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52条记录
早春菜用玉米新组合筛选与利用研究

种子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针对镇宁自治县低热河谷地带研究了早春菜用玉米新组合筛选与利用.经9个参试组合的鉴选和3个组合的示范,结果表明:①在镇宁自治县600m以下的南片区,2月份播种,6月份收获.参试组合产量顺序为:933>掖单13>912>黔原3号>掖单20>938>937>939>甜玉米1号;②出售价格以939、938和937为高,黔原3号以亡,掖单13、912和933最低;③产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938>黔原3号>937>939>掖单20>933>掖单13>912;④适应低热地带早春菜用玉米组合:黔原3号、938、937、掖单20和掖单13,形成早、中、晚三种类型搭配,目前重点使用黔原3号、掖单20和938。

关键词: 早春 菜用玉米 利用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育10号在安顺地区的特殊利用性

种子 199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香乌鸡醒抱方法探讨

中国家禽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小香乌鸡是贵州珍禽——黔东小香鸡中的一个类型。主产于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三县及邻近地区,年存栏约20万只。该鸡以小、香、皮、肉、骨皆乌而闻名,还有早熟、肉质滑嫩、肉味香等特点。但小香乌鸡有产蛋低、就巢性强的缺点。年均就巢3.5~4.5次,就巢持续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种子活力最高水平出现期的探讨

种子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统计资料揭示:所有品种生理成熟(最大种子干重)出现在开花后40天;干种子最高发芽势出现在花后36天,早于生理成熟期,发芽势与其他活力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品种种子活力测试均在生理成熟前或成熟时达最高活力水平:鲜种子最高萌发率出现在花后28天左右;干种子老化处理最高种子活力集中在花后36天,分布范围28~40天,种苗生长率、田间出苗率及苗子重与此类似,电导率低值期集中在花后36天,正常苗率最大值在花后32天,早于老化最大活力出现期。本试验结论:种子萌发与活力最高水平出现在生理成熟期稍前,与生育期记我标准中的蜡熟期一致。

关键词: 种子活力 生育期 生理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力发展“双低”油菜 实现贵州粮食自给

种子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双低”油菜与粮食的关系、发展“双低”油菜的意义、贵州发展“双低”油菜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双低”油菜,实现贵州粮食自给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双低” 油菜 粮食自给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不育系穗型大小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

杂交水稻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母本有效穗可分为大穗、中穗和小穗,大穗是颖花的主要来源;大穗的结实率>中穗的结实率>小穗的结实率,大穗颖花结实是构成实粒数的主要因素;大穗结实率更主要是由于提多了外露率和外实率,其次是提高了非外实率而导致实粒数增加的结果。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异交结实率 穗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季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演替规律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种类丰富度、数量、申农指数等指标,对浙江省富阳市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演替过程进行了描述、分析。可将整个演替过程划分为扩展期、波动期、衰减期三个时段,依据对水稻的不同作用性质将节肢动物群落分为天敌、害虫、中性昆虫三个亚群落。从以上三个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三种亚群落的演替过程具有不同步性。相比而言,天敌亚群落具有最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其贡献率几乎达到50%;中性昆虫亚群落与害虫亚群落三个指标的每周累加值具有相似性,但数量消长呈负相关性。

关键词: 节肢动物 群落 多样性 演替 稻田

毒力频率在水稻抗稻瘟病性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运用毒力频率,分析贵州省部分水稻品种(组合)与稻瘟病菌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常规稻中,特三矮2号,胜优2号毒力频率值最低;杂稻组合中,佛-青优青的毒力频率值最低。汕优多系1号,威优467、冈优12、冈优22的毒力频率值均低于汕优63(CK)。毒力频率在不同地区间有差异。通过联合抗病性分析,提出了抗性较好的品种(组合)搭配。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菌,毒力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巨吻棘头虫接种感染及临床防治试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该病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在我省主要分布在威宁、赫章、纳拥、水城、盘县、石阡、铜仁、乌当、息烽、江口、松桃、长顺、织金等地,感染率高达18.28%,感染强度1~30条,感染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为仔猪发育停滞,架子猪生长缓慢,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卧地.大量感染时引起贫血,消瘦、衰弱、不食、下痢、血便、腹痛、卧地、体温升高,肠穿乱、坏死、溃疡,泛发性膜腹炎,或致肠破裂死亡,在混合感染其它寄生虫病后病势加剧,常导致死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酮对木霉防治辣椒白绢病的协同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三唑酮对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num)防治辣椒白绢病有协同作用。盆栽试验每盆用3.6g木霉菌剂(鲜重)拌土和用浓度为4×10-3倍三唑酮药液180ml灌根的防效分别为82.56%和100%;菌加药处理的防效为95.56%,较单独用菌进一步压低土壤残留菌核量、降低菌核萌发率,并抑制土表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小区试验每穴施用0.6%的菌土50g并用4×10-3三唑酮药液350ml灌根的防效分别为97.14%;菌和药剂处理的防效为68.57%和51.43%。此外,讨论了不同土壤带菌量及木霉菌剂用量下,不同三唑酮浓度对木霉防治辣椒白绢病效果和土壤残留菌核数的影响。

关键词: 哈茨木霉,整齐小菌核菌,三唑酮,协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