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角褐指藻藻液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海洋湖沼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藻液分离细菌的种类及其对微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从三角褐指藻培养液分离得到3株细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3株细菌P1、P2和P3分别为Loktanella vestfoldensis,Erythrobacter citreus和Aquamicrobium sp。将3株分离菌分别以10~4、10~6和10~8cfu/mL3个浓度梯度加入三角褐指藻培养液中比较其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1和P3菌株在中浓度促进微藻生长,但高浓度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而P2菌株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均表现出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加强。这说明P2菌株可作为促进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候选菌株构建有利微藻生长的藻菌共培养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全新世冲绳海槽北部的水文气候变化:浮游有孔虫群落证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海东北部的浮游有孔虫群落结构受长江冲淡水和黑潮暖流的显著影响。对冲绳海槽北部NOKT-3岩芯178个样品中浮游有孔虫的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壳径大于150μm的种属28种。其中,低温低盐种Globigerina quinqueloba的百分含量在中全新世早期波动剧烈,而中晚期呈逐渐下降趋势。G.quinqueloba是长江冲淡水指示种,长江冲淡水的强弱受到东亚夏季风降雨的控制。因此,据6330aBP以来G.quinqueloba含量的变化将中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量变化划分为3个阶段:(1)6330~4950aBP降雨较强,为全新世适宜期;(2)4950~4600aBP期间降雨开始减少,全新世适宜期结束;(3)4600~3890aBP间降雨量明显降低,气候显著变干。降雨量这一变化过程的机制可能是全新世早期以来北半球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小,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季风前缘锋面逐渐向东南方向退缩,因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全新世降雨量逐渐降低。此外,黑潮指示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的变化显示,中全新世早期6330~5100aBP期间,黑潮比较强,对冲绳海槽的影响持续而强劲;中全新世晚期5100~4000aBP P.obliquiloculata含量显著降低,对应着P.obliquiloculata极小值事件(PME),表明中全新世晚期PME发生时区域气候并没有明显变冷,且海槽北部的PME事件也无法用赤道太平洋长期的类El Ni1o状态来解释。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长江冲淡水 黑潮 P.obliquiloculata极小值事件 中全新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鳍金枪鱼垂直移动及水层分布研究进展
《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为大洋性高度洄游鱼种,具有高速和深水游动能力,能够快速下潜至温跃层(20℃等温线)以下冷水区域觅食,最大深度甚至超过1000m~([1-4])。黄鳍金枪鱼垂直分布受海洋环境和饵料生物影响,进而影响渔船捕捞和效率~([5])。因此获悉黄鳍金枪鱼垂直分布特征,不仅能辅助远洋渔场作业,对了解黄鳍金枪鱼鱼群垂直移动规律、分布习性和资源评估也至关重要。笔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连续12个世代的选育效果分析
《淡水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选育后期世代在长期选择下获得的遗传进展,对"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连续12个世代(F_9~F_(20))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连续12年(2005-2016年)的跟踪评估。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累进,"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世代F_9~F_(20)的生长速度、体重变异系数并没有呈现持续升高或持续降低的趋势,而是在世代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经过12个世代的连续选育,选育系F_(20)的生长速度比F_8提高了25.23%~69.34%,平均每代获得的相对遗传进展为2.00%~5.29%,不同世代的选育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在选育后期连续12代的混合选育过程中,"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获得了持续的遗传进展,由此推测,对"新吉富"罗非鱼的选育工作尚未达到选育极限,选育系F_(20)仍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选育后期世代 混合选育 遗传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源有机硫化物的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7年7—8月对中国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及重要断面不同深度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和二甲亚砜(DMSO)的浓度进行了测定,探讨了长江冲淡水对其分布的影响,并估算了DMS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溶解态DMSP(DMSPd)、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O(DMSOd)和颗粒态DMSO(DMSOp)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69±5.20)、(6.67±4.90)、(19.46±9.26)、(24.67±20.52)和(24.97±20.85) nmol·L~(-1).DMS和DMSP大体呈现出一致的分布规律,高值区出现在冲淡水与海水的混合区域,在长江口口门附近出现低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MSPp与DMSOp存在相关性,这可能与二者有相似的来源和细胞功能有关.DMSPd、DMSOd均与DMS存在相关性,这是因为DMSPd降解是表层海水中DMS的主要来源,而DMS的光氧化和微生物氧化可能是夏季表层海水中DMSOd的重要来源途径.沉积物间隙水中DMSPd浓度高于底层海水,表明沉积物释放也是底层DMSPd的一个来源.此外,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DMS的海-气通量介于0.29~34.63μmol·m~(-2)·d~(-1)之间,平均值为(8.37±11.79)μmol·m~(-2)·d~(-1).
