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鳗鲡疱疹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知鳗鲡"脱粘败血病"与病毒的关系,实验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从发病的欧洲鳗鲡内脏器官组织匀浆液中纯化了病毒粒子,负染后利用电镜观察;进一步用EO细胞对病毒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对感染病毒的细胞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然后,提取病毒DNA,利用鳗鲡疱疹病毒的PCR检测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接种匀浆上清液的EO细胞出现细胞融合的病变效应;分离病毒的病毒粒子具囊膜,大小约为200 nm;从感染病毒的细胞上清液DNA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序列测定与比对分析表明,该序列与鳗鲡疱疹病毒欧洲株(AngHV-1)的序列完全一致。研究表明,利用EO细胞分离了一株鳗鲡病毒,经形态观察和DNA分析,确认该病毒为鳗鲡疱疹病毒,命名为AngHV-FJ。该研究为深入开展鳗鲡疱疹病毒的致病机制及鳗鲡"脱粘败血病"的防控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优3等5个绿茶新品系比较试验
《茶叶科学技术 》 2014
摘要: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优3、优10、优108、优183、优510等5个绿茶新品系进行布区种植,并对其种植成活率、芽梢性状、物候期、修剪枝叶量、鲜叶产量、制茶品质等进行调查鉴定。结果表明:优108、优510等品系成活率较高;优10、优183树高超过对照,优108树幅比对照宽;优3、优183芽梢密度比对照密;优3、优183芽期比对照早;优10修剪枝叶量重于对照;优3、优10、优108鲜叶产量比对照高;优3绿茶品质较好。


机收低留桩再生稻项目头季稻通过专家验收
《福建稻麦科技 》 2014
摘要:2014年7月17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邀请福建农林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农业厅种子管理站、三明市农业局、尤溪县农业局等单位同行专家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低留桩再生稻高产百亩示范片头季进行产量机割现场验收。院领导张伟光副院长、翁伯琦副院长、郑家团院长助理、水稻所占志雄所长、黄庭旭副所长及科研处有关领导也亲临验收


两株棒束孢菌的鉴定及其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的致病力
《植物保护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分离自茶卷叶蛾和中华大刀螳僵虫的2株虫生真菌的归属及生防潜力,采用形态学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测定了其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的致病力,并初步筛选了其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2株真菌均为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分别命名为ICBS918和ICTL911。在1.0×108孢子/m L浓度下,ICBS918和ICTL91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100%,LT50分别为3.13 d和3.15 d;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LT50分别为3.25 d和3.31 d。接菌后8 d,2菌株对茶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47×105孢子/m L和1.01×105孢子/m L;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2.20×105孢子/m L和1.34×105孢子/m L。2菌株23℃下最适生长培养基均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最适产孢培养基均为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萨氏培养基上,菌株ICBS918和ICTL911分别在24~30℃及24℃时生长速度最快,在27℃和21℃时产孢量最大。表明2株环链棒束孢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 环链棒束孢 茶卷叶蛾 茶小卷叶蛾 致病力 培养特性


卡拉卡拉红肉脐橙生长发育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东南园艺 》 2014
摘要:以卡拉卡拉红肉脐橙为材料,采用威布尔频数分布、幂函数分布、S曲线分布、对数回归等变量回归模型对其花、叶、果实、新梢等生长量动态变化规律,叶片含氮量、叶片的增大与脱落、果实增大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以及生长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等进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拉卡拉红肉脐橙花、果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用威布尔频数分布拟合,新稍横径增大量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果实增大量呈S曲线分布,春梢叶片氮含量呈修正指数函数曲线关系,新稍的翌年花量与果量呈对数曲线函数关系。


烟草青枯病菌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细菌16S-23S r DNA内源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L1/L2扩增烟草青枯病菌基因组DNA,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经与近缘种序列多重比对分析后,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Rs F/Rs R,用于包括烟草青枯病菌在内的15种不同细菌、5种真菌、3种卵菌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程序条件下,该对引物只能从烟草青枯病菌中扩增出241 bp的特异片段,并通过序列测定验证了其准确性;将引物Rs F/Rs R与细菌通用引物L1/L2进行巢式PCR扩增后,其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0.4 fg/μL,较常规PCR提高1 000倍,表明该对引物能有效地用于烟草组织及土壤中青枯病菌的检测。此结果对烟草青枯病的早期诊断、快速检测及病害流行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