水果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了热带水果质量安全溯源,促进了热带水果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豆芽中多菌灵、2,4-二氯苯氧乙酸、恩诺沙星残留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豆芽中多菌灵、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恩诺沙星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的分析方法。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浓缩后经WAX小柱净化,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在5~150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各种添加剂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该方法的检出限在0.5μg/kg之间,定量限在1.5μg/kg之间。添加5.0、10.0μg/kg和25.0μg/kg三个不同水平时,多菌灵、2,4-D、恩诺沙星的回收率在80.4%~97.8%之间,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5%~5.47%之间。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适用于多菌灵、2,4-D、恩诺沙星的测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多菌灵 2,4-D 恩诺沙星 残留 豆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砷胁迫对丛枝菌根接种玉米叶片蛋白表达谱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了砷胁迫后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玉米叶片蛋白表达谱的变化。以玉米叶片为实验材料,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对砷胁迫后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玉米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离,并通过质谱技术和搜索NCBInr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砷胁迫后菌根接种玉米叶片中有18个蛋白差异表达,其中有6个蛋白被成功鉴定,这些蛋白包括protein phosphatase 2C、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PEP carboxylase、两个ATP synthase CF1 beta subunit以及一个假设蛋白。该研究有助于从蛋白质水平上理解砷胁迫对菌根接种的影响以及菌根植物的抗砷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施肥技术对菠萝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巴厘"菠萝品种为材料,田间试验对比分析滴灌施肥与常规施肥对菠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技术能够促进菠萝主要营养器官的生长,叶片数、叶面积指数、茎长、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果实的膨大速度和果实大小等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产量较常规施肥提高39.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