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小菜蛾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小菜蛾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F1代用能杀死全部敏感个体和部分杂合个体的剂量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其后代再用上述适量药剂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通过12代回交,建立了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并对其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小菜蛾近等基因系的艾氏剂环氧化活性均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1.56倍和1.97倍;(2)在回交后代中,抗性水平逐代降低。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性并未付出明显的生物学代价。


黔油系列品种(系)与隐性核不育系间的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测定了隐性核不育系与黔油系列品种(系)产量、单株有效角果、主花序有效角果、千粒重、角实粒数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二者之间在产量、角实粒数和单株有效角果及主花序有效角果的特殊配合力分别达到极显著差异和显著差异,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2)不育系产量及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除单株有效角果无差异外,其余均达显著差异;(3)黔油系列品种(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其中多数品种(系)仍可继续用作常规品种选育的核心亲本


春甘蓝新品种——黔甘1号
《园艺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春甘蓝新品种‘黔甘1 号’, 叶球扁圆, 结球紧实, 商品外观好; 单球质量1 .8 kg; 中早熟, 冬性强, 露地越冬栽培不易先期抽薹且丰产; 叶肉细嫩, 风味品质好, 经济性状优良; 宜作春甘蓝栽培, 也可作冬甘蓝栽培。


果梅品种(株系)鉴选研究
《种子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1994~1995年从浙江、江苏、云南引入果梅品种(株系)结合我们选出的优良单株高接鉴选,除其中一个株系未能高接成活外,其余10个品种(株系)生长正常,有8个开花,7个结果,通过主要经济现状的综合评比,选出荔波6号,大青梅和软条红梅供当地推广应用


贵州省耕地土壤硫素调查及硫肥效益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硫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1991~1992 年开展了土壤硫素肥力调查,弄清了贵州省耕地土壤全硫、有效硫的含量情况。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21 个田间试验,研究硫肥对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土壤平均有效硫与全硫量达到55 m g kg- 1与419 m gkg- 1,这比南方其他各省都高。在21 个田间试验中有15 个试验施用硫肥增产达5% 以上。工业副产品磷石膏作为硫源比普钙、石膏、硫酸钾及硫横粉好。田间试验证明当土壤有效硫含量低于30 m g kg- 1时有较好施硫效果,这在贵州或许可作为缺硫或潜在性缺硫指标,在贵州大约有1/3 土壤低于该值。为了作物高产稳产需求,建议在贵州缺硫或潜在性缺硫土壤上硫肥试用量为315~60kg/ha。


贵州辣椒种质资源研究
《种子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就我省124份辣椒资源的分布情况,生物学特性及品质进行了分析.对我省辣椒资源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了依据和条件。并筛选出了一些优异辣椒品种。


贵州省荔波野生梅分布、生态适应性和园艺学性状
《西南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贵州省荔波县野生梅的适应性、果实的理化性质、开花结果习性、物候期等园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荔波野生梅抗旱耐瘠, 适合喀斯特山地发展。在整个野生梅群体内, 果实性状变异较大, 有些单株平均单果重仅104g, 而有些高达28g; 可食部分百分率最低7774% , 最高达8820% 。完全花比例高者达58% ,低者仅98% , 并随年份不同而有差异。以短果枝和针刺状果枝结果为主, 两者占结果枝总数的80% 以上, 并随树龄的增长比例更高, 最高可达99% 。荔波野生梅一般在12 月下旬至1 月上中旬开花, 4 月底至5 月初成熟。
关键词: 野生梅 资源 园艺学性状 生态适应性 分布 荔波 贵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