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园套种牧草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基本肥力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关于茶园生草和低层套(间)种研究起步很晚且报道甚少,有必要深入研究适宜我国茶园推广应用的低层茶草套(间)种模式。通过3年的田间小区试验,以不套种任何牧草处理为对照,研究了3种不同牧草[百喜草(Paspalum natatu)、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套种模式对茶青和鲜草产量及其茶园土壤基本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牧草套种模式比对照提高茶青产量6.48%~20.26%,并收获鲜草产量1 352~4 023 kg·hm?2·a?1;3年来逐年减少茶园表土流失厚度幅度分别为25.0%~30.6%、33.3%~38.9%和53.3%~60.0%,并提高茶园土壤pH 9.64%~11.76%、有机质8.23%~76.13%、全氮13.59%~245.63%、全磷3.41%~210.51%、全钾1.37%~9.65%、碱解氮69.63%~109.33%和速效磷11.40%~34.20%;其中,茶园套种白三叶和套种平托花生处理对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园土壤基本肥力的效果相对更佳,值得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茶园 牧草套种 百喜草 白三叶 平托花生 茶产量 土壤肥力


不同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果园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果园面积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1.15%。因此,研究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的演变规律,对于准确评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时空替代和物理、化学分组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旨为果园土壤固碳增汇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时空替代法和物理化学分组的方法比较研究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50年代柑橘果园0~20 cm和20~40 cm土层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分别比80年代柑橘果园提高了9.6%和23.60%、2.57%和3.63%,其中对0~20 cm土层的影响显著高于20~40 cm,说明果园经营干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50年代柑橘果园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80年代果园提高27.2%,可溶性有机碳提高20.1%,微生物生物量碳提高5.3%;50年代柑橘园0~10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比80年代柑橘园提高30.3%,但50年代柑橘园的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低于80年代柑橘园,说明当种植年限超过30年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果园土壤有机碳质量存在退化的风险。


水生动物双RNA病毒的研究进展
《武夷科学 》 2014
摘要:水生动物双RNA病毒(Aquabirnavirus,ABV)隶属双RNA病毒科Birnaviridae,是一类可引起水生动物爆发传染性病毒病的病原,在世界范围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代表种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ABV的基因组包括两段分节的RNA,以负链RNA为模板进行病毒基因组复制,编码5种成熟的蛋白;本文结合ABV的功能基因、致病机理、诊断检测及免疫防治等近年研究的热点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生动物双RNA病毒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海洋双RNA病毒 研究进展。


福建省花卉遗传育种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海峡科学 》 2014
摘要:花卉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数量上,对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对技术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自主创新品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花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我国花卉育种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对优良品种的繁育技术研究较少,大多数优良品种的种球和种苗主要依靠进口,产业发展受制


农业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研究进展
《能源与环境 》 2014
摘要:综述国内外农业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新型无动力好氧发酵堆肥塔设备设计,对国内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农业固体废物堆肥处理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黑番鸭高产优质专门化品系的选育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14
摘要:采用家系和个体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黑番鸭高产专门化品系进行世代选育,以期选育出黑羽率高、产蛋性能好、群体整齐一致且后代生长速度较快的黑番鸭高产优质专门化品系。结果表明:(1)经过4个世代选育,群体1~2级黑羽率从42.23%提高到98.46%,群体呈现出以黑羽色为主基调。(2)经过3个世代选育,公母鸭70日龄群体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从12.37%和14.52%下降到6.54%和7.49%,群体趋于整齐一致;70日龄与180日龄F3代公母鸭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F1代(P<0.01)。(3)经过3个世代的家系选育,300日龄产蛋量F3代极显著高于F1代(P<0.01),提高幅度为13.98%,选育进展显著;(4)F3代黑番鸭的开产日龄极显著早于F1代(P<0.01),平均提早了7.53d;300日龄蛋重由原来的79.23g至80.05g,提高幅度较小。


漳州市西兰花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热作科技 》 2014
摘要:阐述福建省漳州西兰花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漳州西兰花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漳州西兰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福建省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探求2012—2013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福建省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福建省125个规模猪场的257份发生腹泻病料进行PED病原检测,并分析PEDV致猪群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被检病料PEDV的阳性率为63.04%(162/257),能导致不同阶段猪群发病,尤其是哺乳仔猪的发病率最严重,死亡率高达100%。表明:PEDV在福建省发病仍较为严重,应加强防控,以减少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