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论大白菜及其近缘芸薹属作物核不育材料的育性遗传兼基因互作的抑制效应
《遗传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大白菜及其近缘芸薹属作物核不育材料育成的纯合两型系和杂合两型系可育株间互交F1可育株自交,其子代可能出现无育性分离情况或者产生13(可育株)∶3(不育株)两种表型的育性比资料,认为前者宜用复等位基因假说解释,而后者用抑制作用解释为妥。抑制作用的内涵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一对决定育性表现的育性基因与另一对不决定育性表现的抑制基因互作表现抑制作用,即抑制作用假说;二是由性质相同、作用相反且可育基因起上位作用的两对育性基因彼此互作产生抑制效应,权称之为上位抑制假说解释其育性遗传现象。
关键词: 大白菜及其近缘作物,核不育,遗传,复等位基因假说,抑制作用假说,上位抑制假说。


与玉米奥帕克—6位点连锁的RFLP标记
《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具有奥帕克—6基因遗传背景的、已知基因型的和透明与不透明籽粒的四类玉米材料作试材,用玉米第8染色体RFLP连锁图上的部分标记作探针,通过多态性、连锁性和实用性的实验分析,筛选出与奥帕克—6位点连锁的3个RFLP标记,即BNL9.44,BNL9.08,BNL7.08.其中,以BNL9.44的连锁性及实用性较好,以它作探针与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玉米基因组DNA片段杂交,所得2.0kb的DNA片段与显性基因O6连锁,2.3Kb的DNA片段与隐性基因o6连锁.


利用优质常规稻金麻粘转育优质杂交稻亲本的初步研究
《种子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优质常规稻品种金麻粘作为优质性状的基因供体,与两用核不育系安湘S杂交育成了两用核不育系611S,与恢复系HB85杂交育成了恢复系772。分别用611S和772配制的两系和三系杂稻组合的产量和米质性状达到和超过了优质米对照组合汕优63的水平。实践证明可通过育种手段转育优质米的优质性状至两用核不育系和恢复系上,从而选育出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


沙蚕硫甲磷对小麦蚜虫的毒力及药效
《农药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生测结果显示沙蚕硫甲磷对小麦禾缢管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为10mg/kg。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沙蚕硫甲磷270g/hm2对小麦穗期禾缢管蚜药后5天、7天的防效均为98%以上
关键词: 沙蚕硫甲磷,LC_(50),小麦禾缢管蚜


小菜蛾对杀虫药剂敏感品系的选育
《植物保护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单配选育的小菜蛾敏感品系对敌敌畏、灭多威、溴氰菊酯和杀虫双的敏感水平达到了选育目标,对4个药剂的敏感度LD_(50)值分别为0.0786、0.0356、0.0222和1.8949μg/头,并在生物学特性上与亲本无差异。该敏感品系可作为小菜蛾抗药性研究和新农药筛选的重要材料。


爬岩鳅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平鳍鳅科)
《动物学研究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记述了采自贵州三都县的平鳍鳅科鱼类1新种,由于其在侧线鳞数目、背鳍起点和肛门的相对位置等特征都处于近缘种四川爬岩鳅Beaufortiaszechuanensis和贵州爬岩鳅B.kweichowensis之间,故命名为中间爬岩鳅,新种BeaufortiaintermediaTangetWang,sp.nov.。
关键词: 鲤形目,平鳍鳅科,爬岩鳅属,新种


新西兰考力代羊后备种羊的选择培育及使用的研究
《中国养羊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新西兰考力代羊引入贵州后,后代羊的主要生产性能(毛量、体重)较之原种呈下降趋势。从1991年开始,连续几年对纯繁后代羊的羔羊断奶重、1岁生产成绩和后裔(母羊)1岁时的生产性能进行选择,1996年种公羊1岁时的毛长达到13.39±0.60cm,产毛量达到6.37±1.59kg,体重达到50.22±4.97kg。均达到全国半细毛羊育种委员会制订的“考力代羊鉴定标准草案”一级羊的标准。从选配效果的情况看,1岁母羊的产毛量和体重分别高于其它同类母羊0.56kg和3.15kg,也比选育前同龄母羊高0.62kg和4.99kg(P<0.01
关键词: 考力代羊,后备种羊,选择,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