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适度干旱和叶喷调环酸钙对设施柑橘开花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和调环酸钙对设施柑橘开花和树势的影响,以3年生避雨限根栽培枳(Poncirus trifoliate L.Raf.)砧'鸡尾'葡萄柚(Citrus paradise Osbeck.)为试验材料,进行适度干旱(DR)和叶喷500 mg/L的调环酸钙(PC)处理,常规水肥管理作为对照(CK),观察不同处理对'鸡尾'葡萄柚开花时间和花枝数的影响,并测定复水前的树势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可以有效延迟'鸡尾'葡萄柚的秋季开花时间,且翌年春季每枝开花数显著升高;干旱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b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和SOD酶活活性显著增高,净光合速率、叶绿素总含量、C/N比值和POD酶活性降低;与对照相比,叶片喷施调环酸钙对'鸡尾'葡萄柚秋季始花时间和数量无显著影响,但翌年春季每枝花数显著增加;调环酸钙处理植株叶片的厚度和质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CAT活性等增高,淀粉含量,C/N比值和POD酶活性等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喷施调环酸钙能调节'鸡尾'葡萄柚的营养和生殖生长,结合适度的干旱处理则可以调控设施栽培'鸡尾'葡萄柚的集中开花时间.
关键词: ’鸡尾’葡萄柚 设施栽培 干旱胁迫 调环酸钙 开花调控


抗生素降解菌剂对猪粪堆肥腐熟和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接种抗生素降解菌可促进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去除,但相关污染物降解菌对堆肥进程及土著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甚少.分析一种以抗生素降解菌种为核心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猪粪抗生素去除中的作用,探究接种菌剂对猪粪堆肥理化进程以及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降解菌剂接种处理猪粪中抗生素去除率达81.95%,与对照相比,其抗生素残留总量下降42.18%.在堆肥条件下,接种抗生素降解菌剂促进了猪粪堆肥升温,加速了堆体水分去除,降低了堆肥中氨气和硫化氢累积排放量,使得堆肥产物中氮磷钾总养分含量和萝卜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提高6.80%和68.33%,同时堆肥产物中稳定性有机质含量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难分解物质含量下降.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指出,接种菌剂提高了堆肥中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其中与堆体升温正相关的嗜热菌丰度显著增加(P<0.01),而致病细菌相对丰度下降.细菌群落共现网络分析表明,接种菌剂改变堆肥土著细菌群落互作模式,降低了细菌群落网络的复杂度和连通性,优化了有益细菌与其他菌群的生态关系,为建立新的和更加健康的堆肥细菌群落奠定了基础,可为抗生素降解菌剂在堆肥中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猪粪 抗生素降解 微生物复合菌剂 好氧堆肥 群落结构


西藏茶叶稳定同位素特征与区域差异及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藏茶叶具有高原茶品质特征,是助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高价值农产品.为探明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探索气象环境对茶叶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茶叶以及全国主产区茶叶样品,分析茶叶中稳定同位素值(δ13 C、δ15 N、δ2 H、δ18 O),同时收集部分采样点的环境气象信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探究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及环境因子关联性.结果表明,西藏茶叶δ13 C值分布于-31.9‰~-27.8‰之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显著低于其他主产区样品(P<0.01),δ13 C值主要与采样当月的日照时间和气温有关;西藏茶叶δ15 N与其他主产区样品无显著差异,且与环境气象因子关联性较弱;δ2 H值介于-111.5‰~-40.5‰之间,与环境气象因子关联性最强,受相对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δ18 O值介于22.2‰ ~27.6‰之间,主要与气温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为西藏茶叶产地特征挖掘提供了研究思路,为西藏茶叶品牌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藏茶叶 稳定同位素 环境因子 偏最小二乘 变量重要性


三个油橄榄品种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过程观测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油橄榄在酸性土壤、夏雨型气候环境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因地制宜开展田间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南方3个油橄榄适生良种豆果、柯基和尼Ⅰ为材料,比较花芽分化、花期物候、花序特征、单果重和含油率差异.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花芽分化均起始于3月上旬,豆果和尼Ⅰ初花期为5月3日,花期分别为10、6 d;柯基初花期为5月4日,花期11 d.豆果、尼Ⅰ、柯基的平均花序长度分别为2.5、2.5、2.9 cm,单个花序平均小花数量分别为16.3、14.9、17.9个.果实转色的先后次序和成熟期的早晚一致,依次为尼Ⅰ、豆果和柯基;单果重和含油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增速不同,单果重在果实发育前期增长较快,含油率在果实发育后期增长较快.至10月24日果实成熟度分别达M5(尼Ⅰ和豆果)和M4(柯基),尼Ⅰ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3.40 g、13.05%,豆果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1.15 g、14.31%,柯基的单果重和含油率分别为0.77 g、12.31%.综上表明,3个品种花期基本一致,柯基的花量大、花期长,可作为授粉品种加以利用;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以确保树体处于良好的营养水平,为后期油分积累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在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


褪黑素预处理对桃耐涝性的调控效应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褪黑素对桃耐涝性的调控效应,用200μmol·L-1褪黑素对桃苗进行预处理,再经涝害处理,通过生理指标与转录组分析褪黑素和涝害对桃的影响.结果表明,涝害胁迫下外源褪黑素能保护细胞膜和根系.褪黑素能激活微管形态建成、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蛋白结合相关的基因,巩固根系骨架,激活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逆性.涝害诱导E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大量表达,通过HRPE和GCC-box顺式作用元件激活下游ADH、ALD、GAPD等糖酵解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为低氧胁迫下的植株供能.ERFⅦ成员Prupe.8G264900可能是桃响应涝害的关键基因.


