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葡萄柚精油"除萜赋香"工艺的优化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柚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柠檬烯易氧化呈异味,是影响货架期和赋香性能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温度和压力为影响因子,以馏出物中的柠檬烯含量(Y1)、馏余浓缩物中的柠檬烯(Y2)、芳樟醇(Y3)及葵醛含量(Y4)为响应值,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各组分含量,设计中心组合试验对分子蒸馏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分离去除原油中的柠檬烯,制备高倍浓缩精油。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对Y2、Y3、Y4均有显著影响,响应面模型的优化温度为44.89℃,压力为500 Pa,Y1、Y2、Y3、Y4的预测值分别为94.84%、49.75%、1.63%、2.39%,对应实际值分别为94.89%、49.72%、1.59%、2.34%,与预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浓缩后的精油呈棕褐色,香气更加醇厚、柔润,氧化物含量从3.41%上升到29.31%,实现了8.6倍浓缩。本研究可为其他柑橘类精油的浓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柚精油 除萜赋香 分子蒸馏 响应面分析 柠檬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性别决定与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Myrica rubra)多为雌雄异株,需配置授粉树或人工进行异花授粉,生产中常因异花授粉不亲和而导致杨梅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出现。因此,杨梅性别决定一直以来是其遗传育种的研究重点。本研究从近年来杨梅性别系统的生物学特征、芽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性染色体系统、基因组学方面对杨梅性别决定研究进行综述。有研究表明,杨梅为ZW染色体决定系统,由W染色体上的雌性特定区域里的功能基因决定雌株分化。这些研究,不仅对果树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而且有助于对杨梅雌雄同株种质创新进行前期探索。未来可通过芽变选育鉴定并结合基因编辑,创造杨梅雌雄同株种质乃至良种,以解决雌雄异株的授粉问题,使果实座果率和品质提高的目标实现。

关键词: 杨梅(Myrica rubra) 性别决定 种质创新 雌雄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美人'柑橘结果树的营养需求特征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柑橘品种‘红美人’果树叶片、果实养分含量及产量进行分析,明确柑橘结果树养分吸收特征。结果表明: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是‘红美人’柑橘对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关键时期,叶片中氮、磷含量在开花期最高,而钾在果实膨大期含量最高;叶片中钙、硼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成熟期和幼果期达到最大值;而镁的含量变化不大,仅在花芽分化前期略有增加然后减少。根据柑橘果实产量、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估算出其产量在232025020kg∕hm2时合理施肥量为:N20324.2—405.320kg∕hm2、P2O5230.3—345.420kg∕hm2、K2O20343.3—457.720kg∕hm2

关键词: ‘红美人’柑橘 养分需求 动态变化 比例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射诱变创制水稻新种质研究进展及浙粳99突变体库的建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辐射诱变育种所需年限短、变异率高、后代性状稳定快,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已广泛应用。本文统计了我国近10年来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培育的在生产应用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部分优良新品种18个,说明通过辐射诱变可加速水稻变异,丰富水稻遗传图谱,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提供更多类型种质资源。此外总结了利用辐射诱变获得的各种类型突变,包括茎秆突变体如高秆、矮秆、粗秆、茎扭曲等;叶部性状突变体如叶色、叶长、条纹、叶斑等;穗部性状突变体如穗型、穗色、籽粒大小、籽粒形状等;生理性状相关突变体如早衰、不育、晚熟、不抽穗等。系统介绍了产量相关突变体、茎秆相关突变体、叶形相关突变体、穗部相关突变体、抗性相关突变体和稻米品质突变体等各类水稻突变体及其基因定位、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并通过辐射技术诱变浙粳99水稻种子,初步研究了获得的多种类型突变体,进行了相关表型分析,为水稻功能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水稻育种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

关键词: 水稻 辐射诱变 突变体库 基因 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对区域指数类农业附加险购买意愿的实证研究-以河北棉花种植户为例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国为规避WTO规则,避免贸易争端,推出了可降低勘察定损成本和个人道德风险的区域指数类农业附加险——叠加收入保护计划(STAX)。当前,中国亦面临支棉政策调整、棉农种植意愿趋降等多重压力,如果也实行类似的棉花保险,农户的购买意愿如何?为回答此问题,在剖析STAX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河北省棉农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户购买该类保险产品的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支付金额、是否购买棉花主险与农户购买该类保险的意愿呈显著(P<0.05)负相关,种地收入、是否认为保险对稳定种地收入有作用,以及亲人邻里是否愿意购买以整体预期收入为投保标的的棉花保险对农户购买该类保险的意愿有显著(P<0.05)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建议:完善保险产品体系,加强棉花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提升我国棉花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大区域指数类农业附加险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和保险知识培训力度,提升农户的保险认知水平。

