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论述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及对策

中国科技纵横 2017

摘要:农业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三农问题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作为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农业大国,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国内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化落后、经济规模小、收益低、大批量农民进入城市等.因此,国家要重视农业问题,积极寻找、落实农业经济发展三农问题对策,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业发展 农业经营体系 因地制宜 科技创新 规模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三空栽培技术下玉米螟的防治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了找到一种高效、低毒、低污染的杀虫剂,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进行三空栽培技术模式下6种药剂处理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甲维盐与2%阿维·高氯氟对玉米螟的防效及产量要好于20%氯虫苯甲酰胺、3%辛硫磷、5%阿维菌素和20%乙酰甲胺磷等药剂处理。2%甲维盐的防效最好,株数防效达到82.88%,幼虫防效达到85.46%。同时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产量达13 269.0kg·hm~(-2),同对照相比增产率达9.2%。2%甲维盐乳油防治玉米螟效果理想,填补了三空技术在玉米大田害虫防治的空缺,建议施药浓度为750mL·hm~(-2)。

关键词: 玉米螟 化学防治 三空栽培技术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刈割对苜蓿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黑龙江省地区紫花苜蓿的科学生产和利用,以农菁8号紫花苜蓿为试材,研究了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鲜重优化组合为第一次刈割最佳时期是现蕾末期,第二次刈割最佳时期是中花期,第三次刈割最佳时间是初蕾期,留茬高度5.00cm最为合理;干重优化组合为第一次刈割最佳时期是现蕾末期,第二次刈割最佳时期是现蕾末期,第三次刈割最佳时间是中花期,留茬高度5.00cm最为合理。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刈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乳酸乳球菌产γ-氨基丁酸能力及其安全性评价

中国酿造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了乳酸乳球菌乳亚种HUCM 201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并初步评价了其安全性。以γ-氨基丁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乳酸乳球菌乳亚种HUCM 201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条件,即接种量为4%、初始pH值6.5,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60 h,其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质量浓度可达218.7μg/mL。通过硝基还原酶活性检测、生物胺产生能力分析、吲哚试验和溶血性试验,初步评价了菌株HUCM 201的安全性,发现其硝基还原酶阴性,吲哚试验阴性,无溶血,不能产生酪胺、组胺、尸胺和腐胺生物胺类物质,可初步认为是一株安全的益生菌。

关键词: 乳酸菌 γ-氨基丁酸 生物胺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摘要:从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现状入手,如繁殖中间寄主的类型、饲养赤眼蜂的蜂种、防治的靶标害虫及防治效果,分析了黑龙江省赤眼蜂应用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赤眼蜂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和质量控制标准,展望了黑龙江省赤眼蜂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黑龙江省赤眼蜂的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赤眼蜂 农业害虫 防治效果 现状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组培苗耐高pH值培养基鉴定

中国林副特产 2017

摘要:以"美登"、"北陆"、"野生型"为试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不同pH值的继代培养基中,研究蓝莓对高pH值培养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pH值为5.8条件下的增殖系数可以作为蓝莓继代培养期耐高pH培养基的鉴定的参考指标。最终鉴定出,"美登"的耐高pH值培养基能力较强,"北陆"次之,"野生型"最弱。

关键词: 蓝莓 耐高pH培养基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片气孔对CO_2浓度变化的响应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气孔是植物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CO2浓度发生变化,气孔将第一时间作出响应。试验以开顶式气室(OTC)为研究手段,设定CO2浓度分别为380μmol/mol(CK)、550μmol/mol(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水稻第4张叶片的气孔,分析CO2浓度增高对叶片气孔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较CK腹面、背面气孔带间距离增加24.27%、26.41%,气孔带上气孔间距离缩小20.28%、14.73%,CO2浓度增加使气孔带上气孔排列更加紧密;处理较CK叶片背面气孔器面积、周长、长度显著增加,叶片腹面宽度显著减少;叶片背面保卫细胞的面积、周长、长度显著增加,宽度显著减少;叶片腹面气孔乳突面积、周长显著减少,背面乳突数量显著减少;CO2浓度增加促进了叶片表面细胞分裂,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细胞数量,促进细胞分裂,处理较CK腹面、背面气孔指数(SI)分别下降14.80%、14.18%,气孔密度(SD)变化差异不显著,说明SI比SD更适合表达CO2浓度变化对气孔的影响。

关键词: CO2浓度 气孔细胞 气孔器 气孔指数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果树生产问题及对策

中国林副特产 2017

摘要:论述了黑龙江省果园建立存在的6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及具体的解决办法。第一是品种如何选择,要从生产者与消费者二方面选品种;第二是果园规划选择树种及种植数量,如何因地规划;第三是授粉树缺失的解决,分临时和长久办法;第四是幼龄树间作物管理注意事项;第五是果园的病虫害管理方法;第六是果园其它重要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黑龙江 果树生产 具体问题 解决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析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农业与技术 2017

摘要:从目前情况分析,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正在日益成熟,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水稻米品质得以改善与提升,前者对后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所以现阶段应当重视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的不断完善,提升其种植品质,继而为大众带来健康的食品。文章中将具体分析了水稻栽培相关技术措施,并探究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一步促进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日益完善,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值。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 技术措施 稻米品质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核仁前体的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仁前体存在于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由于核仁前体在卵母细胞中的含量较少且结构致密,目前,只有少数核仁前体组分得到了鉴定.核仁前体结构的完整组成尚未被详细解析,明确核仁前体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尚存挑战.早期的观点认为:核仁前体虽不具备加工rRNA及生成核糖体的功能,但该结构为纤维颗粒状核仁的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使发育后期胚胎重获核糖体生成能力.近期,这一观点逐步得到了修正.基于显微操作技术的核仁前体转移实验证实:母源核仁前体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且发挥作用的时间窗口限定在受精至原核期之间.核仁前体可参与染色质重塑过程并维持着丝粒稳定,进而影响胚胎早期发育.本文主要综述了核仁前体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从核仁前体的角度为拯救早期胚胎的发育潜能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核仁前体 胚胎早期发育 染色质重塑 着丝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