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诱变处理下籽粒苋种子细胞学效应的比较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籽粒苋种子为试材,采用搭载第18颗返回式卫星和~(60)Co-γ射线2种方法诱变处理籽粒苋种子,研究了种子根尖细胞学效应。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对籽粒苋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活动无明显影响,γ射线辐照抑制了籽粒苋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并随着γ射线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经卫星搭载和γ射线辐照后,籽粒苋种子根尖细胞均出现了包括微核、桥、落后染色体、游离染色体、粘连染色体等染色体畸变类型,单微核是主要畸变类型。第18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的辐射剂量相当于~(60)Co-γ射线辐照20~30Gy。


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SSR分子标记与盐溶蛋白检测法的比较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 》 2017
摘要:以我国推广面积较大的9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利用盐溶蛋白电泳法与SSR分子标记鉴定法对试验材料进行了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盐溶蛋白电泳法可以很好地鉴定出8个组合,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和低成本的特点,可用于大批量检测。但因一些种子蛋白质水平差异较小,有1个组合难以鉴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SSR分子标记法经过40对引物的重复筛选,仅用3个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鉴定出所有的组合,具有更好的精确性。但因实验条件要求高,成本相对较高,不宜用于大批量检测。因此,可将盐溶蛋白电泳法作为首选大批量种子纯度的检测方法,而对难以鉴定的品种可采用SSR分子标记法进行鉴定。


控释氮肥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及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平衡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定位试验开展控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在土壤-作物体系内平衡研究。结果表明,100%控释氮肥基施与100%普通速效氮肥基施比较,平均增产5.1%,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6.6%,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2.4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0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0.2 kg/hm~2。60%控释氮肥与40%速效氮肥混合一次性施用与普通速效氮肥40%基施+60%追施比较,平均增产7.3%,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8.8%,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6.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3.0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7.7 kg/hm~2。75%控释氮肥基施与75%速效氮肥基施比较,平均增产7.5%,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6.7%,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7.0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3.8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4.9 kg/hm~2。


新型药剂对大豆胞囊线虫防控效果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常规药剂难以防控,对我国大豆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生物防治和作物抗性诱导技术是目前大豆胞囊线虫防治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研究了生防药剂"禾力素"的药效及其不同处理方式(叶面喷施和种子包衣处理)对哈尔滨地区不同时期连作大豆产量及胞囊线虫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禾力素两种处理方式均能够有效抑制胞囊线虫生长,减少大豆根系胞囊发生,并对大豆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大幅提高大豆产量,是一种防控大豆胞囊线虫发生的理想药剂。


基于MODIS数据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干旱监测指标的等级划分
《水土保持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2000—2014年每年6—9月的黑龙江省MODIS数据,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以过去15a的全省40个旱作农业站点以旬为单位的土壤相对湿度为研究对象,与MODIS数据得到的TVDI相对应,根据土壤相对湿度的农业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制定TVDI的干旱监测等级。结果显示:TVDI被分为5个等级,TVDI<0.46为无旱,TVDI在0.46~0.57为轻旱,TVDI在0.57~0.76为中旱,TVDI在0.76~0.86为重旱,TVDI≥0.86为特旱。利用2011年实地测取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对该等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验证结果准确度达到83%。证实了该等级划分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MODIS 干旱 等级划分 黑龙江省


大豆GmABCG40基因的功能预测及表达分析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中检索拟南芥At ABCG40在大豆中的同源基因,获得了Gm ABCG40基因序列。通过对Gm ABCG40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及启动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m ABCG40基因CDS序列全长4 284 bp,编码1 427个氨基酸。Gm ABCG40编码的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具有多个N-糖基化位点、激酶磷酸化位点、N-豆蔻酰化位点、2个ATP/GTP结合位点基序A和1个速激肽家族信号。结构域分析表明Gm ABCG40含有2个核苷酸结合域与2个跨膜结构域,形成NBD1-TMD1-NBD2-TMD2结构,属于ABCG亚家族的成员。Gm ABCG40预测的启动子区域含有与激素、胁迫、光应答、胚乳表达和转录因子结合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m ABCG40与菜豆、红豆、木豆、百脉根等豆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Gm DABCG40在叶片中表达量最低,在根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其可能参与根中ABA的转运过程。
关键词: 大豆 ABCG转运蛋白 表达分析 功能 生物信息学


马铃薯生产中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综合防治
《中国马铃薯 》 2017
摘要: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是影响中国马铃薯生产重要的检疫性病害。该病害具有广泛的自然寄主,可侵染马铃薯、番茄和辣椒等重要作物。该病害可通过植物学种子、花粉或卵细胞、无性繁殖以及机械等方式传播。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可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块茎畸形、变小,商品性和商品薯率下降。该病害主要可通过培育抗病品种、使用脱毒种薯、加强种质资源和种薯卫生管理、加强检验检疫以及实行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制度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关键词: 马铃薯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综合防治


不同基因型亚麻氮利用效率差异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了评价不同亚麻品种(系)在氮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筛选出氮高效利用的亚麻种质资源,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25份亚麻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N0)和施氮肥(N18),分析亚麻工艺长度、株高、全麻率、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及其与氮利用效率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亚麻工艺长度、株高、全麻率、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经过聚类分析,N0条件下,筛选出氮高效利用的种质资源1份,黑亚16;N18条件下,筛选出氮高效利用的种质资源5份,分别是原2012-297-1、双亚12、双亚10号、New和原2012-283;N0条件下,氮利用效率与工艺长度、株高、全麻率、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N18条件下,氮利用效率与株高、全麻率和纤维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工艺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杂交大豆育种的防控技术分析
《中国种业 》 2017
摘要:与常规的大豆种子不同,杂交大豆的种子在培育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扰,进而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对生产产量和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以杂交大豆育种的流程作为研究思路,对杂交大豆的育种防控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保证大豆的最终质量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