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用南黄海沉积岩心中氮同位素重建海水营养盐利用率的历史变化

海洋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6年黄东海航次获得的表层沉积物和2009年航次南黄海3个柱状沉积物岩心,分析了表层沉积物总氮(TN)、C/N比值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的分布特征及南黄海柱状沉积物中这些参数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TN含量、C/N比值和δ~(15)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23%~0.33%、1.4~50.3和4.0‰~16.0‰。其中,TN与C/N比值存在较显著的负相关性,而TN与δ~(15)N以及C/N比值与δ~(15)N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这反映出黄海和东海陆架边缘海中氮循环的复杂性。对南黄海柱状沉积物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柱状岩心中的TN、C/N比值和δ~(15)N随年代的波动均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趋势。3个岩心中TN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00 a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3个岩心中C/N比值也呈较为类似的变化趋势。柱状沉积物中δ~(15)N的平均变化周期约为24 a左右。由此,重建200 a来南黄海海水中营养盐利用率的历史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 沉积岩心 南黄海 C/N δ~(15)N 营养盐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交对大菱鲆体尺性状生长的遗传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9

摘要:为研究近交对大菱鲆体尺生长的动态影响,构建了非近交和2个不同近交水平的30个家系。在生长期内,定期测量了1 082尾个体的全长、体长、头长、体宽和尾柄高等体尺性状。选择三阶勒让德(Legendre)多项式为子模型,采用随机回归模型估计了这些体尺性状的遗传参数。考虑近交和不考虑近交作为固定效应的随机回归分析表明:近交显著地提高了所有体尺性状遗传力估计值。与远交组相比,近交导致了体尺性状不同程度的衰退,但衰退程度在2个近交组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5个体尺性状之中,全长和体长表现出较为相似的近交衰退趋势,而体宽、头长和尾柄高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趋势。与非近交组相比,全长和体长在350日龄前,近交系数0.25的个体体长性状并未出现近交衰退,反而有所提高,而近交系数为0.375的组,这2个性状表现出衰退。全长和体长的近交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0.25和0.375两种近交水平的群体在第400和第650生长日之间对体长的生长曲线几乎没有影响。在整个测量周期内,近交水平对尾柄高的生长曲线的影响几乎没有差异。而在第650生长日龄后,全长、体长和头长的近交衰退随着近交程度增加而加快。这些近交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大菱鲆配套系选育过程中亲本群体遗传纯化过程中的近交控制。

关键词: 大菱鲆 近交 体尺生长 遗传效应 随机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水生态学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湖滨带在保持物种多样性、拦截陆源污染物、净化水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经生态修复的五里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该水域4个区域(A,B,C,D)浮游动物进行逐月采样,以探讨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意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4属207种,其中原生动物37属88种,轮虫38属76种,枝角类17属29种,桡足类12属14种,物种数最多出现在8月(63种),最少出现在2月(25种);岸型对物种数的影响表现为自然滩地型明显高于水泥护岸。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 135.35个/L和2.38mg/L,原生动物和轮虫丰度是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丰度主体,轮虫生物量是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生物量主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明显,枝角类丰度和生物量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而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丰度和生物量均为秋季最高,冬季或春季最低;空间格局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浮游动物及各类群丰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C区>D区>B区>A区,整体呈现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的趋势。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及丰度对水质的分析表明,五里湖湖滨带水质为中污染,水体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冗余分析表明,TN、DO、Chl-a及pH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 五里湖湖滨带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水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溪河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的年龄与生长特征研究

淡水渔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404尾,以微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开展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体长为55~392 mm,体重为4.67~986.11 g,雌、 雄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6.309×10-5L2.785(n=180,R2=0.932)、W♂=7.686×10-5L2.732(n=109,R2=0.955).采集样本由1~5龄5个龄组组成,2龄鱼为其优势龄组,占样本总量的37.88%.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雌、 雄鱼体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t♀=453.062[1-e-0.281(t+0.267)]、Lt♂=494.171[1-e-0.253(t+0.186)];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Wt♀=1575.29[1-e-0.281(t+0.267)]2.785、Wt♂=1759.43[1-e-0.253(t+0.186)]2.732.雌、 雄鱼生长的拐点年龄分别为3.38和3.79龄,拐点体长分别为289.92和311.33 mm,拐点体重分别为454.54和497.93 g.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生长速度快,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亟待采取必要措施遏制其种群扩散.

