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竖叶大穗型玉米杂交种GS豫玉11号的选育
《华北农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以Reid类群系8112作母本,旅大红骨类群选系360选为父本杂交育成了玉米新杂交种——GS豫玉11号(90—1)。该杂交种在1990~1991年河南省玉米区试中比对照种增产14.9%,居首位;在1992~1993年全国夏玉米区试中,晋、鲁、豫、皖、苏五省平均比对照掖单2号增产15.7%,居首位。在全国10多个省试验示范中,比对照种增产8.7%~47.5%,多居一、二位。群体叶面积变化为前快中稳后慢的曲线,植株氮代谢水平高,干物质积累快,总量大,分配合理,经济系数高。高抗多种病害,竖叶大穗,综合性状优良,品质好,中熟,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巨峰葡萄浆果生长发育特点与新梢生长势和种子的影响
《果树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巨峰葡萄优质丰产栽培的理论依据,对其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研究。经观察巨峰葡萄浆果的生长进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盛花后1至37d、38-60d和61-91d。新梢生长势强,可促进鲜果重和体积的增加,对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含量的影响较小。在第Ⅰ期,浆果的细胞分裂与膨大同时进行,此期末以后,浆果的增大完全由细胞膨大所致。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浆果内种子重对浆果鲜重起决定作用,而种子数主要通过种子重对浆果鲜重起较大的正相间接影响。


西瓜需肥特点与平衡施肥研究
《园艺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瓜在整个生育期中吸收K最多,N次之,P最少。吸肥量以发芽期最少,幼苗期较少,抽蔓期增多,果实膨大期达高峰,成熟期又缓慢减少。K施量达180kg/hm2时,产量和品质最高,超过此量均有下降趋势。N肥以底施加追施的方法单产最高;K肥中以K2SO4底施单产最高,追施使瓜瓤含糖量增高;对高、中、低肥力的土壤,N、P最佳施用量(kg/hm2)分别为126、61.5;174、73.5;210、124.5。低肥力地块,地力(不施肥)生产率和有机肥、N、P、K肥生产率分别为41.9%、11.5%、28.0%、13.3%、5.3%。


河南省粮食增产潜力及可行性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分析了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对物质投入、科技投入的增产潜力和单产提高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证,提出了河南省粮食增产的相应策略。


夏大豆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数学模拟研究
《大豆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夏大豆花芽分化前的光合产物对产量贡献很小。花芽分化至鼓粒前是夏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竞争激烈,对外界环境敏感,栽培措施应以调节干物质分配流向为主,争取早分化、稳长。鼓粒后,全株的干物质积累仍维持较高水平,延长后期光合器官功能,防止早衰,将有利于减少秕粒,提高百粒重。
关键词: 夏大豆;干物质;积累;运转与分配


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克隆及构建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用于获得人工雄性不育系的质粒pTABNBAR55和用于获得人工恢复系的质粒pTABSBAR23的构建。用PCR的方法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cv.Samsun)中扩增了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TA29基因上游—291~+12共303bp的片段,称作TA29启动子(简写作pTA29);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中扩增了一种RNA酶及其特异抑制剂基因barnase和barstar。DNA序列分析表明,pTA29和barstar片段均与已发表的序列完全一致,barnase片段在3′端和已见报道的两种序列都有一个碱基的差异,但由此推断的氨基酸序列是一致的,不影响其在植物中的表达。把TA29启动子分别与barnase和barstar基因连接起来构成两个嵌合基因pTA29-barnase和pTA29-barstar,在这两个嵌合基因的3′端加上了260bp的Nos终止子(Nos.ter)以增强其在植物中的表达。然后将一个2.0kb的完整除草剂抗性标记“bar cassettee”插在含有这两个基因的质粒上,作为转化和制种过程的筛选标记。若将前者导入欲作杂交制种母本的植物中,可以获得雄性不育系;后者导入欲作父本的植物中,可获得恢复系。
关键词: 人工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烟草 TA29启动子 Barnase基因 Barstar基因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


山羊抗鸡新城疫、法氏囊病高免血清的研制及应用
《中国家禽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用ND、IBD弱毒苗和灭活苗分别和联合免疫山羊、经三次免疫后15天,山羊血清中ND的血凝抑制价(HI)达13log2以上,IBD琼扩效价(AGP)达7log2以上。经临床应用治疗鸡新城疫、法氏囊病病鸡,用量少、疗效快、无毒副作用。


AL型小麦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对AL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同型保持系的性状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比保持系单株分蘖增加1.358个,抽穗提早0.564天,穗长增加0.633cm,分别达到5%或1%水平;但是,在叶片电导率、株高、单株穗数、总小穗数和旗叶长宽诸方面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AL型胞质败育花粉中有高度和轻度皱缩型及极少数的饱满圆型;而T型胞质的败育花粉几乎全属高度皱缩型。AL型与T型胞质的杂种间除穗长差异0.717cm,达1%水平外,其它7项指标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总之,AL型胞质与可育的普通小麦胞质和T型胞质相比,无不利的副效应。
关键词: 普通小麦,AL型,雄性不育性,细胞质效应,同核异质杂种


甘蓝型双低油菜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基因效应
《中国油料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3个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5个双低恢复系为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采用ADM模型估计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芥酸含量、株高、角果长度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效果较好。主花序角果数、硫甙含量、二次分枝角果数等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低,不宜早代选择。单株产量、千粒重等性状由加性、显性和母体效应共同决定,遗传力中等,也不宜在早代而应在中世代以后选择。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数量性状,遗传力,基因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