花椰菜花球发育相关基因BoCAL的KASP标记开发和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oCAL基因是控制花椰菜花球发生的关键基因之一。为了提高对花椰菜BoCAL基因型鉴定效率,根据该基因第5个外显子中第16个碱基(Ex5+16)G-T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开发了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BoCAL-KASP1)。利用该标记对甘蓝类7个变种的蔬菜作物与野生种共计86份材料进行了BoCAL等位基因的分型,发现共有36份材料的基因型是T:T,包括28份花椰菜、6份青花菜与2份引进的地方种材料;43份材料的基因型是G:G,包括2份花椰菜、9份青花菜、6份结球甘蓝、5份芥蓝、3份苤蓝、7份羽衣甘蓝、2份抱子甘蓝、4份引进的地方种与5份甘蓝野生种材料;7份材料显示杂合基因型T:G,包括2份青花菜、2份羽衣甘蓝和3份引进的地方种材料。这86份材料的BoCAL基因型KASP鉴定结果和酶切扩增多态性标记(BoCAL-CAPS1)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说明,BoCAL-KASP1标记可以高效准确地鉴定BoCAL基因目标位点的基因型,从而为花椰菜花球发育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可靠的功能性标记。


萝卜乙烯合成途径基因的鉴定及对胁迫的响应
《西北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乙烯合成途径关键结构基因(MAT、ACS和ACO)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利用转录组数据和荧光定量方法探究其组织表达和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萝卜基因组中包含8个MAT、16个ACS和7个ACO基因,均可分为3个亚家族.(2)这些基因启动子中至少含有1个光响应顺式作用元件;除ACO1.1和ACO3外,其余基因启动子中均至少含有一种响应植物激素的顺式作用元件;多个基因启动子中含有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3)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萝卜所有MAT、ACS6.1和ACO2/3/4在叶片中均具较高的表达量;根癌农杆菌侵染诱导抗病萝卜的MAT2-4、ACS2/7.1/7.2和ACO1.1/1.2/4显著上调表达,而感病材料多个基因下调表达;铅、镉和铬胁迫均显著促进MAT4.2和ACO1.1/4的表达,但抑制MAT1和ACO5.1的表达;4℃低温显著抑制MAT2.1/2.2/4.1和ACO1.1/5.2的表达.(4)qRT-PCR分析表明,NaCl和PEG-6000均显著促进ACO5.1/5.2的表达,但抑制MAT4.1和ACO4的表达;果糖和蔗糖可能参与了萝卜对PEG-6000胁迫的响应.该结果为研究萝卜乙烯合成途径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乙烯 基因表达 冷胁迫 重金属胁迫 根癌农杆菌侵染


基于重测序的长豇豆基因组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3份长豇豆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重测序数据挖掘InDel位点,根据这些位点开发分子标记,并验证这些标记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经过严格筛选,获得981个易于凝胶电泳检测的长度大于30 bp且多态性高的InDel位点,挑选其中在基因组上均匀分布的165个设计引物并进行验证.用6份长豇豆材料对165对引物进行初筛,其中162对可获得PCR扩增产物,共扩增出673条条带;85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带333条(占总带数的49.48%).利用85个多态性高的标记对173份长豇豆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33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1~0.37,平均值为0.29;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01~0.50,平均值为0.36,表明现有长豇豆资源遗传背景相对狭窄.通过聚类分析,173份长豇豆被分为2个类群,成功将不同类型长豇豆划分到不同亚群.另外,选用亲本间多态性标记用于6个杂交组合的F1代真实性鉴定,鉴定出5个真实杂交种.本研究所开发的多态性InDel标记在长豇豆遗传多样性分析、杂交种纯度鉴定、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长豇豆 InDel标记 遗传多样性 F1代真实性鉴定


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绵羊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是羊毛发育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分子育种研究的重要基础技术和手段,但是现有贴壁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所需时间长、效率低,双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筛选法对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效果尚不清楚.该实验目的在于通过优化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过程,提高培养效率和细胞纯度.采集新生羔羊的耳皮肤组织,采用胰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进行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培养2~3天后进行传代分离,直至获得高纯度的成纤维细胞,该过程用时约7天.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纯度达100%.该实验采用优化的双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筛选分离成纤维细胞,提高了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效率,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细胞纯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