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大豆干旱和低温cDNA文库的构建与检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以栽培大豆(Glycine max)吉林35为材料,在幼苗期进行干旱、低温处理,分离mRNA经逆转录合成cDNA后,插入到融合表达载体中,分别构建了干旱和低温两个融合表达文库。检测表明,两个初始文库的滴度分别为2.75×106pfu.mL-1和5.52×105pfu.mL-1;插入的cDNA片断长度在0.5~2.0 kb。此文库的构建为今后分离与干旱、低温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豆 干旱 低温 cDNA文库 酵母单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吉林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且不稳定,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于时间演化、结构转变和城乡差距等方面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民收入的演化过程,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制约因素,探讨实现吉林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吉林省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村户用沼气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农村 户用沼气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甜系列甜菜品种育种历程回顾与展望

中国甜菜糖业 20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抗优质乳肉兼用吉林系中国草原红牛

农村百事通 2009

摘要:中国草原红牛是由吉林、内蒙古、河北三省区协作,以引进的兼用短角牛为父本,以当地饲养的蒙古牛为母本,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自群繁育三个育种阶段,在以放牧饲养为主要条件下育成的兼用型新品种牛。198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IGF-Ⅱ基因SNPs及其与部分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46头健康松辽黑猪为实验材料,对猪IGF-Ⅱ基因进行PCR扩增,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分析了猪IGF-Ⅱ基因在松辽黑猪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松辽黑猪第9外显子存在第29507位C→A、第29729位A→T、第29731位T→C突变。χ2检验表明,本实验中发现的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最小二乘分析结果显示,exon9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平均背膘厚、日增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推测,IGF-Ⅱ基因可能对于猪生产性能具有较大影响或与控制生产性能的主基因连锁,可以尝试将其作为重要的一个分子标记用于猪的育种实践。

关键词: IGF-Ⅱ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源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及其规避措施研究

地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脆弱性理论是研究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重要理论工具。将脆弱性应用于矿业城市经济系统研究中,提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内涵。以吉林省辽源市为例,分析辽源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选取1990~2007年共18个评价样本,对辽源市经济系统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辽源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规避措施。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经济系统 脆弱性 辽源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辽黑猪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特征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松辽黑猪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5′调控区进行了T-A克隆和序列测定,在分析序列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与GenBank中野猪、大白猪、牛、山羊、绵羊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和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松辽黑猪IGF-Ⅰ基因5′调控区存在C/EBPb、MATal、Oct-1、CF-1等多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可能与IGF-Ⅰ的转录调控和起始以及特异表达有关。在该非编码序列中,重复序列所占比率为2.22%,不存在SINEs、LINEs、LTR类反转录元件和DNA转座子元件,而发现存在1个(CA)18微卫星位点。在松辽黑猪IGF-Ⅰ基因5′调控区,松辽黑猪与野猪、大白猪、牛、山羊、绵羊各物种间同源性大小分别为99.0%、98.8%、90.7%、91.6%、90.6%。MUPD法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表明,野猪与大白猪先聚为一类,再与松辽黑猪聚类形成一个大分支,而山羊和绵羊先聚成一类,再与牛聚类形成一个大分支,然后再与猪的一支汇合在一起。

关键词: 松辽黑猪 IGF-Ⅰ基因 克隆 启动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水稻生产稻鸭共作防治杂草、害虫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试验利用免耕轻耙栽培有机水稻生产环境,通过设置鸭不同群体量水平,研究稻鸭共作对田间杂草群体的消长、田间害虫群落和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鸭除草,体现在杂草群落的抑制上,是连续长期的过程,通过适宜的鸭群体量(15只/667m2),可以控制稻田杂草群体消长,实现水稻、杂草群落的生态平衡关系;稻鸭共作对稻田害虫群落的抑制作用低于化学药剂,且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稻鸭共作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具有一定影响,天敌群体降落程度有增加趋势,但无化学农药的毁灭性。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有机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低磷胁迫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吉林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缺磷是农业生产中限制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通过对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及利用效率、水稻品种耐低磷胁迫特性、耐低磷胁迫水稻品种的筛选和鉴定以及耐低磷性状的分子标记、遗传转化、基因克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水稻低磷胁迫的研究方向作出预测,为水稻耐低磷及磷高效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低磷胁迫 磷吸收 研究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