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五种杀虫剂蘸根处理对烟蚜的防治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寻找投入低廉、简单高效的施药方式,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烟苗移栽时用吡虫啉等农药蘸根处理对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防治效果及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移栽时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吡蚜酮蘸根处理,药后50 d内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7.84%以上;大田试验移栽时用吡虫啉等农药蘸根处理,持效期可达50 d,50 d内防效为20.41%~100.00%;移栽时用吡虫啉等农药蘸根处理,对大田烟草生长发育没有影响.5种杀虫剂可以通过蘸根的方式在烟草种植中使用.

关键词: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 农药 蘸根处理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维基因组学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维基因组学是近年兴起的研究基因组三维空间和结构的学科,是在基因组序列、基因结构及其调控元件的基础上对基因组序列在细胞核内的三维空间结构,及其对基因复制、转录、修复和调控等生物过程中的功能进行的研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和改进,三维基因组学相关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重点介绍三维基因组的发展历程、研究技术、结构层次,并总结近年来三维基因组学在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三维基因组 染色质空间结构 动物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盲蝽越冬卵在苹果园中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其越冬卵在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苹果园中绿盲蝽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同时对苹果园绿盲蝽越冬卵聚集的原因和最适理论抽样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显示,绿盲蝽越冬卵在苹果园呈聚集分布,并且随着越冬卵密度的增加,分布越聚集。绿盲蝽越冬卵的种群聚集是由其生活习性与周围环境共同引起的。运用绿盲蝽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参数,建立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从而明确不同密度下绿盲蝽越冬卵的最适理论抽样数,为今后绿盲蝽越冬卵在苹果园内密度的准确调查和种群密度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盲蝽 越冬卵 苹果树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灵敏度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模式构建及在呕吐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基于磁荧光纳米材料的免疫层析试纸模式,弥补现在免疫层析技术的不足,为更灵敏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以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为靶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羧基修饰的超顺磁颗粒,碳二亚胺法将磁颗粒、绿色荧光蛋白及DON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一步法制备磁荧光抗体探针,以DON人工抗原(DON-BSA)为检测线建立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同时用胶体金标记DON单克隆抗体,以DON-BSA为检测线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制备的磁荧光抗体探针具有很好的磁性、荧光特性及抗体反应性,基于该探针成功制备了DON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该试纸回归方程为y=-0.562x+0.921,R2=0.990,IC50为5.611 ng/mL,检出限为1.089 ng/mL;制备了DON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该试纸裸眼检测灵敏度为500 ng/mL;定量检测回归方程为y=-0.543x+1.485,R2=0.991,IC50为65.16 ng/mL,检出限为11.94 ng/mL.DON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的灵敏度是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10.96倍.本实验建立的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模式可以同时实现样品的富集及荧光信号检测,提高检测灵敏度,并成功用于DON的检测,为磁荧光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免疫层析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 磁荧光纳米颗粒 免疫学检测 呕吐毒素 试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字花科蔬菜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小孢子培养已成为十字花科蔬菜育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本文综述了十字花科蔬菜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诱导小孢子成胚的内因和外因及胚状体转化成苗的影响因素,小孢子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方法及加倍方式,阐述了小孢子再生植株DH群体在抗病抗逆、基因定位、筛选突变体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和展望。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再生植株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耐高温特性的生理机制与基因挖掘研究进展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温是小麦生产上经常发生的一种非生物逆境,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研究小麦耐高温的生理机制,挖掘小麦耐高温基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文章总结了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细胞膜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叶绿素合成等生理性状的影响;归纳了已定位的耐高温相关性状QTL,包括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可溶性糖含量、冠层温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相关性状;概括了已发现可提高小麦耐高温特性的基因,主要为小麦耐高温相关转录因子。针对目前小麦耐高温功能基因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今后应加强耐高温小麦新材料创制和耐高温表型精准鉴定技术体系构建研究,为耐高温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提供坚实的材料与技术支撑;以六倍体小麦参考基因组序列释放为契机,加快小麦耐高温基因克隆进程,为耐高温小麦新品种培育提供基因资源;加强基因编辑与转基因技术在小麦耐高温育种中应用,实现对小麦耐高温特性的精准定向改良。

