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个籼稻品种矮生基因的遗传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用籼稻矮秆品种广丛和小粒特特普,通过互交和与矮仔粘(sd-1)、雪禾矮早(sd-s(t))、80-7010(dg(t))等具不同矮生基因的品种测交。结果表明,广丛和小粒特特普的矮生基因与sd-1、sd-s(t)、dg(t)基因均不等位,彼此也不等位,是2个新矮源
关键词: 矮生基因,等位性测定,籼稻品种


黔南山区苏子种质资源研究
《中国油料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黔南山区苏子类型、农艺性状及特征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紫苏为主,短穗性,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分枝较多,千粒重较小,短日性强,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高。发现了六棱茎新类型,鉴定出了苗期超抗旱品种丹江野苏。


黔南山区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及活性鉴定
《中国油料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法对贵州黔南山区68份大豆地方品种的脂肪氧化酶进行了测定,发现了17份Lox-3缺失体。通过脂肪氧化酶漂白胡萝卜素试验,发现这17份材料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均较低,其中荔波二月豆等4份材料与日本、美国的同类材料水平相当。


黄连细胞培养物中小檗碱的分离与鉴定
《生物工程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黄连幼叶切块,接种在含10~2.0mg/L2,4D和01mg/LKT的6,7V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选择较松散的愈伤组织转入液体悬浮培养,获得游离细胞和细胞聚集体。通过平板培养和细胞株的筛选,选择小檗碱含量较高的细胞株。经35次转代培养后,进行固体、液体培养,收集悬浮培养细胞进行化学提取和分离,获得黄色晶体,经TLC、UV、IR、MS鉴定分析为小檗碱,与天然植物提取分离的小檗碱具有相同的生理活性
关键词: 黄连,细胞培养,小檗碱,分离,鉴定


单、双低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选育研究
《种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以秦油2号出现的不育株(简称陕ZA)为基本材料,与自育和引进的国内外单双低(低芥酸、低硫么)油菜品种(系)为父本.采用刚交、回交的方法育成了一批单双低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并实现了“三系”配套。在不育系的选育中发现,无论是单低或是双低不育系,其不育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育度上,一些表现彻底不育.一些表现有微粉、这主要决定于保持系;且在这些不同的不育系之间,不同的目交方式之间所得到的自交亲和指数不同。同时还进行了新的单双低恢复系的选育研究,已取得了初步进展。


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黄籽双低转育
《西南农业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以低芥酸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和双低不育材料388A与黄籽双低品系杂交,F1去雄正反回交,以BC1后代B2代中的A株与原父本国交,再与B3中的A株测艾转育,经7代即可有效地育成黄籽频率在80%以上、硫苷含量<30μmol/g、芥酸含量<1%、且植株性状整齐而稳定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以B3A×BC2测交一代的B株作选黄籽测硫苷选育,其黄籽频率虽可达到87.7%~91.6%,但需花费8代时间。以BC1后代B2或B3代B株选黄籽测硫苷选育,虽可在5或6代育成,但其黄籽频率只能保证在70%左右,硫苷含量也都不很稳定。


灭虫丁7051作抗虫饲料添加剂的试验1)
《中国兽医科技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灭虫丁7051作抗虫饲料添加剂的试验1)徐洪忠杨启清危粹凡(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阳550005)作者用广谱、高效、安全的新药灭虫丁-7051作抗虫饲料添加剂,取得了一定效果。1试验材料1.1药物灭虫丁-7051粉剂,上海太平洋化工(集团)公司上海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