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广灵县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

摘要:研究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抗旱的应用效果、经济效益及前景。对广灵县主要推广的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抗旱应用效果不同,马铃薯产量不同,经济效益也不同。

关键词: 广灵县 马铃薯品种 耕作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尧麦16’选育过程中白粉病抗性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研究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白粉病和产量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育种家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相关品系的取舍提供参考。在国审品种‘尧麦16’选育过程中,该家系出现不同白粉病抗性和产量的品系。利用白粉抗性不同的‘尧麦16’家系及衍生品系为材料,比较材料间白粉病抗性与产量的差异。4个高代品系的产量三要素差异不显著,但小区产量随着抗白粉程度的降低逐渐提高,较抗病RI16-1依次提高13.2%、16.5%和23.9%。高感RI16-4的衍生品系白粉病反应型略有差异,RI16-4-1和RI16-4-2为3级,RI16-4-3、RI16-4-4、RI16-4-5、RI16-4-6、RI16-4-7和RI16-4-8均为4级;RI16-1的5个衍生平均产量为4.75 kg,而RI16-4高感白粉的6个衍生品系较RI16-1的衍生品系平均增产11.16%,平均产量为5.28 kg,感白粉的衍生品系普遍超过抗白粉衍生品系的产量。综合两年度各品系性状可以看出随着白粉病抗性的降低,不同衍生品系的小区产量随之提高。此外,小区产量整体上呈现产量水平与抗病性具有负相关的趋势。

关键词: 白粉病 尧麦16 衍生品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进展 2015

摘要: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分子生物学和育种学的交叉融合,极大地推进了育种工作的进程和效率。论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品种纯度和真实性检测、功能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转基因检测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玉米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分子标记 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生育期与叶片数的对应关系研究

农技服务 2015

摘要:利用数据统计、模型分析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叶片数和生育期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每增长60d,其叶片数增加9.25片;生育期每增长10d,其叶片数增加1.5片。生育期越长,其叶片数增加越多,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玉米生育期和叶片数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可以为根据玉米叶片数来推断生育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叶片数 生育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蚜天敌瓢虫增殖技术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麦蚜是麦田主要常发性害虫,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控制麦蚜,既污染环境、又杀伤害虫天敌,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引起害虫再度猖獗。本研究通过20年对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监测,提出了以"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相结合的生物措施,辅以"一次性施药"的麦蚜天敌瓢虫增殖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麦蚜 瓢虫 天敌 增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单粒精播最适密度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以晋花7号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单粒精播密度与双粒穴播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密度为21.0万穴·hm-2时,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速率快,单株生产力高,单位面积内果多,因而产量最高。由2013年和2014年两年试验数据结合趋势图得出,单粒精播最适密度为20.3万穴·hm-2,产量为4 298.9 kg·hm-2,与对照双粒穴播相比,节种32.4%,增产10.8%,起到了节本增收的效果。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密度 干物质积累动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戊唑醇对梨树黑星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效果研究

山西果树 2015

摘要:为了评价戊唑醇悬浮剂对梨树黑星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最佳用药量,采用随机区组法在大田进行喷雾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悬浮剂在防治梨树黑星病时用药量以制剂250~500mg/kg为佳,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时用药量以制剂175~200mg/kg为佳。

关键词: 戊唑醇 梨树斑点黑星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添加维生素D_3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健康、体质量无差异的1日龄艾维茵(Avian)肉仔鸡200只,随机均分成2组,公母混雏。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维生素D3(2 000 IU·kg-1)的日粮,预饲期2周,正试期4周,研究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第4周的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0.80%(P>0.05);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对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屠宰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腹脂率减少23.8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心脏、肝脏重量,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93%,21.09%,27.05%和46.15%,但差异不显著(P>0.05)。该试验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对肉鸡肌肉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维生素D3 肉鸡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功能 肌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玉米种植过程的栽培管理技术问题

南方农业 2015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显示出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技术问题,旨在提高我国玉米产量和质量,推动我国玉米种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玉米 种植 栽培管理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来源及染色体定位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条锈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由于小麦条锈菌具有高度变异性且抗源的单一化,抗病品种抗性很容易丧失。因此,不断发掘新的抗条锈病基因资源,扩大抗源选择利用范围,对中国小麦抗病育种工作极为重要。对已命名的57个条锈病基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着重介绍了源于小麦一级、二级和三级基因源的各个抗条锈病基因的来源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并对条锈病抗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基因 来源 染色体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