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秸秆还田量对砂姜黑土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小麦-玉米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了0、1/3、2/3和100%玉米秸秆还田量处理(CK、S3、S6和S9)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细菌群落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S6和S9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12.9%和14.4%)、碱解氮(21.4%和25.6%)、有效磷(17.9%和20.5%)和速效钾含量(25.9%和29.8%).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脲酶、纤维素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2.5%~44.6%、23.9%~52.1%和16.6%~46.7%,且S6和S9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了木聚糖酶活性(32.7%和21.2%)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53.5%和54.4%).与CK处理相比,S6和S9处理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增加,而S3处理则无显著变化.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细菌门,其中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在秸秆还田处理下显著降低了2.6~4.7个百分点,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在S6和S9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8、4.9个百分点;热酸菌属、布氏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在秸秆还田处理下显著增加了1.2~2.9个百分点,而布氏杆菌属相对丰度在S6和S9处理下显著降低了1.4、1.8个百分点.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脲酶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综上,在砂姜黑土区,2/3(6000 kg·hm-2)和100%玉米秸秆还田量(9000 kg·hm-2)均能够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及生物学特性,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用量.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秸秆还田 酶活性 细菌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 冗余分析


地黄不同时期内生促生细菌的筛选及其促生特性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地黄中开发优势菌种资源并分析促生特性,为开发地黄微生物专用促生菌肥提供基础.采用稀释平板法,以地黄不同时期根、茎、叶为材料分离内生细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RNA分析进行分类归属.选出54株内生细菌对产IAA、铁载体活性,溶磷以及固氮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时期共分离出512株内生细菌,将其归类为54组,每组选出1株进行检测,其中41株具有产IAA的能力;29株具有溶磷能力;28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25株具有固氮能力.该结果为研究地黄专用微生物促生菌肥提供参考,并为后续微生物促生菌肥应用到地黄大田实验中奠定基础.


H2O2对吸胀冷害下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H2O2浸种对吸胀冷害下花生种子萌发和生理代谢的影响,选择豫花9326和豫花37为材料,用50mmol/LH2O2进行低温(5℃)浸种,以灭菌水低温浸种为对照,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后豫花9326的发芽势、发茅率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31.25%、18.52%、50.53%,豫花37分别提高了14.58%、3.64%、36.13%,种子电导率分别显著降低了47.67%和23.67%,其中豫花9326发芽相关指标增长比例高于豫花37.与对照相比,用H2O2处理的豫花9326在萌发的第0、4、6天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0.22%、7.05%和32.5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8.27%、53.42%和52.2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9.66%、13.04%和43.76%,脱落酸(AB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赤霉素(GA)含量和GA/ABA比值均呈显著增长的趋势.H2O2浸种可能是通过维持种子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可溶性物质含量以及调控内源激素含量,来提高花生种子对吸胀冷害的抗性,从而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本研究可为花生萌芽期耐寒性的调控技术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20%乙酰水杨酸铜悬浮剂的研制及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
《农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制20%乙酰水杨酸铜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并明确最佳的制备条件.测定20%乙酰水杨酸铜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流点法对润湿分散剂进行筛选,对增稠剂、防冻剂进行优化筛选.采用喷雾法测试20%乙酰水杨酸铜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20%乙酰水杨酸铜悬浮剂最优配方:96.0%乙酰水杨酸铜原药20.83%、XNK002 2.5%、XNK001 1.5%、黄原胶0.15%、硅酸镁铝1.5%、乙二醇5%、消泡剂BX-1080 0.2%、去离子水68.32%.20%乙酰水杨酸铜悬浮剂400、267、200 mg/L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春梢或秋梢的防效分别为88.06%、85.19%、82.43%或87.03%、82.49%、81.12%,高于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61%和77.69%的防效.[结论]该配方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热贮冷贮稳定性合格,流动性好,黏度低,悬浮率大于95.0%,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关键词: 乙酰水杨酸铜 悬浮剂 流点法 助剂 配方 苹果斑点落叶病 防效


水稻表达HA蛋白为探针研制H9亚型禽流感抗体半定量快速检测试纸
《中国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一种禽流感H9亚型抗体半定量快速检测试纸,用于H9亚型禽流感(AIV)抗体的评价。含HA蛋白水稻粉末用提取液溶解后,离心,取上清,即为HA蛋白粗提液。其经过Q阴离填料和HA单抗亲和纯化,通过SDS-PAGE鉴定,重组HA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利用胶体金标记纯化HA蛋白为探针,兔抗鸡IgG和HA的多抗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依据高致病性禽流感HI诊断技术标准,建立一种适用于监测AIV H9亚型的半定量试纸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胶体金标记HA蛋白量为30 mg/L,兔抗鸡IgG和HA多抗最佳包被质量浓度分别为1.0和1.2 g/L。试纸检测H9N2亚型阳性血清(HI为11 log2)的最低检出限是1∶12 800,这相当于HI效价的4 log2。试纸与H5 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NDV)和马立克病病毒(MDV)阳性血清以及H9亚型阴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在室温下至少能保存6个月,与HI试验平行检测比较,两者的符合率为90.6%。因此本试验研制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特异的半定量免疫层析试纸,适用于H9N2亚型抗体临床检测。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 水稻源HA蛋白 半定量免疫层析试纸 血凝抑制试验


