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浙江省猪伪狂犬病病毒分离及其gD和gE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18-2019年采自浙江省部分地区的30份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病料开展病毒分离鉴定,并进行分离毒株gD和gE基因克隆、测序和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从30份样品中分离到1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11个分离株之间的gD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3%~99.9%和98.0%~100.0%,gE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9.9%和99.0%~99.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与我国2011年以后流行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2011年前分离的国内毒株亲缘关系较远,与欧美毒株的亲缘关系更远;与疫苗株Bar-tha相比,11个分离株的gD和gE基因均存在碱基插入和点突变现象;gE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第48位均存在天冬氨酸的插入.本试验结果对于了解浙江省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变异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植稻年限序列土壤耐药组演替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杭州湾南岸两个前期已鉴定的跨2000 a的水稻土序列(上虞:30~2000 a;慈溪:9~2000 a)为模型,探究长期植稻下稻田土壤耐药组演替特征,以期拓展对人为水耕土土壤耐药组形成与发展趋势的科学认识.研究采用了高通量荧光定量PCR(HT-qPCR)技术,分析了不同土壤深度(耕作层、犁底层、母质层)下水稻土序列中320个耐药基因(ARGs)的检出情况、丰度、多样性及其随植稻年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水稻土序列共检出289种ARGs,以氨基糖苷类和多重耐药类ARGs最为丰富多样,两个地区共有181种ARGs.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指出,上虞和慈溪水稻土序列的ARGs组成存在显著差异,部分体现在ARGs亚型数量上.慈溪持有108种在上虞水稻土序列中不存在的ARGs,但85%的慈溪特有ARGs在植稻100 a后消失.因此,随植稻年限增加,不同地区水稻土序列在ARGs亚型数量上的差异缩小,在植稻千年后趋于接近.同时,随着植稻年限增加,水稻土耕作层、犁底层和母质层土壤间的ARGs亚型数量差异缩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杭州湾南岸水稻土序列的ARGs丰富度和多样性随耕作年限的增加整体呈衰减趋势,同时伴随ARGs相对丰度的上升,其中相比耕作层和犁底层,母质层ARGs与植稻年限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综上,时间驱动了稻田土壤耐药组发展,而植稻年限对母质层中ARGs组成有强烈的塑造作用.在杭州湾南岸,新生稻田土壤(≤50 a)比成熟稻田土壤(≥1000 a)拥有更为丰富的ARGs亚型但更低的ARGs相对丰度.水稻土序列中细菌丰度与ARGs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暗示成土过程中ARGs演替与微生物间的密切关联.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序列 土壤耐药组 抗生素抗性基因 演替


不同成熟度莲子鲜食品质评价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适合鲜食的莲子成熟期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测定莲子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枯熟期的理化品质并进行感官评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确定理化品质与感官指标的关系,进而对鲜食莲子的品质特性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随成熟度增加,莲子硬度、丰满度、淀粉质量分数、还原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而水分质量分数下降;脆度、咀嚼性和黏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乳熟期滋味最受欢迎,蜡熟期外观和颜色最令人满意且整体接受度也最高。适合鲜食的莲子具有果皮黄绿有光泽、水分质量分数高、还原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硬度低等特性。通过建立预测模型确定整体接受度(Y)和硬度(X)的模型方程为■=9.766-0.537X,简化了莲子鲜食适宜性的确定过程。
关键词: 鲜食莲子 不同成熟期 理化成分 感官评定 品质评价


减振包装对双孢菇采后贮运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物流运输振动对双孢菇采后贮运品质的影响,以发泡聚乙烯(EPE)为材料对菇柄进行柔性固定,设计针对双孢菇的EPE单菇固定缓冲包装.以普通减振包装和无缓冲包装为对照组,将不同包装的双孢菇模拟运输振动16 h后置于4℃冷库贮藏,每3 d取样1次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缓冲包装降低了双孢菇的褐变程度,延缓了衰老进程,减少了抗氧化物质的消耗,维持了抗氧化酶的活力,贮藏品质优于普通减振包装组,说明所设计的缓冲包装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可应用于双孢菇的采后物流运输.
关键词: 双孢菇;缓冲包装;振动损伤;贮运品质


