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系)稻曲病粒在穗内粒位上的分布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了寻找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sns)的发病原因及其与穗型的关系,利用54个直立、半直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系),研究不同穗型品种(系)稻曲病粒在穗内不同粒位的分布。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系)的发病机率较大,而且发病严重,损失较大。直立穗型品种(系)每穗稻曲病粒数最多,半直立穗型品种(系)次之,弯穗型品种(系)最少,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3种穗型品种(系)的2次枝梗上总病粒数都比1次枝梗上的多。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系)病粒数表现为穗中部>穗下部>穗上部,而弯穗型品种(系)则是穗下部>穗中部>穗上部。3种穗型品种(系)的病粒数在穗上6个部位的分布规律极为相似,都是在中部2次枝梗上分布的最多,上部1次枝梗上分布的最少;在穗上33个粒位的分布规律也很相似,病粒数都是在中部2次枝梗第一、第二、第三粒位和下部2次枝梗上第一、第二粒位上分布的较多,其中穗中部2次枝梗第一粒位上病粒数最多,而在上部1次枝梗上第一、第六、第七粒位分布的最少。每穗粒数过多,尤其是2次枝梗粒数所占比例多是利于稻曲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与穗型特点并无必然联系。
关键词: 粳稻 穗型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sns) 粒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丽格海棠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林副特产 》 2017
摘要:以丽格海棠品种巴克斯(Barkos)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光照强度和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丽格海棠叶片的最佳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为MS+1mg/L TDZ+0.1mg/L 2,4-D或MS+1mg/L 6-BA+0.1mg/L TDZ,给予40d弱光培养可促进不定芽再生,再生率可达88.3%;不定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2mg/L 6-BA+0~0.1mg/L NAA,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1~0.3mg/L IB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不同来源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从黑龙江‘龙粳17’、‘吉特639’和‘垦稻10’病田中分离的9、8、8个稻瘟病菌菌株喷雾接种到4套鉴别寄主上,结果表明,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将这3个来源的菌株分别划分成8、7和4个生理小种,日本清泽鉴别品种则将其分别划分成9、8和8个生理小种,以黑龙江本地水稻品种作为鉴别品种,则可将其分别划分成8、7和5个致病型,以2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为鉴别品种,则将上述菌株分别划分为9、7和8个致病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