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离子液体辅助超声法提取工业大麻叶中大麻二酚的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工业大麻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以工业大麻叶为原料,利用离子液体辅助超声法提取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大麻二酚(CBD),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本研究以CBD得率为指标,先从16种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筛选出[C8mim]NTF2为最佳提取溶剂,再对影响离子液体辅助超声法提取CBD得率的6个因素(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乙醇溶液浓度、离子液体摩尔浓度和液料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并确定乙醇浓度为65%,离子液体摩尔浓度为0.3 mol/L(65%乙醇溶液配制).在此结果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4个显著因素(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液料比).并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确定CBD显著因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80 W,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62.5 min,液料比25 mL/g.在上述条件下,离子液体[C8mim]NTF2提取CBD得率为7.66%±0.2%、甲醇的CBD得率为6.42%±0.3%,65%乙醇溶液的CBD得率为5.81%±0.2%.即CBD的提取能力,离子液体[C8mim]NTF2>甲醇>65%乙醇溶液.通过CBD降解实验,表明离子液体[C8mim]NTF2的CBD降解率为16.40%±0.3%,小于甲醇的24.65%±0.6%和65%乙醇溶液的32.88%±0.5%,结果表明65%乙醇溶液加入离子液体[C8mim]NTF2后,既可以降低CBD的降解率,又可提高CBD的得率.本研究证明了离子液体既是CBD的保护剂,也是CBD的优良提取溶剂,研发了离子液体辅助超声法提取CBD工艺,为工业大麻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工业大麻叶 大麻二酚(CBD) 离子液体 超声提取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牛粪源牛床垫料的应用效果评价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降低奶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本,探索牛粪垫料使用的可行性,试验选取40头产奶量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牛舍铺设稻壳垫料和试验牛场自制的牛粪垫料,试验期间监测牛舍中温湿度、氨气和牛床表面二氧化碳环境指标及泌乳牛趴卧时间和卧立次数,并检测牛粪垫料在使用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致病菌含量变化和对泌乳牛后躯清洁度的影响,并计算使用牛粪垫料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牛粪垫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牛舍环境质量造成影响,不同时间节点氨气和牛床表面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均差异显著(P<0.05),最高分别为6.11 mg/m~3和791.35 mg/m~3,均在安全范围内。试验泌乳牛于08:00—15:00和16:00—23:00在牛粪垫料上的趴卧时间分别为4.3,3.9 h,较在稻壳垫料(3.6,3.3 h)上分别长0.7,0.6 h,且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泌乳牛每天在牛粪垫料上的卧立次数为15次,略高于稻壳垫料的13次。在新铺设的和使用后的牛粪垫料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使用后的牛粪垫料中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含量较新铺设的牛粪垫料均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试验牛进行后躯清洁度评定,发现轻度污染泌乳牛占比最高,为62.5%;重度污染泌乳牛占比最低,仅为7.5%。使用牛粪垫料较稻壳垫料可为试验养殖场节约成本42万~62万元/年。说明该工艺生产的牛粪垫料可以提高泌乳牛的舒适度,不会造成泌乳牛后躯清洁度下降和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在东北地区的夏季可替代稻壳垫料作为牛床垫料,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奶牛场 牛粪垫料 环境质量 致病菌 清洁度 安全性 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星状病毒鹅细小病毒和鹅坦布苏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鹅星状病毒(GoAstV)、鹅细小病毒(GPV)和鹅坦布苏病毒(TMUV)的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GoAstV、GPV和TMUV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GoAstV、GPV和TMUV的三重PCR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扩增GoAstV、GPV和TMUV三种病毒的目的片段,对鹅副黏病毒、禽流感病毒、禽腺病毒和鹅圆环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GoAstV、GPV和TMUV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26×10~5、1.26×10~3和1.26×10~5copies/μL。利用三重PCR和单项PCR方法同时对黑龙江省部分鹅场的3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3种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25%、6.25%和6.25%,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快捷、敏感、特异,能够用于GoAstV、GPV和TMU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测。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鹅细小病毒 鹅坦布苏病毒 三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法评价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生物活性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为研究对象,探索了Hoechst 33342及PI荧光染剂对病菌不同活性孢子的色泽差异,明确了病原菌经Hoechst 33342染色后的活孢子发蓝色荧光,最佳染色浓度和时间为1μg/mL、20 min;碘化丙啶(PI)染色后的死孢子发红色荧光,最佳染色浓度和时间为3μg/mL、10 min。并由此建立了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技术,应用该技术可快速、清晰地甄别出不同浓度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孢子活性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的灭杀效果随着浓度增高而增强,且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2 000 mg/L氰氨化钙处理3 h,孢子致死率高达83.97%;500~1 000 mg/L处理3 h,孢子致死率为7.15%~26.80%,孢子萌发率为2.40%~3.59%,处理48 h时,孢子致死率达92.07%~100%。250 mg/L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的致死效果微弱或没有影响。本研究通过菌丝速率法和生物量法进一步验证了应用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法评价氰氨化钙对茄病镰刀菌孢子活力的影响是可行的。这为突破植物病原微生物药剂室内常规筛选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关键词: 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法 氰氨化钙 茄病镰刀菌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对辣椒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龙椒1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组试验,A组为化肥(对照)、B组为放线菌肥、化肥、C组为枯草芽孢杆菌肥、化肥、D组为复合菌肥、氨基酸水溶肥、玉米秸秆、化肥.通过田间试验探究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对辣椒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增加了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确保辣椒果实的产量和根系生长,减弱土壤酸化,达到减施化肥的效果.B1处理(150 kg/hm2 的放线菌肥+600 kg/hm2 的化肥)、C1处理(30 kg/hm2 的枯草芽孢杆菌肥+600 kg/hm2 的化肥)、D2处理(30 kg/hm2复合菌肥+30 kg/hm2氨基酸水溶肥+7 500 kg/hm2秸秆+600 kg/hm2的化肥)是适合辣椒生产的组内较优配比.

