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还田是一项土壤培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稻秆还田经济效益低、增产效应不显著以及一些环境负效应,影响了该措施的推广。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效应、秸秆腐解特性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稻麦产量,且增产效应随还田时间延长而增加;稻季麦秸/油菜秸的腐解率在50%~66%,其N、P、K养分释放率分别为42%~58%、55%~68%和92%~98%;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农田碳固定、减少径流损失,但也增加了稻田甲烷排放、氨挥发以及渗漏的养分损失。提高秸秆还田效益的调控措施有:增加稻麦前期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减少总的氮肥、磷肥用量,大幅减少钾肥用量;秸秆尽量在麦季还田、稻季采用湿润灌溉可减少甲烷排放。

关键词: 稻麦 秸秆还田 增产机制 秸秆腐解 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载镧生物炭的优化制备及其对水体中砷的吸附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优化制备用于吸附水体中五价砷的载镧生物炭(La-biochar),对其表面进行了系统表征,同时考察了环境条件对载镧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负载前生物炭,负载后生物炭表面更粗糙,比表面积增大4.6倍,同时表面成功负载有大量镧元素.以获取对五价砷的最大吸附能力为目的,通过响应面模型获得La-biochar的优化制备条件为:物料比w(La)/w(秸秆)=9.47%,停留时间=20min,热解温度=300oC.中性和酸性环境条件有利于La-biochar对砷酸根的吸附,而碱性条件则有不利影响;较高浓度的CO32-显著降低其对砷酸根吸附,而同样浓度的Cl-和F-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关键词: 稀土镧 生物炭 吸附 五价砷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过程中紫薯汁化学成分变化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加工过程对紫薯汁品质的影响,对紫薯汁加工中护色、烫漂、酶解、灭菌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游离糖、花青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护色和烫漂可导致游离氨基酸、游离糖、花青素损失,但是酶解过程会使紫薯汁中的游离氨基酸、游离糖、花青素增加。杀菌过程中,无论是巴氏杀菌还是高压蒸汽灭菌均可造成花青素、游离糖、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但高压蒸汽灭菌造成的损失高于巴氏杀菌。水溶性蛋白在加工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热烫处理后降低为护色后的20%。

