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氮肥对羊草栽培草地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菁4号羊草栽培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和施氮量(0kg/hm~2、60kg/hm~2、90kg/hm~2、120kg/hm~2)对羊草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有效增加了羊草的产量。其中,返青期施肥的增产效果最好,施氮量为120kg/hm~2(N3)的产量最大,为20488.9kg/hm~2;抽穗期施氮量60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为62.8kg/kg。施氮肥能够增加羊草的粗蛋白(CP)含量,降低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拔节期施氮肥为90kg/hm~2(N2)的粗纤维含量最低,当施肥量大于90kg/hm~2时,羊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施肥(N0)。羊草在返青期施氮肥120kg/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在拔节期施氮肥90kg/hm~2可获得较高的品质。


玉米果穗不同位势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玉米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玉米灌浆期果穗不同部位子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供试8个玉米品种,中下部子粒的百粒重变幅范围为34.02~51.38 g,极差为17.36 g,品种之间的变异系数为13.76%;上部子粒的百粒重变幅范围为28.61~35.13 g,极差为6.52 g,变异系数为7.29%。从灌浆开始至灌浆快增期结束上部子粒百粒重变异系数为66.13%~13.18%,中下部子粒百粒重变异系数为54.38%~12.10%,随灌浆进程子粒百粒重变异系数呈减小趋势。中下部子粒平均灌浆速率始终高于上部子粒,上部子粒灌浆速率的变异系数大于中下部子粒,且灌浆速率的变异系数随灌浆进程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吐丝后56 d灌浆速率的变异系数快速增长。品种间各灌浆参数的变异系数均为上部子粒大于中下部子粒。选用子粒灌浆粒位差异小的品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上部子粒灌浆、提高粒重是实现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


春小麦新品种克春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农业科技通讯 》 2017
摘要:克春12号以克00F5-1817为母本、九三李20A-I-52为父本,采用有性复合杂交方式,经系谱法选择育成,于2007年决选,代号为克07-1378。该品种适应黑龙江省及内蒙东四盟自然生态特点,具有苗期抗旱,结实期耐湿,秆锈病免疫,根腐病轻,抗倒伏,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等特性。2016年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命名为克春12号。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6034。


2016年黑河市不同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筛选适合在黑河市种植的水稻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18个水稻品种物候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龙粳3007、龙盾09-625、龙交13S6、龙丰12393、龙稻111、龙粳4298、龙育06087、绥育117349、龙粳3033、龙粳2401、育龙11709、合粳9号、龙粳4556与对照三江1号比较达5%水平显著增产,且在当地都能安全成熟,较适合当地种植。


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 2017
摘要:马铃薯大垄栽培方式具有提高块茎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耕层结构等优点,为明确80 cm垄宽条件下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与‘克新18号’为材料,2014~2015年研究了8个不同播种深度下马铃薯产量的差异。‘费乌瑞它’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年度和播种深度互作效应极显著,在降水较多的2014年处理地表上10 cm总产量最高,而在降水相对较少的2015年处理地表上0 cm总产量则最高;商品薯产量在年份间对播种深度的反应与总产量相似。和‘费乌瑞它’不同,‘克新18号’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年度和处理互作效应均不显著,处理地表上5 cm无论总产量还是商品薯产量均最高。播种深度在地表上0 cm至地表上10 cm时绿薯率与烂薯率均较低。


株距对不同株型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株距对黑龙江克拜地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1和2012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株距因子,6个水平分别是2,3,4,5,7,10 cm;副处理为品种因子,7个水平,3种生态株型,分别是无限多分枝(丰收6号和华疆7734)、无限少分枝(丰收10号和丰收27)和亚有限主茎型(丰收24、克山1号和克福07-935)。结果表明:不同株距条件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株距增加,株高在营养生长阶段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后期呈现先升后降趋势;5节高度和底荚高度降低,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1粒荚、2粒荚、3粒荚、4粒荚、瘪荚、主茎荚和全株荚数升高;百粒重变化没有规律性,虫粒率和病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升高;产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枝型材料适宜株距为7 cm,主茎型材料适宜株距为5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