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显性低酚杂交棉的杂种优势及营养成分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显性低酚杂交棉苏杂501(F1)、苏杂502(F1)的产量杂种优势、抗病虫特性,测定了其棉酚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脂肪含量,结果显示:2个显性低酚杂交棉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其中苏杂502(F1)的籽、皮棉产量均具有正向竞争优势,分别比对照(苏杂6号)增产3.41%、0.11%;苏杂501(F1)的籽、皮棉产量表现一定的负向竞争优势,分别比对照减产1.02%、4.72%。苏杂501(F1)和苏杂502(F1)的黄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25.9、24.7,均表现为耐病;对棉铃虫的平均抗性值分别为2.50、3.42,均达抗级水平。去油后苏杂501(F1)、苏杂502(F1)的棉酚含量分别为30.42 mg/kg、39.34 mg/kg;2个杂交组合F2的棉酚含量分别373.22 mg/kg、367.92mg/kg,均在安全饲用指标范围之内。另外,本试验结果显示,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了2个杂交棉的指纹图谱,利用一对MH0454引物,既可将显性低酚杂交棉与父本、母本区分开来,也可将显性低酚杂交棉与常规显性低酚棉区分开来,从而为鉴别真假低酚杂交棉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来源于江苏省徐州市、苏州市、南京市、盐城市和南通市的48个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virens(Cook.)Tak.]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通过Rep-PCR技术,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REP和ERIC对48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以彼此间的带位相似率达90%为界,BOX扩增的谱型被分为4簇,REP的谱型被分为4簇,ERIC的谱型被分为5簇。48个稻曲病菌株接种于感病品种两优培九上,被划分为3个致病力类型,其中弱致病性类型占50%,为优势致病性类型。由于参试菌株遗传多样性值最大(0.55),簇群分类与地理位置显著相关,所以BOX引物较其他两种引物更适合进行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值BOX为0.55,REP为0.44,ERIC为0.42,说明江苏省这5个地区稻曲病菌群体的遗传分化不明显,遗传多样性稳定。江苏省5大稻区48个稻曲病菌的BOX、REP、ERIC簇群分类与地理位置、致病性类型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处理浓度与时间及与1-MCP的结合方式对翠冠梨货架期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室温贮藏(25±1)℃、相对湿度75%~85%条件下,臭氧不同处理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以及臭氧与1-MCP不同结合方式(1-MCP+O3或O3+1-MCP)对翠冠梨果实失重率、果实硬度、黑皮指数、软化率、好果率、果柄枯死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浓度70~140μL/L的贮藏效果较好,其中以100μL/L的效果最好;臭氧浓度100μL/L时处理时间为30~60 min较为适宜,其中30 min的效果最好;臭氧与1-MCP结合方式上以1-MCP+O3优于O3+1-MCP处理,更有利于梨果实的贮藏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牧交错带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菌群数量及剖面分布特征
《中国草地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稀释平板法对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耕地、退耕还草地及撂荒地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50cm土层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利用方式下各类菌群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细菌的数量天然草地>五年生羊草地>耕地/五年生苜蓿地>撂荒地;真菌的数量撂荒地>五年生羊草地>五年生苜蓿地>天然草地>耕地;放线菌数量在天然草地中最多,撂荒地及五年生苜蓿地中数量最少。三类菌群在0~50cm土层中基本上都表现为0~10cm含量最多,往下逐层递减的趋势。退耕地种植羊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效果好于紫花苜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P7-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的SP7-1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为研究SP7-1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根据已发表的SRBSDV SP7-1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从感病水稻植株中克隆到完整的SP7-1基因。通过酶切连接,构建了SP7-1植物表达载体pCHF3/SP7-1,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润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化植株T0代种子。对收获的T0代种子进行卡那霉素筛选,获得了4株阳性植株。阳性植株的PCR和RT-PCR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SP7-1载体已成功转化拟南芥,病毒SP7-1已经整合至拟南芥基因组中并能正常表达。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SP7-1基因 拟南芥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和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货架期翠冠梨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梨果实黑皮病和腐烂病是目前货架期翠冠梨的主要问题。以翠冠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00 mg/m3臭氧(O3)、1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和1μl/L 1-MCP与100 mg/m3O3结合处理对货架期梨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1-MCP与O3结合处理均能降低果实黑皮病病情指数和果皮α-法尼烯含量,而O3处理能有效防治果实腐烂;1-MCP与O3结合处理增加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以及可滴定酸(TA)含量,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呼吸速率及果内丙二醛(MDA)含量。综合来看,采后进行1-MCP与O3结合处理能有效抑制黑皮病和腐烂病,改善果实贮藏品质,延长果实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α-乳白蛋白质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方法从人类基因组DNA中扩增hα-LA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并进行测序验证。通过双酶切法将测序正确的hα-LA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EP4,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LA并进行酶切鉴定。用脂质体法将pCLA转染至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hα-LA基因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α-L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克隆的hα-LA基因序列完全正确,pCLA酶切鉴定正确,RT-PCR检测到转染细胞中hα-LA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到转染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α-LA蛋白质。表明所克隆的hα-LA基因组DNA能够在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正确转录和翻译。
关键词: 人α-乳白蛋白质 基因克隆 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源有机肥对白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以白菜(苏州青)为供试作物,一次性施入有机氮(纯氮)600 kg/hm2,且连续种植3茬,研究了2种不同肥源有机肥对白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葫芦有机肥对白菜的增产作用显著低于鸡粪有机肥处理,但产量差异程度随种植茬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有机肥类型对白菜吸氮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水葫芦有机肥处理的白菜吸氮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小于鸡粪有机肥处理,而水葫芦有机肥处理的白菜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白菜收获后土壤全氮含量则大于鸡粪有机肥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稻谷中的稻曲病菌毒素A和D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稻谷中稻曲病菌毒素A和D污染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同时定量检测稻谷中稻曲病菌毒素A和稻曲病菌毒素D.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稻曲病菌毒素A 稻曲病菌毒素D 稻谷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 ustiloxin A ustiloxin D rice gra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稻谷中的稻曲病菌毒素A和D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稻谷中稻曲病菌毒素A和D污染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同时定量检测稻谷中稻曲病菌毒素A和稻曲病菌毒素D。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稻曲病菌毒素A 稻曲病菌毒素D 稻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