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及谷子标准品种体系的构建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确定谷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对谷子抗病资源鉴定、抗病品种培育和生产上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构建谷瘟病小种鉴别的谷子品种体系,为鉴别不同谷瘟病生理小种奠定基础。【方法】用采集自不同谷子产区的10份谷瘟病菌对苗期谷子核心种质资源的60份代表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分别对不同菌株进行致病性和谷子品种抗、感敏感性判定,按照谷子谷瘟病0—9级法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将不同的抗性结果分别记录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抗病水平,其中,高抗、抗病和中抗记作0,感病和高感记作1,将抗感性结果转化为0/1数据,用NTSYS软件构建进化树,根据品种的抗感性分类,选择最少的品种数量构建谷瘟病小种鉴定的标准品种体系。【结果】根据谷子资源对接种病菌的抗感反应差异,用NTSYS软件开展谷瘟病菌致病性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70为界,将10个谷瘟病菌株分为3类,将供试品种对10个谷瘟病菌株的抗感反应数据同样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65为界,将谷子品种资源划分为5类,并筛选出单皮粘、金屏谷子、锦谷5号、大毛毛谷、龙爪谷、假金苗和牛头谷等7个品种作为谷瘟病小种鉴别品种体系。同时筛选出黄棒头、齐头黄、单皮粘、白谷、维子那谷和郑谷4号等6个抗广谱菌株的品种,可以作为谷子抗病育种的抗性基因来源。【结论】建立了一套谷瘟病生理小种鉴别的品种体系,并为谷子抗谷瘟病育种筛选出多份广谱抗性基础材料。
大豆多肽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物效应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了解大豆多肽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室内水培和温室盆栽的方法,对不同多肽液浓度浸种处理后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效应进行研究。[结果]低浓度多肽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效应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大豆多肽液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理想浓度为0.5 g/L。


甜菜夜蛾人工饲料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工厂化生产甜菜夜蛾卵,对几种甜菜夜蛾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号饲料具有产卵量大、成本低廉和制作简单等优点,可作为工厂化生产甜菜夜蛾卵的人工饲料,为规模化生产赤眼蜂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


油用亚麻新品种龙油麻1号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加快油用亚麻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种子加工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根据油用亚麻生产的需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于2016年通过审定的油用亚麻新品种龙油麻1号,经多年试验与生产示范,表现群体整齐成熟一致、农艺性状优良、品质好、抗逆性强,满足当前生产急需。


黑龙江省水稻育秧棚瓜菜综合利用研究与实践
《中国瓜菜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水稻育秧棚的大量闲置,造成了严重的耕地和基础设施资源浪费,水稻育秧棚的闲置成为黑龙江省稻区一个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黑龙江省农科学院园艺分院西瓜研究室科研人员针对不同的水稻产区,利用水稻生产的农闲时间进行水稻育秧棚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提出3种水稻育秧棚瓜菜综合利用模式,提高了耕地的综合收益,供生产者参考。


不同磷物料培肥心土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黑土心土培肥不同磷物料效果,通过小区比对试验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土壤深耕犁和心土培肥犁分别对嫩江薄层黑土进行心土培肥试验,比较5种不同磷肥(P_2O_5含量22.5%的磷矿粉、44%的磷酸一铵、28%的磷矿粉、46%的重过磷酸钙、12%的过磷酸钙)心土培肥效果,明确了不同磷物料心土培肥对大豆生育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物料对大豆生育及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盛花期和结荚期叶绿素含量也有显著差异,综合比较P_2O_5含量44%的磷酸一铵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比对照组增产32.79%,且大豆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重量比对照提高9.7%和35.5%,蛋白质含量提高3.45%,同时高于其它磷物料培肥处理,因此心土培肥应根据生产实际条件选择相应的培肥物料,更加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


“水肥秸秆一体化”农田微生态系统构建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施肥、秸秆覆盖还田等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采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构建"水肥秸秆一体化"农田微生态系统这一集成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思路。围绕"水肥秸秆一体化"农田微生态系统这一中心,对其概念内容、构建方式、组成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根区等高覆盖灌溉、根区等高覆盖灌溉施肥、秸秆覆盖还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和分析;并对"水肥秸秆一体化"农田微生态系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蔬菜农药胁迫下内外源离子的含量关系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促进低农残蔬菜品种的选育,利用气相色谱对供试的10份黄瓜幼苗叶片进行了乐果农药残留量的检测,筛选出农药残留量较高和较低的材料各一份。利用ICP-MS对筛选出来的材料进行K~+、Ca~(2+)和Mg~(2+)及重金属离子Cd~(2+)和Pd~(2+)的检测。结果表明:与高农药残留材料相比,低农药残留材料的K~+和Ca~(2+)的含量较高,而Mg~(2+)的含量却较低,但二者经乐果农药处理后,低农药残留材料的K~+、Ca~(2+)和Mg~(2+)的含量都变得相对较高。同时,在农药处理前后,低农药残留材料的重金属离子Cd~(2+)和Pd~(2+)的含量都表现为相对较高。因此在筛选低农残蔬菜品种时,不仅要考虑K~+、Ca~(2+)和Mg~(2+)的含量,也应把其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作为筛选指标之一。
关键词: 农药残留 K+ Ca2+ Mg2+ 重金属离子 Cd2+ Pd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