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美黑土保护措施解析与中国黑土可持续利用路径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针对黑土退化问题,应联合国粮农组织驻阿根廷、巴西代表处邀请,2017年3月黑龙江省组织代表团赴南美巴西和阿根廷进行为期8d的黑土考察,考察中与巴西农业技术学院的土壤所和阿根廷国家农业研究院土壤所开展了学术交流,并在阿根廷考察了黑土带潘帕斯大草原。了解其黑土目前的现状、保护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科研和生产的结合形式等。通过研究南美黑土分布、形成过程以及主要作物大豆的生产特点,解析南美的黑土保护措施,提出了在技术模式、政策及机制上保护中国黑土可持续利用的方案。


基于AFLP和SSR技术对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QTL定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了解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Vc)含量的遗传规律,对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这一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定位。分别利用Vc含量差异显著的‘L5’(高Vc含量)和‘L158’(低Vc含量)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构建不同的世代群体。利用SSR和AFLP 2种标记,筛选与辣椒果实Vc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分析构建了包括7个连锁群、49个标记、5个QTL位点的遗传图谱,总长度为1133.87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9.02 cM。以上研究结果为辣椒果实维生素C的最后定位克隆提供了理论参考。


沙棘种子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基因协同调控机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沙棘种子油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基因协同作用机制,以近缘低油沙棘品系‘绥棘1号’和高油品系‘新俄3号’6个不同发育期的种子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份,采用qRT-PCR方法分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积累相关基因KAR、FATB、Δ9 D、KASⅡ、SAD、FAD2、FAD3、FAD7和FAD8的表达模式,验证多基因表达对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绥棘1号’和‘新俄3号’种子油均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87.71%和88.68%;种子发育期间,油酸相对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亚油酸相对含量短时下降后上升趋稳,而亚麻酸相对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稳。(2)FATB基因下调表达协同Δ9 D基因低表达,使C16∶0-ACP转化为棕榈酸和棕榈油酸的代谢减弱,而KAR和KASⅡ基因的相对上调表达,促进了硬脂酸合成,为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了较多前体。(3)SAD基因的持续高表达催化硬脂酸去饱和为油酸,且持续上升的SAD/FATB基因表达比直接提高了脂肪酸的去饱和速率;FAD2、FAD3、FAD7和FAD8基因在亚油酸和亚麻酸快速合成期间同时出现明显的表达量峰值,进而促进油酸逐步去饱和为亚油酸和亚麻酸。研究认为,沙棘种子油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源于FATB和Δ9 D基因的低表达及KAR、KASⅡ、SAD、FAD2、FAD3、FAD7和FAD8基因的协同高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种子油中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改良植物油脂的不同脂肪酸比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沙棘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qRT-PCR 基因表达


切根方式和氮素添加对退化羊草草地改良效果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内蒙古中度退化羊草草地不同切根方式和不同梯度氮素添加组合处理的综合改良效果,采用二裂式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组合处理对羊草草地群落及羊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度为20cm条形方式切根与60kg/hm2氮素添加组合处理群落地上生物量、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羊草种群密度和羊草种群高度最高。30~60kg/hm2氮素添加量显著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宽度为20cm条形方式的切根处理效果优于宽度为40cm井字形方式的切根处理改良效果。与切根和氮素对羊草草地改良的简单效应相比较,切根和氮素的交互作用产生了调节作用,但未出现显著差异。


黑龙江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规律不仅反映各气象因子与气候生产潜力之间的配合协调程度,还能对粮食生产决策起到决定性的指导意义。基于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黑龙江省1986—2015年作物生育期内的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气候生产潜力与平均温度和降水量之间的关系。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作物生育期内的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和预测,并通过GIS软件拟合分析了黑龙江省作物生育期内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15年作物生育期内黑龙江省气候生产潜力呈缓慢的降低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在7 012.143~11 680.771 kg·hm~(-2)·a~(-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9 390.362 kg·hm~(-2)·a~(-1);1986—2015年生育期内黑龙江省气候生产潜力具有显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存在7 a和10 a的主周期以及16 a的变化周期;拟合可知2016—2018年的气候生产潜力逐年递减,但均高于年平均值;黑龙江省生育期内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以巴彦县为中心,气候生产潜力向四周逐渐递减,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大部分地区热量条件相对充足,降水量是影响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时空演变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小波分析 黑龙江省


卵母细胞核因子促进核移植四倍体胚胎早期发育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猪卵母细胞核因子在重编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体细胞引入未去核的MⅡ期卵母细胞中,构建体细胞核与卵母细胞核共存的核移植四倍体胚胎。通过分析核移植四倍体胚胎的早期发育情况探讨卵母细胞核因子对核移植四倍体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核移植四倍体胚胎、孤雌二倍体胚胎及孤雌单倍体胚胎这3组胚胎的卵裂率极显著高于核移植二倍体胚胎(P<0.01),且核移植四倍体囊胚率及总细胞数也极显著高于核移植二倍体囊胚(P<0.01)。与通过标准核移植程序构建的核移植二倍体胚胎相比,核移植四倍体胚胎具有更强的发育能力。本研究建立了一个体细胞核与完整卵母细胞核因子物质共存的四倍体胚胎模型,有助于研究供体核与卵母细胞核之间的联系,为研究核因子在重编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 克隆效率 核因子 猪卵母细胞 体细胞核移植 四倍体


黑龙江省2008-2016年度美国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引进及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 2017
摘要:2008-2016年度,黑龙江省福瑞种业有限公司引进6个美国食用向日葵杂交种——SH909、RH316、SRS0815、T908、SH363和SH1234参加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区域试验,经试验该6个向日葵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5.39%、15.20%、15.09%、15.07%、18.29%和15.97%,综合性状表现好,均已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适宜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


寒地大棚小果型南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肉用南瓜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自然条件优越,夏秋季节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南瓜产品干物质积累多,南瓜含糖量高,口感好。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定植后的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寒地大棚小果型南瓜高产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