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27个陆地棉新种质材料主要性状研究及聚类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2013—2014年,对27份陆地棉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和聚类分析。结论表明,各材料之间的皮棉产量相差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单株成铃数变化较大,衣分相对稳定;其中,1421,1420和1424皮棉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较好。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7份种质材料聚为A,B共2个类群,其中,A类群材料为产量中等偏下、品质中等偏上;B类群材料为高秆、高衣分、高产量,而纤维品质一般。

关键词: 棉花 性状变异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宽窄行种植效果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农艺农机结合的机械化生产,是谷子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改变谷子传统等行(30 cm)种植,采用宽窄行(50 cm~16.5 cm~50 cm)种植模式,可实现谷田中耕管理、收获的机械化操作。通过对不同品种在两种种植模式下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对不同品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等行种植相比,谷子植株抗倒性增强;产量平产或略有增加;二者用工量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谷子 宽窄行 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营养物质对白色金针菇菌丝干重的影响

中国食用菌 2015

摘要:该研究通过对白色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液体菌种培养基主要营养物质和微量营养物质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营养物质(C源、N源,无机盐和维生素)对白色金针菇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物质对白色金针菇菌丝体干重的影响效应依次为玉米粉>麦麸>葡萄糖>蛋白胨;最佳比例为玉米粉3.0%、麦麸2.5%、葡萄糖1.5%、蛋白胨0.5%,可获得最高菌丝干重。微量物质对白色金针菇菌丝体干重的影响依次为KH2PO4>MgSO4>VB1≈VB2,最佳比例为KH2PO40.10%、MgSO40.05%、VB10.005%、VB20.005%。

关键词: 白色金针菇 营养物质 菌丝干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棚内与露地条件下欧李新梢生长状况的比较

天津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了研究欧李在大棚内与露地新梢生长发育情况的差异,以‘农大4号’和‘农大5号’欧李为材料,对材料进行平茬后,每隔5 d对棚内与露地的新梢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棚内新梢的生长进程比露地提早10 d。在新梢迅速生长期,两个品种露地新梢加长生长速率均极显著高于棚内;‘农大4号’品种露地加粗生长速率极显著高于棚内,而‘农大5号’不显著;两个品种棚内和露地新梢的节间长度差异不显著,棚内新梢没有出现徒长。

关键词: 欧李 新梢 生长 露地 棚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骨干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糜子生育期短、耐干旱、耐瘠薄、水分利用效率高,了解糜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今后糜子杂交育种、种质创新、挖掘抗旱基因及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表型鉴定和SSR分子标记对糜子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糜子种质的株高、主穗长、叶片长、叶片宽、主茎节数、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和千粒重9个表型性状的分布情况。利用DPS7.05软件进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糜子种质资源的优劣。利用CTAB法提取糜子嫩叶基因组DNA,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96份糜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后经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后显色。利用Power Maker 3.25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A)、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并进行N-J遗传距离的统计分析;利用Structure 2.3.1分析群体遗传结构。【结果】糜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9个表型性状分布集中,且绝大部分呈极显著相关;单株粒重和单株穗重遗传变异最丰富,不同省份的资源在表型性状上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山西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最丰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表明,内糜1号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宁糜15号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采用19对SSR引物对96份糜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1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3—9个,平均5.9个;平均主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7045;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097;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位点百分数为39.2%。不同地理来源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省份间糜子资源的亲缘关系均较近;山西省资源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及多态性信息含量百分数最高,分别为0.357和33.01%。基于模型的遗传结构分析和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两种分类结果有一定相似性,皆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结论】糜子遗传变异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高,尤其是山西糜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不同地理来源的糜子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均较近,且其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关键词: 糜子 综合评价 群体遗传结构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高粱的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筛选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抗丝黑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对高粱丝黑穗病菌1、2、3、4号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的材料961541为母本,以对1、2、3号生理小种免疫、对4号生理小种感病的材料V4B及高感材料PI550607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采用菌土法在播种时进行田间接种,抽穗后对抗/感亲本、F1及F2群体材料进行发病率调查。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SSR)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961541/V4B的F2群体进行抗病基因的定位分析。【结果】961541/V4B组合中,抗病亲本961541发病率为0,感病亲本V4B发病率为21.5%,F1发病率为0,F2群体发病率为7.25%;961541/PI550607组合中,高感亲本PI550607的发病率为64.81%,F1及F2群体发病率分别为0和5%。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组合的F2群体的抗、感病株比率均符合15﹕1(χ2=0.201、0.322,P>0.05),4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受2对非等位基因控制。所试274对SSR引物中共有53对引物在抗、感亲本间存在差异。利用筛选出的53对引物进一步对抗、感池进行特异引物筛选,仅位于高粱第1染色体上的SSR引物Xtxp325在抗、感池间表现差异。其中,抗池与免疫材料961541的带型一致,感池与鉴别寄主V4B的带型一致;选取5对引物(Xtxp325、Xtxp302、Xtxp32、Xtxp340和Xtxp248)进行连锁图谱构建,构建的连锁图谱全长355.3 c M,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Shs1与Xtxp325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7.7 c M。【结论】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受2对非等位基因控制。构建的连锁图谱全长355.3 c M,与发表的连锁图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病基因位于第1染色体上,Shs1与Xtxp325的遗传距离为27.7 c M。

关键词: 高粱 丝黑穗病 抗性基因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糜子种质资源抗旱性综合评价(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为了明确山西省生产上应用的糜子品种抗旱性,对全生育期进行抗旱鉴定,测定不同处理下糜子的株高、穗长、茎粗、穗重、穗粒重、株草重、主茎节数、千粒重、有效穗9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全生育期抗旱综合评价并筛选抗旱指标。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穗重和株草重2个指标在正常供水与干旱胁迫处理下变异系数减小最大;农家种"黄糜子"抗旱性最强(D=0.87),综合抗旱D值与产量隶属函数值存在显著相关(r=0.515 9,P<0.05);穗重和株草重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生育期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

关键词: 糜子 全生育期 抗旱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及防控研究与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疣孢霉菌是一种以土壤为主要传染源的双孢蘑菇病害真菌,其为害范围广、为害程度大,严重制约我国蘑菇生产发展。对蘑菇疣孢霉病菌形态、分类、病理、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综述了生产实践中具体防控措施的应用。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疣孢霉菌 病理 病害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幼龄果园间作花生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以晋花7号为果园间作花生品种,通过正交试验对播期、密度、施肥三因素进行了最佳组合,旨在寻求最佳间作水平模式组合,为当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间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果园间作花生的最佳组合是5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16.5万穴/hm2、配施花生专用肥,可获得较高间作产量(3 825.9 kg/hm2)。

关键词: 花生 果园间作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赤小豆黄酮技术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以赤小豆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赤小豆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g·m L-1),乙醇的体积分数70%,超声时间70 min,超声功率100W,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0.581%,4个因素对赤小豆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

关键词: 赤小豆 黄酮 提取 超声波辅助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