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卵形鲳鲹Kiss1基因组结构特征及饵料类型对其表达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Kiss基因编码的kisspeptin多肽是脊椎动物重要的神经激素,在调控机体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和生殖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明确卵形鲳鲹Kiss1 (ToKiss1)基因序列及饵料类型对其表达的影响,实验利用RACE方法克隆分析了ToKiss1基因结构特征,荧光定量PCR (qRT-PCR)方法研究了饵料类型对ToKiss1 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结果显示,ToKiss1基因全长2 768 bp,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ToKiss1基因cDNA全长505 bp,开放阅读框312 bp,编码104个氨基酸,包括信号肽序列和典型的kisspeptin-10结构域"YNLNSFGLRY"。卵形鲳鲹ToKiss1蛋白三级结构由2个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qRTPCR表达分析结果显示,ToKiss1 mRNA在卵形鲳鲹脑、肠道、胃、脾脏、肌肉和心脏中均有表达,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饵料类型显著影响ToKiss1 mRNA在卵形鲳鲹肠道组织中的表达,颗粒饲料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冰杂鱼组,冰鱿鱼组表达量最低,但饵料类型对肝脏组织中ToKiss1 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表明ToKiss1在卵形鲳鲹消化吸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该研究首次探讨了饵料类型对硬骨鱼肝脏和肠道组织中Kiss1 mRNA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硬骨鱼类Kiss1基因摄食调控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卵形鲳鲹 Kiss1基因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饵料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碱盐单胞菌X3中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簇的功能验证及蛋白结构预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的氮代谢推动环境的氮循环,硝酸盐还原反应是氮代谢途径中重要步骤之一。本文运用酶活测定、qRTPCR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的方法,对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X3中编码细菌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ase,Nar)不同亚基的基因簇narGYJV进行了功能验证、蛋白结构预测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X3菌株中存在narGYJV基因簇并具有表达活性,测得Nar的酶活为每克蛋白21.415U;预测到的narGYJV编码蛋白功能区域中1~1246氨基酸属于NarG超家族,编码Nar的α亚基;1261~1752氨基酸属于DMSOR-beta-like超家族,编码Nar的β亚基;2061~2279氨基酸编码γ亚基,1802~2018氨基酸编码δ亚基;Nar的二级结构中无规卷曲占37.59%,α螺旋占34.43%,延伸链占18.33%;NarG、NarY和NarV的3D结构与PDB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1Q16 3D结构最接近,覆盖率96%~100%。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X3中NarG与同属菌的遗传距离较近,在不同菌属间虽然功能相似,其同源性较低;NarY与大肠杆菌中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关系较近,说明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Nar中不同亚基的系统发育地位不同。研究结果表明,Halomonas alkaliphila X3菌株中存在编码Nar的基因簇narGYJV,编码蛋白具有独特的3D结构,不同亚基的系统发育地位不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氮代谢通路选择和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嗜碱盐单胞菌 异化型硝酸盐还原酶 基因簇narGYJV 3D结构 qRT-PCR 系统发育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区域微型生物养护剂对池塘环境改善作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探讨区域微型生物养护剂在水产养殖中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方法】在实验室内用水族缸建立4个模拟池塘生态环境,各处理的底泥、池水来源分别为:处理1和处理3来自南沙健康塘,处理2来自南沙非健康塘,处理4来自清远非健康塘,各引入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3尾、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2尾、清道夫鱼(Pterygoplichthys multiradiatus)2尾,搭配合理的投饲管理,定期使用以南沙与清远当地池塘微生物及农业生产次产品制成的池塘微型生物养护剂(护料),观察护料对水质因子、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及鱼体的养护作用。【结果】使用护料对降低处理2及处理4的氨氮效果显著,并在模拟试验期间维持各处理的水质因子相对稳定。试验过程中,浮游藻类震荡增加,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速快、变动幅度窄,第90天(D90)时平均密度、种类数及多样性指数分别依次为处理4>处理1>处理3>处理2、处理2>处理4>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3,使用护料可将主要浮游藻类种类养护为绿藻门、硅藻门种类,并降低单一优势种类的比例;在护料的养护下,原生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加,第60天(D60)时各处理的平均密度、种类数量及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处理1>处理3>处理2>处理4;鱼体存活率大幅提高,各组存活率依次为处理1(85.7%)>处理2(57.1%)>平均数(50.0%)>处理4=处理3(28.6%),其中,对水质要求高的鳙鱼在处理1、处理2中均有1尾存活。【结论】运用护料中具有区域属性的微生物菌群,并随养殖时期调整护料C/N比,可养护池塘使养殖系统动态稳定,保持健康养殖。
关键词: 微型生物养护剂(护料) 浮游藻类 原生动物 水质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新思路及建议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9
摘要:远洋渔业是中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渔业产业,发展远洋渔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增强中国综合实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升中国在全球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舞台中的话语权。针对现阶段中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定位,剖析建立新型远洋渔业大国关系的重点、难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认为中国应通过建立与其他渔业国家的合作共赢机制,将自身的捕捞技术和经验、发展模式优势转化为深化合作与共赢机制的内在优势,与世界各国发展建立友好型、合作型的新型渔业互信关系,构建全球海洋经济命运共同体,树立中国负责任渔业大国形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水体遥感动态监测及其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安徽省巢湖市为实验区,以国产高分一号(GF-1)和资源三号(ZY-3)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NDWI和纹理特征作为分类特征,联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3种分类方法,发展了一种集成分类模型,用于提取养殖水体信息,并进行阴影剔除和形态学处理.结果表明,该集成分类模型适用于提取养殖水体信息,总体精度为97.4%,Kappa系数为0.87,漏分误差为3.7%,错分误差为6.4%,相比单个模型精度明显提高;针对GF-1影像的增强阴影水体指数,对山体阴影和城市建筑阴影的剔除效果明显,较大程度上避免了阴影对水体提取的干扰;实验区养殖水体的遥感动态监测应用发现, 2016年相比2013年水产养殖面积增加6.9%.