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北部早熟区玉米增密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筛选出黑龙江北部早熟区耐密、高产的玉米品种,于2013-2015年开展玉米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年际之间不同气候条件是影响增密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增密条件下可使穗长等农艺性状产生规律性差异,此外,双密度关联分析更能准确评价品种耐密性,筛选出东农254、绿单2号、龙育11等玉米耐密高产品种,最后基于试验现状对进一步的试验及育种工作提出展望。


瑞香狼毒抗南瓜白粉病活性组分的抑菌活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寻找抑制南瓜白粉病新型的植物源抑菌剂,对瑞香狼毒根进行分离。采用乙醇提取法对瑞香狼毒根进行粗提取,所得粗提物溶入水溶液后,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这4种溶剂萃取。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液对南瓜白粉病的活性最高。进一步对石油醚萃取液分离,并根据TLC点板结果,得到12种馏分(F1~F12),将其对南瓜白粉病分别进行活性测定,最终得到5个活性组分(F4、F5、F7、F9、F10)。


不同水分处理对不同玉米品种株高和叶面积增长速度的差异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确定玉米耐旱评价指标,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高产室选育的相对耐旱玉米新品种龙单23和相对不耐旱的龙34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玉米株高及单株叶面积增长速度差异,对应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龙343株高及单株叶面积的影响要大于对龙单23的影响。


大豆根瘤及产量对生物糖氮肥和尿素的响应
《核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生物糖氮肥和尿素2种类型氮肥对大豆根瘤的调控效应,以合丰55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处理,即:生物糖氮肥150 kg·hm-2(N1)、生物糖氮肥225 kg·hm-2(N2)、尿素150 kg·hm-2(N3)、尿素75 kg·hm-2(N4),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类型氮肥对大豆根瘤数量、根瘤干重、根系干重、地上部干物重和有效根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大豆籽粒产量的影响依次为N1>N2>N4>N3,且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N1的大豆籽粒产量比N2、N3、N4分别高6.24%、21.57%、9.39%。N1的根瘤数量、根瘤干重、根系干重、地上部干物重以及有效根瘤最高,最终籽粒产量最高。因此,生物糖氮肥对大豆根瘤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大豆产量。本研究为大豆氮素营养调控和高产施肥提供了理论参考。


不同氮素梯度下硅钾互作对寒地粳稻倒伏抗性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在龙江地区粳稻生产中科学合理用肥,降低水稻的倒伏风险,以龙庆稻1号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氮肥施入梯度下,研究硅钾肥共同作用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结构特征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钾元素单独作用时,钾肥施入量与茎秆I1、I2、I3节间抗折力呈正相关,钾肥施入量为150kg·hm~(-2)时(N1K2),钾元素利用率最高,I1、I2、I3节间抗折力较对照(N1K0)分别提高9.86%、10.14%、13.24%,当硅元素单独作用时,硅肥施入量与I1、I2茎秆节间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对I3节间影响不显著,当硅肥施入量为150kg·hm~(~(-2))时(N1S3),对I1、I2节间抗折力提升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N1S0)提高15.26%、19.69%。氮钾硅肥共同作用时,当氮肥施入量为100kg·hm~(-2),N1K3S1的硅钾元素利用率最高,I1、I2节间抗折力较对照分别提高13.43%、26.27%,当氮肥施入量为200、250kg·hm~(-2),N2K1S3和N3K1S3的硅钾元素利用率最高,I1、I2节间抗折力较对照分别提高10.72%、12.20%、16.76%、1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