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新型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选育
《中国油料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中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经测交、姊妹交、不育株自交及异地穿梭育种等方法选育而来的生态型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H90S,是不同于原双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材料(117A、S45A等)的一种新型胞核不育材料。经5年9代选育,已得到全不育株行,并有两年的重演性。其育性受环境条件影响,其中主要受花芽分化期光照时数及花芽分化至初花期活动积温控制,可以异地夏播繁殖、本地秋播正季制种。


大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利用途径探讨
《种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不同来源的大白菜核不育两用系存在不同的遗传机制,其不育株与可育株都各略占50%并存。在利用上,50%不育株可作母本用于配制F_1杂种和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50%可育株可用作F_1杂种父本、质核复合雄性不育保持系和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临保系,同时自交还可快速选育自交系。在优势育种上,大白菜核不育两用系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比较
《西南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引进黑龙江省方正县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及原正市创导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与赤水市近年推广的地膜湿润育秧栽培技术进行育秧方式、栽培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表现出旱育栽培优于湿润育秧。旱育秧抗逆性强,秧苗素质好,分染力强,增产明显,特别是以方正式旱育秧植23.5万窝/ha增产显著。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选育
《种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在低纬度、高海拔的贵阳自然低温条件下,按照广适应性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光温指标进行严格鉴选,成功地选育出了具有起点温度低(23.5℃),稳定不育期长和可育期自交结实率高的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本文报道了2136S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性。


茶多酚与Pb~(2+)络合反应机理及应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对茶多酚与Pb2+络合反应的机理及应用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茶多酚与Pb2+发生络合反应形成沉淀。络合反应分两级进行,两级反应Pb2+与茶多酚配比分别为2∶1和1∶1。沉淀稳定性在pH3-12之间比较好,当pH<3和pH>12时沉淀发生转溶,转溶效果受时间和温度交互影响。利用这一性质,将沉淀转溶于pH=1的硫酸中,Pb2+与SO2-4形成沉淀,茶多酚溶解于上层清液中,从而找到一种从茶汤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建议用本方法提取的茶多酚用于净化生活用水和污水中重金属回收等工程。
关键词: 茶多酚,Pb~(2+),络合反应


贵州春甘蓝菜青虫防治技术
《中国蔬菜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贵州春甘蓝菜青虫防治技术赖仲廉易翔(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贵阳市550006)吴金镐罗泽文(贵阳市花溪农业技术学校)菜青虫是贵州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对春甘蓝的为害率可达100%,为害盛期百株虫量可高达1000~1600头,产量损失在20%左右,并大大...


水稻紫节性状的遗传及利用研究
《种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主要就紫稻的紫节性状进行遗传和利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特殊紫色水稻的紫节遗传是受一对独立的显性标志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此基因不受任何基因的抑制,并且对光照表现钝感。因而其与一般绿节稻品种杂交,F_1皆表现为紫节株。通过杂交转育的紫节恢复系与两系、三系不育系杂交结果,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都接近和超过绿节稻恢复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