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沙棘的营养价值及其利用
《中国果菜 》 2017
摘要: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沙棘属植物分布区,沙棘资源丰富.沙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食品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论述了沙棘各个部位的营养价值,以及目前沙棘的开发利用途径,为沙棘的综合利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菌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由于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难于防治,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大豆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的鉴定是抗性机理研究、基因定位及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对大豆菌核病资源鉴定中涉及的接种体(菌丝、孢子和菌核)的培养、植株不同部位的接种鉴定、草酸鉴定、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及田间鉴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接种体的选择、环境条件对发病的影响及田间与温室鉴定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展开讨论,为大豆菌核病抗性资源的筛选,菌核病发病机理及抗性基因的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俄罗斯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俄罗斯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综合抗性强的特点。尤其适合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种植。为了丰富中国马铃薯品种改良的基因资源,本试验选取54份俄罗斯血缘的马铃薯品种,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DNA分子水平上明确各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本试验从5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4对多态性好,目的条带清晰的引物,对供试的54份品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29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到达92.7%。扩增片段在100~1 500 bp。其中引物STM0030可以将供试的54个品种全部区分开。遗传相似性系数的变幅为0.52~0.99,平均为0.68。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56处,将供试品种分为10类,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各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种植密度对高粱冠层结构及光辐射特征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种植密度对高粱冠层结构及光辐射特征的影响。试验设4个密度处理分别为15.4万、19.2万、25.6万和38.5万株/hm~2,以绥杂7为试验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垄双行种植。结果表明在25.6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密度处理生育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降幅较小,光合有效辐射值上升较大,消光系数较大,叶片分布极差小,冠层结构及光分布均较优,利于高粱叶片的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增加。本研究认为25.6万株/hm~2是优化高粱冠层结构,提高其产量的合理种植密度。


精确栽培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与技术 》 2017
摘要:本文研究了2种栽培模式对水稻品种龙稻18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精确栽培模式的产量显著增加9.1%,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分别增加2.7%、5.4%和4.7%,且结实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精确栽培模式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增加,且结实率差异显著。在齐穗期,精确栽培模式的总干物质较常规栽培模式显著提高14.2%;在成熟期,精确栽培模式处理的叶干重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处理,增幅达19.9%,而茎干重、穗干重和总干物质重均略微有所提高,分别为6.2%、2.6%和5.5%。因此,精确栽培技术更有利于水稻获得高产。


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研究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我国大豆供需矛盾突出,近80%的大豆依赖进口,开展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即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获得一定产量的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选用紧凑型玉米品种(良玉88、铁研58、东单6531)和耐荫型大豆品种(辽豆32、沈农8号、辽豆15)为试验材料,组配良玉88-辽豆32﹑良玉88-沈农8号、良玉88-辽豆15、东单6531-辽豆32、铁研58-辽豆32五个组合,进行带状复合种植,以期从中选择出适合于辽宁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方式。结果表明:良玉88-辽豆32组合玉米大豆总产量最高,其次为东单6531-辽豆32组合和铁研58-辽豆32组合。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应选择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优势的大豆品种,选择穗行数和行粒数有优势的玉米品种。综合考虑玉米和大豆性状的组合,良玉88-辽豆32组合的综合性状较好,是适宜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产量 产量性状


硅对寒地香型粳稻齐穗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种业 》 2017
摘要:为探明硅肥与寒地香型粳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本研究以香稻绥粳18和中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硅肥施用量对寒地香型粳稻齐穗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香稻齐穗期LAI作用并不明显,但可显著提高齐穗期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适宜的硅肥可以显著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硅肥正是通过这三者来显著提高产量,但过高或过低施用硅肥都不利于高产的形成。本研究还获得了2个香稻品种的最佳施硅量,绥粳18在60~90kg/hm~2范围,中龙粳3号在90~120kg/hm~2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