该研究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及时掌握养殖水体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快速提升中国渔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亮绿、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分析测试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水产品中亮绿、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残留量同时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样品经乙酸铵缓冲溶液和乙腈提取,二氯甲烷液液萃取,PRS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定容后测定。以2 mmol/L乙酸铵(含0. 1%甲酸)、乙腈和甲醇为流动相,CAPCELL PAK 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在最佳实验条件下,5种化合物在1. 0~100. 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 999),检出限(LOD,S/N≥3)均为1. 0μg/kg,定量下限(LOQ,S/N≥10)均为2. 0μg/kg;在水产品中加标水平为1. 0、5. 0、10. 0μg/kg时,回收率为70. 3%~92. 1%,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 3%~13%。该方法灵敏度高,能有效检测水产品中亮绿、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关键词: 亮绿 亚甲基蓝 代谢物 水产品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美鱼类产品限量标准对比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9
摘要:为完善鱼类产品标准体系适用范围,促进鱼类产品贸易,文章对比和分析了中美两国鱼类产品的渔药残留、污染物、微生物及食品添加剂有关规定和残留限量标准,发现了中美两国在这些方面的差异。1)渔药残留方面:中国的渔药种类多于美国,残留限量要求严于美国,但在规定的针对性上不如美国; 2)污染物方面:中国污染物指标划分的较细致,限量值要求相对合理; 3)微生物方面:限量种类差别较大,美国注重生产过程控制中出现的微生物,因此规定的指标较多; 4)食品添加剂方面:两国定义的食品添加剂范畴、分类、品种、使用范围和限量均有所不同,美国食品添加剂指标涵盖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中国渔药残留指标的针对性,加快微生物限量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适当放宽食品添加剂的范围,强调中国应重视鱼类标准基础研究和风险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大国际标准跟踪与预警力度,为完善中国的鱼类产品标准体系提供翔实的依据。
关键词: 鱼类产品 限量标准 中国 美国 对比分析 渔药残留 污染物 食品添加剂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ELSD检测南极磷虾油中磷脂含量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定性定量分析南极磷虾油中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方法,为南极磷虾油中磷脂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比较氨基固相萃取柱和硅胶固相萃取柱对南极磷虾油中磷脂富集效果的影响,并研究Zorbax Rx-Sil柱和Chromolith Performance-Si柱及流动相对磷脂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采用氨基固相萃取柱对南极磷虾油原液进行净化处理并富集磷脂,选用Chromolith Performance-Si柱,正己烷—异丙醇—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可定性定量分析南极磷虾油中的磷脂含量.南极磷虾油中主要含有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3种磷脂.其中,PC含量最高,为28.73~38.52 g/100 g,占磷脂总含量的76.15%~92.22%;LPC含量为2.27~7.29 g/100 g,占磷脂总含量的5.41%~18.55%;PE含量最少,为0.30~2.69 g/100 g,占磷脂总含量的0.74%~7.36%.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3种磷脂的回收率在88.50%~109.4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结论]利用氨基固相萃取柱对南极磷虾油中磷脂进行纯化富集,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HPLC-ELSD可实现对南极磷虾油中磷脂的快速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磷脂 HPLC-ELSD 定性分析 含量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三角河网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优势种及生态位
《水生态学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珠江三角洲河网水域不同水文期浮游动物的生态位,为进一步研究珠三角河网浮游动物种间竞争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年在珠江三角洲河网设置13个调查站位,调查浮游动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组成与分布,分析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及优势种生态位重叠程度变化,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优势种的生态位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水域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出浮游动物96和92种,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等为珠三角河网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珠三角河网浮游动物在不同水文期各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有差异,变化范围为1.04~4.02,主要由广生态位种群、中生态位种群和窄生态位种群组成;不同水文期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均匀,在0~0.94,潜在的种间竞争压力较大;CC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溶解氧、总溶解性固体物质和总磷是影响珠三角河网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重要因素.不同水文期珠三角河网的生境条件变化引起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的差异,使得珠三角河网水域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具有复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探讨影响其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1月在珠江河网(112.18°E~113.51°E,22.38°N~23.17°N)采集表层水样,借助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运用16S rDNA扩增子技术研究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使用R(3.5.2)软件包以及SPSS进行统计分析及作图.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珠江河网丰度较高的门类,细菌群落优势种群依次为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具有较高的菌群多样性(两次样品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6.78±0.29、6.23±0.71), NMDS分析表明,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γ-变形菌纲(P<0.05)、放线菌纲(P<0.05)以及α-变形菌纲(P<0.01)的丰度显著正相关,pH与放线菌纲(P<0.05)、α-变形菌纲(P<0.01)的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P<0.01; Simpson:P<0.01)显著负相关,溶解氧与α-变形菌纲的丰度显著负相关(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温度、pH是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