关键词: 入侵鱼类 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年龄结构 生长特征 流溪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工业化跑道式循环水高密度应激对团头鲂组织抗氧化酶及其Nrf2-Keap1信号通路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池塘跑道式循环水高密度应激对团头鲂肠道、肌肉及脑组织中Nrf2-Keap1信号通路的影响,以体重为(2.33±0.13)g的团头鲂幼鱼为实验对象,分别在高低两种密度(低密度组,平均534尾/m~3;高密度组,平均1073尾/m~3)下饲养,养殖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与低密度组相比, 30 d时,高密度组肌肉中Keap1、Bach1,脑中Bach1和肠道中Cu-ZnSOD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肠道中NOX2、Nrf2、Keap1,脑中NOX2以及肌肉中NOX2、Nrf2、Cu-Zn SOD、CAT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 60 d时,与低密度组相比,高密度组肠道中NOX、Nrf2、Cu-Zn SOD、CAT,肌肉中NOX2、Cu-Zn SOD及脑中NOX2、Nrf2、Keap1、Bach1、Cu-Zn SOD、CA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肠道中Bach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90 d时,高密度组肠道中Nrf2,肌肉中NOX2、Nrf2、Bach1、Cu-Zn SOD、CAT及脑中Nrf2、Keap1、Cu-Zn SOD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肠道中Keap1、Bach1、Cu-ZnSOD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池塘工业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60 d可通过提高肌肉和脑中NOX2 mRNA表达量激活Nrf2-Keap1抗氧化信号通路,并诱导Nrf2下游抗氧化酶(SOD、CAT)基因表达,以保护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而高密度养殖90 d会降低Cu-Zn SOD mRNA表达量,导致肠道氧化应激损伤,影响鱼体的生长。

关键词: 池塘跑道式循环水系统 Nrf2信号通路 抗氧化 团头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活鱼近距离转运称重计量系统设计及应用

渔业现代化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装运、称重是水产品交易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了活鱼近距离转运称重计量系统,分析和叙述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该系统由电动提升装置、气动装卸装置和自动称重计量装置、控制装置组成.控制部分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驱动电动卷扬机和气缸分别进行活鱼提升和装卸,并依靠鱼体自重沿倾斜主滑槽输送至岸上运输车,转运至目的地.软件部分基于LabVIEW可视化平台设计了转运系统显示界面,界面具有系统通讯和数据存储操作等功能.系统应用效果表明,活鱼近距离转运称重计量系统单次传输量300 kg,转运量2 t/h,提高了活鱼转运效率,减少了大量人力,降低了活鱼的机械损伤率,提升了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关键词: 活鱼转运 气动控制 自动称重 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豆油分别替代0、25%、50%和75%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等脂肪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65.47±1.57)g的圆斑星鲽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56 d。结果显示,(1)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25%替代组的WGR高于鱼油组(P<0.05)。(2)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性影响(P>0.05),豆油替代组肝脏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3)随着饲料中豆油水平的增加,圆斑星鲽幼鱼肌肉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显著升高(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则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高比例的豆油替代鱼油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营养品质。

关键词: 豆油 鱼油 圆斑星鲽 生长性能 肌肉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鲵Cyp51基因特征与性腺表达分析

淡水渔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法从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性腺中分离获得Cyp51基因全长cDNA 1975 bp,5′端非编码区135 bp,3′端非编码区331 bp,开放阅读框(ORF)1509 bp,编码503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yp51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含有50.20%的α-螺旋,9.96%的延伸链,3.59%的β-转角,36.25%的无规则卷曲.系统进化树显示,大鲵与两栖类中的热带爪蟾和非洲爪蟾同源性最高,与其它物种也有较高的同源性.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yp51基因在卵巢、 肝、 肾等组织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其它各组织;性腺发育不同时期表达结果显示,Cyp51基因在1-5Y卵巢中表达显著性高于精巢,在6Y时无显著性差异;在雌性与伪雌性性腺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性及伪雄性性腺.结果表明Cyp51基因对大鲵的性腺分化,尤其是卵巢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Cyp51基因 克隆 序列特征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氮磷的变化特征

渔业现代化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中排水渠和蓄水池分别收集浸选盐碱水和渗透盐碱水,监测系统中盐碱水、土壤中的氮、磷营养盐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渗透、浸洗两种方式对土壤进行洗盐脱碱,抬田土壤总氮、总磷明显下降,盐碱水中总氮、总磷明显上升,通过土壤浸洗方式对土壤中氨氮、硝酸盐氮、正磷酸盐洗脱作用较弱,但通过土壤渗透方式对土壤中氨氮洗脱作用较强,蓄水池作为土壤渗透后的盐碱水收集池,水体中氨氮较高,可以作为养殖补充用水;在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中养殖水体总氮<4 mg/L,总磷<1.3 mg/L,符合养殖需求.

关键词: 盐碱水 生态 池塘 种养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溴联苯醚对3种典型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急性试验法,研究了2,2',4,4'-四溴联苯醚对小球藻、大型溞、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2,2',4,4'-四溴联苯醚对小球藻的96 h-EC_(50)为3.97μg/L,对大型溞的48 h-LC_(50)和96 h-LC_(50)分为1.09 mg/L和0.84 mg/L,对斑马鱼的96 hLC_(50)>56.2 mg/L。按照毒性评价的分级标准,2,2',4,4'-四溴联苯醚对小球藻、大型溞、斑马鱼分别为极高毒、高毒、中低毒化学品,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表现为:藻类>蚤类>鱼类。2,2',4,4'-四溴联苯醚易导致小球藻急性中毒死亡。但由于2,2',4,4'-四溴联苯醚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15μg/L),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其不会导致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中毒死亡。

关键词: 2,2',4,4'-四溴联苯醚 急性毒性 小球藻 大型溞 斑马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