关键词: 辣椒(Capsicum annuum L.) 生物菌肥 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苜蓿越冬期根系生理代谢响应研究

中国饲料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苜蓿越冬期根系生理代谢响应机制,筛选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的耐寒苜蓿种质材料,本研究以国内外5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苜蓿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如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相对电导率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耐寒苜蓿品种.结果表明:冷胁迫下,龙牧801和公农2号根系内Pro、SS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冻胁迫下,龙牧801根系内Pro含量最高,为628.21 nmol/g,且龙牧801、公农2号和草原3号的SS、SP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而皇后和赛迪苜蓿的MDA和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运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最终得出品种的抗寒强弱顺序为:龙牧801>公农2号>草原3号>皇后>赛迪.

关键词: 苜蓿 越冬期 生理特性 抗寒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大豆植株生长、抗病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大豆植株性状、抗病性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设置常规施肥和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研究大豆干物质、根瘤、抗病性及其产量变化.[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提高了苗期和盛花期大豆的地上部干物质、根干重和根瘤数,干物质提高幅度为5.31%~12.86%,根干重提高幅度为10.35%~20.24%,根瘤数提高幅度为12.34%~37.50%,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苗期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提高大豆的株高、株荚数、株粒数及提高百粒重,提高大豆产量,2019~2020 年产量提高幅度分别为7.25%~8.67%和6.50%~8.82%,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大豆的产值和效益值,效益值最高增加1066.16 元/hm2.[结论]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降低病害,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豆 生物有机肥 植株性状 根腐病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不同乳酸菌对籽鹅肠道菌群、形态结构、pH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对籽鹅肠道菌群、形态结构、pH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28日龄、体重接近(875.23±33.18)g的健康籽鹅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为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109 CFU/kg(普通乳酸菌,试验组Ⅰ)、乳酸片球菌109 CFU/kg(自主筛选的乳酸菌,试验组Ⅱ),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①试验组Ⅱ籽鹅盲肠中乳酸菌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1),试验组Ⅱ籽鹅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组Ⅱ籽鹅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1),试验组I籽鹅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籽鹅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5).③试验组Ⅱ的空肠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试验组Ⅱ籽鹅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籽鹅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自主筛选的乳酸菌能够维持籽鹅肠道菌群平衡,改善其肠道形态结构,提高其免疫能力,且效果优于普通乳酸菌.

关键词: 籽鹅 乳酸菌 肠道菌群 肠道形态结构 肠道pH 免疫器官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槲皮素对肉牛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组间pH无显著差异(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槲皮素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关键词: 槲皮素 体外发酵 发酵特性 氨态氮 挥发性脂肪酸 干物质降解率 甲烷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硒源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稀有微量元素之一.该文介绍了硒的分布、分类、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动物机体需要量以及硒对动物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不同硒源在畜禽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硒源 动物生产 血液指标 免疫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