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低温环境对猪不同肌肉组织线粒体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猪是对外界环境温度较为敏感的一种恒温动物。为了探讨低温环境对猪肌肉组织线粒体的影响以及民猪与大白猪间的代谢差异,以民猪(耐寒品种)和大白猪(非耐寒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Real-time PCR的相对定量方法,检测了轻度和重度冷处理下两个猪种的腓肠肌、比目鱼肌及趾长伸肌线粒体DNA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轻度冷处理下,民猪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mtDNA表达量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大白猪则表现为不变或略有上升。重度冷处理下,民猪的腓肠肌显著下降,民猪和大白猪其余的肌肉组织均表现为显著上升,而且比目鱼肌的上升倍数最大。据此认为,轻度冷处理下,民猪各肌肉组织的代谢模式不同于大白猪的;重度冷处理下,以红肌为主的比目鱼肌是颤栗性产热的主要肌肉组织,推测低温环境会诱导肌纤维类型的转化。

关键词: 民猪 大白猪 肌肉组织 线粒体DNA 实时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盆栽‘紫香’苹果矮化栽培技术

中国林副特产 2017

摘要:以选择北方寒地小苹果优良新品种‘紫香’为栽培品种,不需要利用矮化砧木作为中间砧,通过基质配置,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等方法,形成配套矮化栽培技术,经过4年试验研究,‘紫香’苹果盆栽矮化技术初见成效,该项技术操作简单,便于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紫香’苹果 盆栽 矮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秸秆(S),秸秆+化肥(SNPK),单施化肥(NPK)。在2005年后连年处理,并于试验处理前和2010年、2015年试验处理期间调查土壤容重、硬度、孔隙、三相组成以及水稻产量。【结果】白浆土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10年产量平均,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水稻产量比对照和秸秆单独还田处理增产275.70%和133.23%,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4.17%。秸秆还田处理水稻产量在还田第5—10年平均产量比第1—5年有增加趋势;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容重、硬度,还田10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容重低于化肥单施、秸秆单施及对照处理,SNPK处理0—20、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34%和10.00%,与还田5年后同类处理相比仍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硬度10年后在10、20、30 cm土层与处理前相比分别降低为26.87%、5.68%和4.62%,在20—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还田10年与5年后相比有下降趋势,其他处理变化不明显;还田5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在0—20、20—30、30—40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8.82%、8.36%和3.65%,还田10年后分别下降10.87%、10.61%和4.67%,10年后要比5年后下降幅度大,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比秸秆单施和化肥单施处理下降幅度大;长期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孔隙的数量,在处理间和年限间差异极显著,还田10年后,在0—20、20—30、30—40 cm土层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土壤有效孔隙比对照增加28.86%、63.85%和23.40%,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比化肥单施增加12.55%和62.96%,在0—20、20—30、30—40cm土层比秸秆单施增加19.68%、56.52%和24.46%;与还田5年后相比,土壤有效孔隙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白浆土不良物理性状,降低白浆层的容重、硬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的比例,提高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年限越长改善土壤不良物理性质效果越明显。单独进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效果不明显,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效果明显;在不同处理上,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既有改土效果,又可提高水稻产量,而单施化肥和单独秸秆还田均达不到此类效果。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白浆土 土壤特性 有效孔隙 容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链霉菌DrrAB外排系统的研究进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链霉菌产生两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和柔红霉素,链霉菌通过ABC家族的DrrAB外排泵将这两种抗生素运输到细胞外。本文对DrrAB外排系统的结构,DrrA和DrrB蛋白的表达与相互作用以及该复合物的装配和多药外排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链霉菌 抗生素 DrrAB外排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

摘要:水稻纹枯病普遍发生于我国各稻区,其中以长江流域及南方稻区发生较为普遍,东北地区以辽宁省发生较重。近年来随着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种植年限的增长,纹枯病也在扩展与加重。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稻穗和茎秆。发病后叶片呈水渍状污绿色,叶鞘受侵染严重时可导致整株倒伏或枯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损失,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当引起广大生产者的重视。1危害症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探讨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野生大豆抗病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24份栽培大豆对离体叶片接种法和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的可行性进行考察,并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77份黑龙江省采集的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离体叶片接种法与下胚轴接种法之间的相关呈极显著,且2种方法差异不显著,证明了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同样准确可行。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77份黑龙江省采集的野生大豆资源的抗病性鉴定,获得27份抗病材料。[结论]离体叶片接种法操作简单,适合野生大豆抗病性鉴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病鉴定 叶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方式对绥粳4号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研究绥粳4号的最佳施肥方式。[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4个因子分别为基施氮肥比例(X_1)、氮肥施入量(X_2)、磷肥施入量(X_3)、钾肥施入量(X_4),每个处理设置5个水平,研究不同施肥量、不同基施氮肥比例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水稻品种绥粳4号品质的影响。[结果]基施氮肥比例、氮、磷、钾对绥粳4号品质效应回归方程:Y=64.28+0.26X_1+0.12X_2+0.14X_3+0.11X_4-0.005X_1~2-0.000 7X_2~2-0.000 9X_3~2-0.001X_4~2+0.000 6X_1X_2+0.0002X_1X_4+0.0002X_2X_4-0.0001X_3X_4。当食味评分达最高值83.1时,绥粳4号的基施氮肥比例、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35.7%、112.8 kg/hm~2、70.8 kg/hm~2、51.7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水稻品种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基施氮肥比例 施肥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黄曲霉毒素(AF)是谷物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由黄曲霉菌及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当前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饲喂动物会导致中毒、急性肝损伤和肝癌,还可导致多脏器损伤,生产性能下降和抗病能力降低,甚至死亡,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存在巨大危害,当人体摄入大量黄曲霉毒素,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脏损伤;而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人体慢性中毒。文章主要从黄曲霉毒素对家禽免疫器官结构功能、免疫基因表达和免疫抑制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AF) 免疫 基因表达 家禽 免疫器官 免疫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垂直切根可以改善松嫩草地羊草生长

草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松嫩平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日益退化及生产力急速降低的问题,本研究依据羊草克隆生长能力强的特点,在羊草草地分别设计了刀片间距为20与30cm,深度为5、10、15cm共6种组合的切根处理,并在羊草的生长周期内对其高度、密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切根处理均对羊草的生长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切根深度为5和10cm时均能显著提高羊草的高度和密度,显著降低了群落多样性指数(P<0.05),其中以5cm切根深度对羊草的生长最有利。因此得出结论:适宜的切根处理能够改善羊草的生长状况,对羊草草地的管理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切根 羊草草地 松嫩平原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向日葵生产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该文以甘葵1号为对照,对2家单位提供的2个向日葵新品种进行生产试验,进一步明确其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抗逆性和增产效果,为品种鉴定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LSK13和安SH1234分别比对照甘葵1号增产21.52%和21.04%,其产量高、抗性强、综合性状表现好。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生产试验 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