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质炭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揭示生物质炭在城市污泥堆肥发酵中的应用潜力,提高城市污泥的堆肥效率和堆肥品质,以城市污泥和稻壳为堆肥原料,分别添加0,3%、5%、10%的生物质炭,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温度、pH及硝态氮、铵态氮及总氮含量等的变化,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生物质炭对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添加可提高堆肥过程中氮的利用率,促进堆肥进程。各处理的堆体发酵中温度达50℃以上时间均保持了7d以上,都达到国家堆肥的无害化标准;添加生物质炭可使城市污泥的好氧发酵期提前;随着堆肥过程的进行,各处理中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H呈先上升后下降而后趋势于平稳上的趋势,硝态氮呈先上升后趋势于平缓的趋势,铵态氮和温度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存在差异,但趋势相同。综合各项指标,与其它处理相比处理2即当生物质炭添加量为5%时,整个堆肥过程表现较好。


白桦BpMADS1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 2016
摘要:为探究白桦Bp MADS12基因的功能,克隆了Bp MADS12基因上游1 750 bp启动子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并利用农杆菌花序浸染法将其遗传转化入拟南芥,然后通过β-葡萄糖苷酸酶(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p MADS12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干旱胁迫应答。结果表明:Bp MADS12启动子序列中含有与开花、激素及干旱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该启动子在拟南芥中的表达模式呈现为在营养生长阶段不表达,而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在根、花叶、花瓣、雄蕊、雌蕊及种子等各个组织部位中均表达;PEG胁迫后处理组拟南芥中GUS表达量低于未处理组。研究显示Bp MADS12基因参与白桦的开花调节、激素应答、胁迫响应(干旱)等生物学过程,对生殖生长阶段各组织器官的发育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且负调控干旱响应途径。
关键词: 白桦 BpMADS12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克隆 表达分析


混料设计在红豆保鲜米饭配方中的应用研究
《北方水稻 》 2016
摘要:采用混料设计方法,对红豆保鲜米饭的配方进行优化,通过建立红豆保鲜米饭感官评分的回归模型,得到红豆保鲜米饭的最优配方组合为:大米59.2%、红豆29%、白砂糖11.7%。


黑龙江马铃薯Y病毒P1基因的特点
《微生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PVY分离物基因的测序及分析,从而了解PVY株系的多样性,进而对PVY病毒的分子检测及防治提供重要的资料和参考。【方法】本研究针对黑龙江15个马铃薯Y病毒样品的P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进化树分析。【结果】经比对分析,样品被分成两组,有10个样品的基因类型高度同源,且相对保守,是本地区的优势群组,无论是与国内其它地区样品比较还是与国外样品比较,其亲缘关系都有一定距离;而另一组中的5个样品的P1基因与本地优势组群有较大差异,且这5个样品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并与国内其它地区和国外一些样品的P1基因序列比较接近。通过比对Gen Bank中已上传的序列提供的PVY株系的信息,得知本次试验的P1基因与PVY~(NTN-NW)株系是相似的,且这15个样品与国内其他样品一样都是由PVY~N株系演变而来。【结论】由P1基因分析表明,PVY受环境影响较大,黑龙江10个样品的PVY在长期的进化中产生了具有地方特点的变化,而后来的5个样品说明中国大部分PVY有可能是跟随国外品种资源的引进进入,同时PVY也随国内不同区域间资源交流和种薯调运而传播。


施氮量对垦粳5号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提高秧苗素质,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苗期设置5个氮肥梯度,移栽前进行秧苗素质考察。结果表明:秧苗的株高、叶龄均在施氮量为36g·m-2条件下达到最大,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根长在施氮量为12g·m-2条件下达最大;秧苗根数、百株地上干重、发根力根数均在施氮量为24g·m-2条件下达最大,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基宽同样在施氮量为24g·m-2时达最大,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苗期施氮量24g·m-2时,秧苗根数、茎基宽、百株地上干重、发根力根数等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是最佳施肥量。


“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示范现场会”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建设农场举行
《大豆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9月12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办的"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示范现场会"在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局下属建设农场顺利举行。参加会议领导及专家200余人次,现场展示了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示范田、良种攻关项目苗头品系展示田、大豆生产相关机械和北安农业示范园区,听取了项目组有关专家现场讲解的核心技术,并就


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25份主栽水稻品种及苗头品系为试材,在孕穗期平均16.1℃,处理5 d的试材为低温处理,以正常栽培管理的试材为对照,分析低温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系)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导致所有试材每穴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下降,根据相对结实率分为1、3和5级,其中以3级最多、5级最少,分别占总材料的56%和8%。低温处理导致材料糙米粒长、宽和厚下降,但是1和3级材料下降幅度更大;低温处理稻米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起浆温度和消减值增加,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下降,但是耐冷性中等的材料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更大。相关分析表明,相对结实率与每穴实粒数、每穴产量和冷胶黏度的冷水反映指数(CR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和回复值的CRI值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孕穗期低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在低温胁迫下耐冷性极强品种(系)每穴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及最高黏度对低温反应迟钝,这是耐冷性极强品种(系)保持较高产量和优良品质的重要形态特征和生理原因。
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选育抗旱玉米品种,以1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均会导致玉米减产,其中,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减产最重,拔节期次之。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导致穗长与穗粗大幅度减少,从而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拔节期干旱胁迫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次生根条数和根体积减少、叶面积增长受阻严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玉米减产。在供试品种中,嫩单15、龙单38、垦单10号、京单28在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能获得较高产量。


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大豆主栽品种粒茎比和主要病害抗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大豆主栽品种粒茎比与主要病害(灰斑病、根腐病)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年代18个同熟期的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深入系统的开展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粒茎比的变化趋势为逐年累加提高,变化幅度为0.44~0.88,极差为0.44,增长速度为0.73%,是品种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品种对灰斑病抗性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抗病能力总体呈逐步增强的趋势,说明灰斑病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20世纪50、60年代品种均表现感灰斑病,70年代品种抗感交替过渡,到80年代以后的品种全部表现为中抗或抗灰斑病。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除个别品种(‘绥农4’、‘合丰45、55’、‘黑农48’)抗性水平突出外多数品种抗病性较差,抗病能力总体呈阶段性提高的趋势,其中抗病品种占22.22%,感病品种占77.78%。说明根腐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当前育种与生产亟待解决的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