关键词: 小麦 高温胁迫 生理机制 耐高温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锌配施对不同玉米品种灌浆期生理特性和籽粒氮锌含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粮食作物中可食部分的锌生物有效性是解决人体缺锌的重要措施.为研究氮锌肥料施用对玉米籽粒锌营养的影响,本研究以郑单958和谷神玉66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3个氮水平(90、180和225 kg N·hm-2)和2个喷锌处理(0和4.5 kg·hm-2 ZnSO4·7H2 O)下玉米籽粒产量和氮锌含量以及灌浆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吐丝后,与施氮量90 kg·hm-2处理相比,施氮量180和225 kg·hm-2处理提高了吐丝后穗位叶SP AD值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碳酸酐酶(C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灌浆后期PSⅡ综合性能指数(PI),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施锌能提高吐丝后穗位叶CA、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灌浆后期SPAD值和PI,降低MDA含量.2个品种相比,谷神玉66灌浆后期穗位叶SPAD值、叶片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较高,而灌浆前期穗位叶PI和吐丝后NR、CA、SOD以及POD活性则以郑单958较高.施氮量为90 kg·hm-2时,玉米籽粒产量平均为8.55 t·hm-2,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显著提高.籽粒中氮含量以施氮量180 kg·hm-2时最高,为14.85 g·kg-1.施氮量90和180 kg·hm-2时,籽粒锌含量平均为27.2 mg·kg-1,显著高于施氮量225 kg·hm-2处理.与不施锌相比,喷锌后玉米籽粒产量未有显著变化,籽粒中氮、锌含量分别增加了11.7%和18.0%.郑单958籽粒产量较谷神玉66提高了3.8%,籽粒氮锌含量则分别减少了11.9%和5.3%.综合来看,施氮量为180 kg N·hm-2时,与喷施ZnSO4·7H2 O 4.5 kg·hm-2配合施用能够增强玉米灌浆期叶片SP AD和荧光特性,提高氮锌代谢关键酶活性,增强氧自由基清除系统酶活性,减弱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伤害,促进籽粒中氮、锌的吸收和累积.本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生产中优化锌生物强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氮锌配施 生理特性 籽粒锌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花青素B2对猪颗粒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原花青素B2(GSPB2)对猪颗粒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原代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H2O2致颗粒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同时用不同浓度GSPB2进行干预.采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利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变化,使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Puma、Sirtl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衰老相关分子Sirt1、p16和p21蛋白水平.结果显示,200 μmol/L H2O2处理12 h,可致细胞凋亡和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CAT和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10 μmol/L GSPB2能显著减轻H2O2所致上述状况;且进一步研究发现,GSPB2抑制Fas和Puma的表达,提高Bcl-2/Bax表达比例,上调Sirt1蛋白、下调p16和p21蛋白的表达.综上,GSPB2对猪颗粒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1蛋白、下调p16和p21蛋白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抑制Fas、Puma表达有关.

关键词: 原花青素B2;氧化应激;颗粒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植物提取物对玉米霉变的影响研究

中国饲料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霉变会导致饲料适口性和营养价值下降,并对动物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目前使用的防霉剂与脱霉剂效果单一,并对饲料适口性存在一定的影响.植物提取物防霉防腐具有颇多研究成果,但由于使用成本高,在饲料生产中的使用受到限制.随着技术发展,植物提取物应用于饲料生产逐渐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在玉米中分别添加0.5%的大蒜提取物、甜叶菊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双乙酸钠,并设置空白组.玉米贮存60?d,在第30和60天观察玉米营养成分的变化,并在第15、30、45、60天检测玉米赤霉烯酮、黄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大蒜提取物、甜叶菊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对贮存期间水分含量、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的保持具有显著作用;霉菌毒素检测结果显示,3种植物提取物对玉米赤霉烯酮、黄霉毒素B1及呕吐毒素的产生有显著抑制作用,尽管在60?d贮存期内与双乙酸钠存在一定差异,但该类毒素含量并未超过国家标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0.5%大蒜提取物比甜叶菊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效果更明显,建议在玉米防霉中应用.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玉米 霉菌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芽菜的氨基酸动态变化及营养风味评价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芝麻芽菜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的动态变化规律,分别对两种芝麻籽粒及萌发1.5、3、5、7、9 d的芝麻芽菜进行氨基酸组分测定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芝麻芽菜氨基酸种类齐全,各萌发阶段均含有18种氨基酸。萌发后,芝麻芽菜相对干重状态下的总氨基酸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黑、白芝麻分别在萌发7 d和5 d后总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较籽粒中增加69.41%和39.82%。芝麻芽菜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也由最初籽粒中的约32.0%(黑、白芝麻分别为32.04%和32.87%)增加至40.0%左右(黑、白芝麻分别41.38%和40.70%),此阶段芝麻芽菜的蛋白营养最丰富,且氨基酸评分完全符合优质蛋白质标准,是一种十分优质的植物蛋白源。氨基酸味道强度评估结果显示,影响芝麻芽菜风味效应最大的是呈苦味的精氨酸和呈鲜味的谷氨酸。

关键词: 芝麻芽菜 动态变化 氨基酸 营养评价 风味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