表达小黄鱼生长激素的转基因家蚕品系构建
《蚕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转小黄鱼生长激素基因的家蚕新品系,外源表达鱼生长激素。通过检索小黄鱼转录组序列,获得小黄鱼生长激素和转铁蛋白的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以接头序列连接,N端为生长激素、C端为转铁蛋白的融合蛋白编码框。利用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将融合基因转入家蚕基因组中,转育得到可表达小黄鱼生长激素且人工饲料摄食性较好的转基因家蚕品系皓月-Fc,蛹体中小黄鱼生长激素表达量最高约为0.27 ng/mg,蚁蚕24 h疏毛率约为85%。构建的转基因家蚕品系为下一步小黄鱼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打下基础。


樟树籽油抗氧化能力及物质基础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油中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油脂的加工、货架期及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及物质基础,分别对其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含量、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分析总多酚及不皂化物对樟树籽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率,明确其活性物质基础.结果表明,樟树籽油中主要为中链脂肪酸癸酸和月桂酸,占总脂肪酸的94.80%,不皂化物质量分数为(0.55±0.01)%,总多酚含量为(33.07±0.63)mg/kg.樟树籽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0.13 g/mL.相同油质量浓度的樟树籽油、不皂化物和总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8.92±1.58)%、(38.49±0.66)%、(49.60±3.78)%.因此,不皂化物及总酚对樟树籽油抗氧化贡献率分别为38.91%、50.14%.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为多酚类成分和不皂化物,二者对樟树籽油抗氧化能力的总贡献率高达89.05%.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樟树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为樟树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承载力研究 -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和农业古国,拥有类型众多的农业文化遗产.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按照资源空间承载力、设施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承载力五个层面构建旅游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核心村——龙现村进行具体的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具体层面来看,龙现村的资源空间承载力为413~723人·d-1;设施承载力为300人·d-1,体现在可接待住宿设施数量相对较少、容纳游客数量较为有限;社会环境承载力为2947人·d-1;生态环境承载力为4800人·d-1;社会经济承载力方面因其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未产生限制.总体来看,当前龙现村旅游承载力水平相对较高,旅游活动在可承载范围内.虽然设施承载力相对较弱,但该层面并未成为限制性因素,仍可支持当地旅游发展.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承载力 可持续旅游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镉污染耕地大豆安全生产模式的探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大豆在我国南方镉(Cd)污染耕地上安全可行的种植模式,本研究通过低积累品种筛选,结合钝化剂施用,在镉污染安全利用区[土壤总镉含量为(0.49±0.04)mg·kg-1,pH为6.31]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大豆籽粒镉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其中浙农6号、浙鲜9号、浙鲜12号和浙鲜19号具有镉低积累性状.将上述4个品种在镉污染严格管控区[土壤总镉含量为(1.69±0.25)mg·kg-1,pH为4.65]开展不同钝化剂施用量对大豆镉积累能力影响试验,发现1500 kg·hm-2钝化剂施用下,4个品种大豆籽粒镉含量下降30.4%~79.0%,其中浙鲜9号、浙鲜12号籽粒镉含量降至0.13 mg·kg-1,符合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0.2 mg·kg-1).3000 kg·hm-2钝化剂施用量下大豆籽粒镉积累能力与1500 kg·hm-2无显著差异.1500 kg·hm-2钝化剂处理分别使浙农6号、浙鲜9号和浙鲜12号的产量提高了14.7%、16.7%、16.1%.研究表明,施用1500 kg·hm-2钝化剂可使浙鲜9号与浙鲜12号大豆籽粒中镉含量降低至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内.


动物源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性及耐药性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ii,A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是目前引起医院感染的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Ab耐药情况日益严峻,大大增加了治疗成本.研究表明,动物临床病例中由于细菌引起感染的比例不断上升,其中耐药Ab从兽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人类医学临床上已经证明Ab具有广泛的多重耐药性和传播风险特征,然而对动物源Ab缺乏关注令人担忧.因此,通过对Ab在动物中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特征进行综述,以期为公共卫生安全预警,为动物源Ab耐药性监测提供依据.


红树林对潮汐浸淹适应性研究进展
《世界林业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平面上升引起潮汐水位降低和淹水时间增加,探明红树林对潮汐淹浸适应的生理生态特性有助于科学保护和修复红树林,而且科学选取红树林营林宜林地也需要了解红树林与潮汐浸淹之间的相互关联.文中从红树林潮汐浸淹的研究方法出发,重点论述水淹胁迫对红树植物形态表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潮汐浸淹下红树植物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揭示红树植物对潮汐浸淹的适应机制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红树林造林实践和宜林地选择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