关键词: 紫薯汁 加工过程 化学成分 游离氨基酸 游离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门氏菌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家禽屠宰场污水中,以肠炎沙门氏菌ATCC13076和禽沙门氏菌CVCC2184为宿主菌,分离到两株裂解性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v B_Sen M-PA13076(简称PA13076)和v B_Sen M-PC2184(简称PC2184)。同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行了噬菌斑、噬菌谱系(含耐药菌)、形态学(透射电镜)、遗传物质、酸碱及热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株噬菌体的裂解空斑均透亮清晰;除对本身宿主菌产生强裂解作用,还裂解其他沙门氏菌,为宽噬菌谱,其中PA13076能强裂解一株耐氨苄青霉素ATCC13076转化菌株(A+13076),PC2184则能裂解另一株耐氨苄青霉素CVCC2184转化菌株(A+2184);电镜观察这两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遗传物质为ds DNA;p H值和温度耐受能力较好;PA13076、PC2184最佳感染复数分别为0.01、10,潜伏期分别为20、30 min,爆发期分别为70、60 min,平均爆发量分别为21、23。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裂解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GE双标图的信息比校正原理与应用——以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GE双标图方法在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被广泛地应用于品种评价、环境评价和品种生态区划分的统计分析和图形直观展示,但GGE双标图分析只能局限于前两个主成分,不能根据信息比准则恰当地取舍主成分数,因而无法保证对数据的最优拟合效果。本研究以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数据为例,选择信息比IR≥1的主成分对GGE双标图模型进行校正,通过试验环境主成分得分的欧氏距离矩阵的聚类分析,校正通过双标图分析的品种生态区划分方案。结果表明,GGE双标图恰当拟合试验数据的比例仅为28.6%,在68.6%的试验中拟合不足,并在2.9%的试验中拟合过度。信息比校正的GGE(IR-GGE)模型总体拟合度提高了8.7%,而在GGE双标图拟合不足或拟合过度的试验中校正了12.2%的失拟度。GGE双标图模型的离优度系数为15.9%,对区域试验的总体模拟效果较好,仍可以展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基本模式;但IR-GGE模型的拟合度更高,分析结果也更可靠。GGE双标图模型和IR-GGE模型对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的总体架构相似,都将南襄盆地和四川盆地棉区划分为特定生态区,但在长江中下游棉区的划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IR-GGE模型的生态区划分方案与地理区域和生态特征更加吻合,实用性更强。本研究为GGE双标图的信息比校正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范例,是对GGE双标图应用的重要补充,在基于GGE双标图的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分析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GGE模型 双标图 信息比 品种生态区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豆新品种苏菜豆3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苏菜豆3号具有中熟、高产、抗病等优点,花白色,荚绿白色,结荚集中,荚长22~30cm,单荚质量12.5g。播种至采收嫩荚约60d(天),采收期20~25d(天),一般每667m2产量2500kg左右。菜豆具有播期弹性相对较大,品种适应性较广,鲜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我国出口速冻豆类蔬菜主要品种之一。江苏省菜豆年种植面积2.7万hm2(40万亩)左右,每年的市场供应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大豆新品种宁豆4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宁豆4号是以宁镇3号为母本,以苏豆8号为父本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属春播晚熟品种,播种至采收青荚95d(天);出苗势强,生长稳健,亚有限结荚习性。基部叶片为椭圆形,中部为长椭圆形,顶部为披针形,叶色较深。株高75.2cm,主茎13.4节,分枝3.8个,单株结荚67.2个,多粒荚率为65.9%,标准荚312个·kg-1,二粒荚长5.6cm、宽1.2cm,鲜籽百粒重70g以上,出仁率53.8%。鲜荚平均产量为740.4kg·(667m2)-1,鲜粒平均产量为375.5kg·(667m2)-1。干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淡褐色。鲜籽口感香甜柔嫩。宁豆4号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江苏省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作春播鲜食大豆栽培。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宁豆4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信息技术的财政支农项目监管方法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财政支农项目投入逐年加大,急需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财政支农项目进行评估、监管。本研究以江苏省财政支农项目为例,通过利用遥感技术以及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政支农项目中有形的实体建设项目和无形的科研培训类项目的评估与监管,不仅可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也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农业 财政支农 管理信息系统 遥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不同种稗草对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优培九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自水稻移栽至成熟分别与无芒稗(T1)、稗(T2)、西来稗(T3)和光头稗(T4)共生,以无稗草水稻处理(CK)为对照,研究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不同稗草对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稗草对水稻产量的干扰因稗草种和水稻品种的不同而异。稗草种间干扰强度表现为T3>T1>T2>T4,两优培九减产率小于南粳9108。T1、T2、T3和T4处理后两优培九的减产幅度分别为11.16%~13.78%、10.19%~10.60%、19.00%~23.79%和0.50%~1.57%,除T4外其他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南粳9108的减产幅度分别为38.44%~45.51%、31.29%~36.86%、54.88%~60.65%和8.28%~15.14%,均达显著差异。T1、T2和T3处理后对两优培九叶面积指数和叶绿体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使南粳9108的叶面积指数降低和叶绿体色素含量增加。4种处理还显著降低了水稻冠层的透光率、剑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以及干物质积累量。冠层透光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以及灌浆期叶绿体色素含量不同程度增加可能是水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水稻 稗草 干湿交替灌溉 产量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沿海滩涂地甜高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评价

草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择出苗率、生育期、鲜干比、糖锤度、株高、茎粗、千粒重、倒伏率、鲜草产量及籽粒产量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19个甜高梁(Sorghum bicolor)品种(系)在江苏省沿海滩涂的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中科甜4号加权关联度最高,为0.831,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品种(系),具有出苗好、偏早熟、丰产、抗倒伏、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NJ003、SN009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779、0.747,位居第2、3位,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因而,该评价方法可为甜高粱品种在该地区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甜高梁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 中科甜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