乳酸菌发酵酸面团对青麦仁面包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乳酸菌发酵酸面团对青麦仁面包品质的影响,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制作酸面团,添加到青麦仁面包中,并测定小麦面包、青麦仁面包、青麦仁酸面团面包3种样品的质构、感官评价、慢消化性淀粉含量(SDS)、挥发性风味物质等。结果表明:添加酸面团能显著降低样品的硬度、咀嚼性,增大弹性(P<0.05);添加酸面团的样品其感官评分接近于小麦面包,与小麦面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贮藏过程中,青麦仁酸面团面包的慢消化性淀粉含量低于其他样品,说明酸面团的添加能有效延缓面包的老化;小麦面包、青麦仁面包、青麦仁酸面团面包3种样品中分别检测出32种、42种、46种风味物质,有15种物质共同存在于3种面包中,表明酸面团的添加增加了面包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改善了面包的口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酸面团的添加能有效改善青麦仁面包的品质。


采用立方体取样法提高小麦根系研究精准性的探讨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减少取样误差,提高小麦根系研究的精准性,于2018—2020年分别采用立方体取样法(CSM)、根钻法(CK1)、挖掘法(CK2)对西农979、周麦27进行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根系生长发育和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CK1和CK2处理,CSM处理的根干质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测定值较高,20~40 cm土层中不同处理上述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大于0~20 cm土层,且在生育后期不同取样方法上述指标测定值之间差异较大。相较于CK1和CK2处理,CSM处理的根系活性测定值较高,通过不同取样方法测定的根系活性差异较大,尤其是在生育前期,而生育后期差异缩小;全生育期不同土层中根系活性的差异较大,表现为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而20~40 cm土层中不同取样方法下根系活性测定值的差异大于0~20 cm土层。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中不同取样方法根系性状测定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方程的建立,可根据CK1、CK2处理的根系性状测定值估算CSM处理根系性状测定值,从而对CK1、CK2的测定值进行矫正。比较而言,立方体取样法虽然操作要求高,但获取的根样代表性强,根系性状调查分析精准度高、误差小。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研究精准性 立方体取样法 根钻法 挖掘法


基于工作流的统计年鉴数据清洗模型构建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统计年鉴数据集成整合和综合快速查询,以2000—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及《河南统计年鉴》等全国31个省(市、区)统计年鉴为例,深入分析其数据特征后,采用Alteryx Designer 2019.2学习版,基于工作流技术,经过提取目录及文件、提取文件中的表单、提取表单中表的内容、数据清洗及规范、规范标识数据的6个维度、数据重组和数据输出共7个步骤构建了统计年鉴数据清洗模型。结果表明,在16 GB内存的笔记本电脑上,模型用时4~5 h即可将数据容量达21 GB、包含33万个文件、120万张表单的统计年鉴数据清洗并整合为1套包含6 000多万条指标数据序列的标准规范数据集。构建的数据清洗建模方法具有高效、可溯源的优势。
关键词: 工作流 统计年鉴 数据清洗 Alteryx 质量控制


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产量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于2018-2020年在河南省商丘市、洛阳市和新乡市3个地点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以参试的8个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GE双标图分析了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方差分析表明,年份、地点、品种及其互作中除了年份×品种以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年份和地点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较大,依次为38.63%,32.86%,而年份×品种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最小,仅为1.31%。2019-2020年小麦产量比2018-2019年降低了9.71%,商丘地点连续2 a平均产量最低,显著低于洛阳和新乡地点平均产量。2 a 3个区试地点8个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为8 049.04 kg/hm2,泰禾896产量最高,百农207产量最低。在丰产性方面,泰禾896、农科大888、盛科188、禾麦53、智优33号、偃亳369和濮大1030是丰产性较好的品种;在稳产性方面,百农207、禾麦53、农科大888和智优33号是稳产性较好的品种;在适应性方面,农科大888、泰禾896和盛科188是适应性较好的品种。研究结果为小麦新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麦 生态条件 GGE双标图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山西省古交市大豆胞囊线虫新小种X12分布调查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X12是具有超强致病力的大豆胞囊线虫(SCN)新小种,于2012年在山西省古交市邢家社首次发现,该小种对大豆生产有巨大威胁.定期调查X12生理小种分布,对有目的地采取防治措施阻止X12小种扩散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9-2020年调查古交市土样,利用Riggs模式鉴定生理小种,绘制古交市X12生理小种分布图,探讨其周围生理小种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采集的受SCN感染的33份样本中, 26份鉴定出生理小种类型,占采集样本的78.8%; 2号和4号生理小种在该地区分布广泛, 2号小种检出频率为57.7%; 4号小种检出频率为42.3%.4号小种群体能够侵染优异抗源兴县灰皮支(ZDD2315)且胞囊指数(female index, FI)大于10,即被认定为X12小种,在此次鉴定为4号小种的11份样本中,有2份进一步鉴定为X12小种,含重复采集2012年在邢家社发现的X12样本;另有3份鉴定为4号小种的样本,其SCN群体能在兴县灰皮支上寄生,但FI未达到10.这26份样本的SCN群体能在Peking和PI88788上寄生,且FI>50的分别占73.1%和57.7%.表明,除邢家社发现有X12小种,在河口镇也发现了X12小种;在邢家社周围810 km2仅检测到2号和4号小种;有3份样本的SCN群体有可能会优先由4号小种进化为X12小种.建议在古交市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减缓SCN的致病力升级及X12小种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