关键词: 二甲基硫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 二甲亚砜 分布 海-气通量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细菌素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养殖和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种由乳酸菌在核糖体内合成、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由于乳酸菌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因此由它产生的细菌素受到了广泛地关注。目前由于大部分乳酸菌细菌素抑菌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对现有乳酸菌细菌素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细菌素进行了系统分类,阐述了各类乳酸菌细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机理,最后介绍了乳酸菌细菌素在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应用,旨在为乳酸菌细菌素的应用提供新的探索和基础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成熟过程及低温氮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的成熟过程,同时通过对成熟生物滤料上净化微生物进行了富集,对低温条件下具有有效降解氨氮和亚硝酸氮的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表明,在温度17~18℃,pH为7.76±0.28,盐度0的条件下,经过40d的培养,生物滤池可完全成熟。但受较高溶氧条件的限制,成熟后的生物滤池只能将养殖水中高毒害的氨氮和亚硝酸氮转化为低毒害的硝酸氮,而无法通过反硝化作用将氮和磷从系统中移除。同时根据水体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变化,推测生物滤料上自养菌群的产生滞后于异养菌群。经分离、鉴定得到4株耐低温的氮降解细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Velezensis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关键词: 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滤池 生物膜 耐低温细菌 氮降解 富集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M(1,1)模型的贫信息渔业数据CPUE标准化研究
《应用海洋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effort,CPUE)标准化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中基础性工作.为了对信息量少、没有时空和环境变量的渔业监测数据进行CPUE标准化,本研究采用灰色系统方法,结合2010—2014年江苏省4种张网类调查生产数据,构建灰色GM(1,1) CPUE标准化模型,采用残差、关联度和后验差等3种检验方法评价CPUE标准化优良度,为渔业监测调查数据CPUE标准化提供一种新的途径.结果表明,所有模型的残差都可以接受;在关联度检验下,所有灰色GM(1,1)模型的关联度都大于0. 6,建模结果为满意;后验差结果显示所有灰色GM(1,1)的预测精度为合格.上述结果表明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信息量少、没有空间和环境信息的渔获数据进行CPUE标准化是可行的,可以为渔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与实施途径
《水产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蓝色粮仓建设对保障食物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彰显国家权益、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突破产业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科技和产业背景下,如何卓有成效地构建蓝色粮仓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明确了蓝色粮仓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蓝色粮仓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渔业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以及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的总体目标,从聚焦重大需求、构建科技创新链,坚持原创驱动、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强化集成示范、支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实施途径,即按照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谋划,陆海统筹布局,针对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流通加工五大产业类型需求,实施良种引领、空间拓展、技术升级、产业示范四大行动,建立智慧养殖、智能捕捞、绿色加工三大体系,满足优质蛋白供给和产业转型升级两大需求,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的蓝色粮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溶解氧对金乌贼精子能量代谢和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金乌贼(Sepiaesculenta)精子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存活机制,分析测定了不同温度(16℃、20℃、24℃)和不同溶解氧(1 mg/L、3 mg/L、6 mg/L)条件下保存36 h后精荚能量物质含量、糖脂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精子激活后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温度和溶氧处理36h后精荚糖原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5),但蛋白质含量与未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当温度从16℃升高至24℃时,精荚糖原含量逐渐下降,甘油三酯的含量则先降后稳;己糖激酶(HK)、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脱氢酶(P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脂肪酶(LIP)活性先升后稳;精子激活初期运动速度和不运动率随温度升高无显著变化,而快速运动率则先稳后降。当海水溶解氧从1 mg/L升至6 mg/L时,精荚糖原含量逐渐下降,甘油三酯含量先稳后降; HK、PDH、SDH活性随溶解氧上升呈逐渐上升趋势, LDH先升后降, LIP则先稳后升;精子激活初期运动速度和快速运动率随溶解氧升高呈先升后稳的变化趋势,而不运动率则呈先降后稳趋势。上述结果表明,精荚中的糖原和甘油三酯是精子的主要供能物质,精子较低的能量物质消耗为其长期存活提供了保障,低温和低氧环境可抑制精子的耗能,更利于其在精荚中长期存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