关键词: 农业保险 附加险 叠加收入保护计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鳞翅目昆虫迁飞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进化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迁飞性昆虫迁飞行为的分子调控机制,选取12种鳞翅目昆虫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迁飞组和非迁飞昆虫组,采用PAML软件分析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在2个分组中的进化速率,从基因组水平对涉及生物钟调节、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3类迁飞相关基因进行注释和比较。结果表明,部分基因在迁飞昆虫和非迁飞昆虫中的进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些基因富集在肌肉结构发育、复眼及光感细胞发育、能量代谢、腺体发育、醇酮类及脂蛋白合成代谢、磷酸化调节等生物过程中;与神经调节相关的基因在迁飞昆虫中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扩增或收缩,而涉及生物钟调节的基因中仅ebony在迁飞组昆虫中的拷贝数显著多于非迁飞组的拷贝数,与内分泌调节相关的法尼醇脱氢酶编码基因在迁飞组和非迁飞组中呈现显著差异。表明迁飞和非迁飞2组昆虫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部分基因拷贝数增加或减少的规律,可能是迁飞昆虫或非迁飞昆虫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 迁飞 鳞翅目昆虫 进化 生物钟调节 神经调节 内分泌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六份辣椒材料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辣椒材料中游离氨基酸综合品质的差异,以16份辣椒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辣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16~17种氨基酸,总量范围是10.57~25.68 mg·g-1。种类差异不明显,但是不同辣椒材料之间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D1的总游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限制氨基酸的含量均最高,D4中呈味氨基酸含量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F1、F2、F3),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501%,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F=0.775F1+0.126F2+0.0969F3。经综合评价,得分前3位的分别是D4、D1和D2。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16份辣椒材料分为3类,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大体一致,可较好地反映辣椒不同种质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 辣椒 游离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籽油理化性质测定及与芝麻籽油比较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麻和芝麻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二者的籽油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为了深入了解亚麻籽油和芝麻籽油营养成分,本研究以亚麻品种‘华亚3号’和芝麻品种‘中芝11号’的籽油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中含氮量、总蛋白、总氨基酸分别为3.27%、20.39%、92 158.22μg/g FW,相应的芝麻籽中为2.79%、17.43%、92 246.59μg/g FW。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在亚麻籽中的含量为290.57、0.55μg/g,芝麻中为3 326.69、0.24μg/g,并且芝麻籽中棕榈酸、棕榈油酸、花生酸、十七碳酸等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亚麻籽。麦角甾醇、β-谷甾醇和豆甾醇在亚麻籽中的含量为6.57、972.66、123.27μg/g,芝麻籽中的含量为5.62、930.57、145.67μg/g,两者呈显著差异。对金属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亚麻籽和芝麻籽中金属含量均为Mg>Ca>Fe>Zn,亚麻籽中Fe、Mg、Zn含量均高于芝麻籽,芝麻籽中Ca元素高于亚麻籽。由此可见,亚麻籽油和芝麻籽油各有优势,具有不同的营养保健功能。

关键词: 亚麻 芝麻 组成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瘟病与小麦抗麦瘟基因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麦瘟病,由梨孢菌小麦专化型(Magnaporthe oryzae, sp.Triticum, MoT)侵染所致,最早于1985年在巴西发现,随后传播到其他南美国家。2016与2017年,麦瘟病登陆亚洲,相继在孟加拉国和印度暴发,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小麦生产形成了潜在威胁。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麦瘟病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小麦麦瘟病病原菌、侵染过程、流行因素和小麦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小麦麦瘟病抗性评价的方法。本研究组研究发现,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水稻来源的稻瘟病菌株(MoO)可侵染小麦引起典型麦瘟症状。笔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麦瘟病发生的报道,但部分地区存在麦瘟病的发病条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麦瘟病有暴发的可能,需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加快麦瘟病发病机理及小麦抗性基因发掘的研究,以提升我国麦瘟病的研究水平,并为预防麦瘟病的发生未雨绸缪。

关键词: 小麦麦瘟病 梨孢菌小麦专化型 抗病基因 互作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芹菜可食部分的降压活性成分及其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梗芹菜、白芹菜、紫芹等19个品种芹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条件[料液比1∶30 (g·mL-1)、时间2 h、温度60℃]下提取得到可食用部分(茎和叶)的水提取液,用于筛选具较高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芹菜品种及其部位。结果表明,芹菜叶水提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显著(P<0.05)高于乙醇溶液提取物;不同品种芹菜叶水提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集中在80%~100%;总黄酮含量集中在200~250 mg·L-1,白梗芹菜叶中含量最高,白芹叶中含量最低;总酚含量集中在130~150 mg·L-1,紫芹叶中含量最高,空杆绿芹叶中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芹菜叶的体外ACE抑制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3~0.6。体外ACE半抑制浓度(IC50)表明,青梗芹菜叶水提物的IC50最低(1.258 mg·mL-1),其次为四季慢芹菜叶和白芹菜叶,分别为1.368 mg·mL-1和1.829 mg·mL-1

关键词: 芹菜 品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 总黄酮 总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