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陆地棉早熟性的生理代谢基础与后代传递
《棉花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3个陆地棉中熟品种和3个陆地棉早熟品种以及中熟品种与早熟品种正、反交 F_1和 F_2材料,通过分析各品种不同生育时期根伤流量、叶片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发现初花期以前中熟品种和早熟品种4项生理指标差异不明显,至花铃盛期申熟品种的根伤流量、叶片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早熟品种,而叶片淀粉含量又显著低于早熟品种。说明初花前棉株内部生理代谢对早熟性影响较小,而花铃盛期影响较大,且主要表现在同化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方式上。进一步对中熟×早熟与早熟×中熟的 F_1和 F_2花铃盛期叶片的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进行分析得出,中熟×早熟与早熟×中熟的 F_1和 F_2花铃盛期叶片的3项生理指标均接近于早熟亲本,说明早熟品种无论作母本还是作父本对杂交后代植株内部生理代谢的影响都比中熟品种大。


利用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建立白菜-甘蓝附加系
《华北农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白菜子房培养和甘蓝胚培养方法得到了带有标记性状的白菜和甘蓝种间杂种,并将这些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回交于白菜,得到31个白菜-甘蓝单体附加系(2n=21),和18个双体附加系(2n=22),为进一步对附加染色体上的所载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此外,还研究了附加甘蓝染色体对雄性和雌性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中附加甘蓝染色体可明显降低育性,特别是可显著降低附加系的自交和杂交结实率.


苹果园地面有益节肢动物群落及其相对捕食作用
《果树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用目击法和陷井法调查了北京市巨山国营农场苹果园地面有益节肢动物的主要种类,有29种蜘蛛、7种鞘翅目、4种半翅目、1种革翅目昆虫.分析了植被对地面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用结扎幼虫模拟实验研究了地面捕食性天敌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的相对捕食作用,观察了蜘蛛类活动规律,讨论了有益节肢动物在维持果园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烟草花叶病对烤烟产值、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抗性品种(系)间损失当量的比较
《植物病理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量田间病情调查并收集众多烟农烘烤后出售烤烟的数据,研制了田间烟草花叶病情指数与烤烟亩产值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感病品种NC89在中上等生产水平的烟田亩产值(Y)与病情指数(x)的关系可用下述经验方程表示: Y=612.276-7.207X………(1)感病品种NC89在中下等生产水平的烟田亩产值与病情指数的关系式为: Y=393.335-10.422X……(2)另选转基因NC89抗花叶病新品系的烟田若干地块,在中上等生产水平下,其田间病情指数与产值的关系式为: Y=619.448-8.1.40X……(3)将方程(1),(3)进行比较,两者截距相似,b值(斜率)差异不显著,故将两方程合并成为: Y=614.085-7.281X…(4)以上情况说明,在生产水平和烤烟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转基因抗病品系的产值损失相比,在组建方程的病指范围(20%以下)内,两者的损失当量相同。


转基因抗病毒工程烟草的田间抗性试验
《植物保护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方荣祥等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转入我国烟草主栽品种NC89后,经过连续两年3代的田间选择鉴定,于1990年秋在河南获得了几个


小麦的细菌病害及其防治
《植物保护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细菌性病害因其资料缺乏,加之点片发生常难作出诊断。因而小麦生产上,远不及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受到重视,但一些细菌病害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大量流行造成损失。现将国内外已有记载的8种小麦细菌病害及其防治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 小麦细菌病种类和发生情况1.1 小麦黑颖病 发生于小麦、大麦、黑麦和许多禾草上,使谷粒变黑,其病原菌为


双抗转基因烟草纯合系的选育及田间试验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将双抗转基因烟草推向实用,进行了双抗转基因烟草纯合系的选育。在试验田中利用人工攻毒进行了T1代植物的抗病毒特性的分离试验;在抗性良好的T1植株的后代T2代植物上进行了田间的病毒接种试验和转基因表达的分析,从中选育出双抗转基因烟草纯合系。又于试验田中,在这些纯合系后代T3代上验证了抗病毒特性的遗传稳定性。在转基因表达分析中,发现CMV外壳蛋白基因的表达在翻译水平上受到抑制。


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cDNA的克隆及分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199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factor,LIF)是8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它能不可逆地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同时它还能在没有明显毒副作用的情况下在体内或体外直接刺激巨核血小板系统生成,增加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并协同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