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深耕犁的性能试验与研究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阐述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研制的翻转超深耕犁的结构特点和作业机理.【方法】用数据采集器收集了悬挂点所受拉力,经过软件处理显示了实时曲线,了解深耕作业时各悬挂点的受力变化情况.【结果】通过田间试验表明,翻转超深耕犁犁耕深度可达85cm以上,耕深稳定变异系数小于10%,土垡破碎率大于75%,植被覆盖率大于85%,工作可靠性均可达80%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结论】试验证明该型犁具有作业效率高、稳定性好、结构坚固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超深耕作业机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育性恢复基因Rf_1和抗虫Bt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聚合选择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383R与转Bt基因的抗虫棉品系72-72(轮回亲本)回交产生的BC3群体,利用与CMS恢复基因Rf1紧密连锁的2个EST-SSR标记和Bt基因特异引物展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棉花育性恢复基因Rf1和抗虫Bt基因进行聚合育种。结果表明,检测出15个恢复基因纯和且含有Bt基因的单株(RfRf Bt),同时检测出35株杂合态(Rfrf Bt)植株,为培育恢复基因和转Bt基因的抗虫棉恢复系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温度对凡纳滨对虾理化性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凡纳滨对虾分别在-5℃、-18℃、-35℃、-60℃进行贮藏,分析虾肉新鲜度、解冻损失率、质构性能的变化,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凡纳滨对虾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35℃、-60℃下贮藏,虾肉解冻损失率低,质构性能保持较好,但-5℃保鲜期短,30 d已不可食用。在-18℃下冷冻贮藏,新鲜度保持良好,但解冻后汁液流失严重,虾的质构性能下降较明显。在-35℃与-60℃C下贮藏,虾肉品质差异不大,均能够长时间保持虾新鲜度。由于在-60℃下贮藏对设备和操作要求都很高,且能耗大,因此凡纳滨对虾在-35℃下贮藏较为理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邻苯二甲酸酯类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计算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T1)及2个衍生分子T2、T3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三氯甲烷、甲醇、乙醇及乙腈为致孔剂,运用量子化学方法模拟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能量及复合反应的结合能ΔE,以及单体与模板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化能。结果表明,APTES与T3以1:1摩尔比结合时形成更为稳定的复合物,最大结合能达到103.6 KJ·mol~(-1);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在三氯甲烷中的溶剂化能最小,因此三氯甲烷更适合作为溶剂。通过模拟计算,有助于揭示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原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类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位测定滴灌棉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运移特征
《干旱区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素对作物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氮肥的施用量逐年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氮盈余量保持在3.60×10~6~5.46×10~6t·a~(-1)。氮肥的利用不但决定作物的长势,同时对环境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对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进行原位测定,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迁移、淋溶和转化等动力特性。研究表明:1埋置土壤中的离子树脂解吸液中各养分的含量均在合理的常规化学检测范围内。2在棉花生育期内,施肥和棉花生长对土壤硝态氮影响较大,施肥会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的含量,而在棉花出苗80 d前后土壤硝态氮有明显亏缺。3滴灌棉田土壤铵态氮的含量较低,其时空变化较为复杂,无明显规律,作为施肥参考作用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野生蘑菇近红外识别模型
《食品与机械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野生蘑菇识别的新方法。使用FieldSpec3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对包括野生蘑菇在内的13种蘑菇进行漫反射光谱采集,通过对光谱的分析,得出1 483,1 727,1 930,2 100,2 180,2 310nm为样品中多糖、蛋白质、脂肪的特征吸收峰,且野生蘑菇中3种成分的相关基团近红外特征吸收峰显著地高于其它蘑菇。将以上6处波长的吸光率作为输入变量,建立支持向量机识别模型,取RBF核,优化后惩罚因子C=2 048.0,核参数γ=0.031 25,该模型对未知样本正确识别率为95.3%。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少量波长处的特征吸收差异,建立支持向量机识别模型可以很好地对野生蘑菇进行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残膜回收机起膜铲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起膜作业是残膜回收的重要环节,针对现有残膜回收机起膜装置存在可靠性低、起膜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滑刀式起膜装置。通过对起膜铲起膜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了导曲面参数方程和主要结构参数。以起膜铲间距、机具作业速度、入土角为试验因素,以起膜率为响应值,利用Design-Expert 8.0.2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响应面分析,得出各因素对起膜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入土角、起膜铲间距、机具作业速度;建立了起膜率与入土角、起膜铲间距和机具作业速度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采用非线性优化计算方法,对起膜铲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起膜铲间距为220 mm,作业速度为1.0 m/s,入土角为30°时,起膜率理论最大值为93.8%,验证试验表明该参数下的起膜率为91.3%,理论值与试验值误差为2.5%,验证了回归模型的正确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墒补灌对新疆春玉米产量和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北疆绿洲区滴灌春玉米的高产栽培水分管理模式,以‘郑单958’(ZD958)和‘垦玉2号’(KY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控墒补灌对滴灌春玉米大喇叭口期(V12)至蜡熟期(R5)叶片SPAD值以及灌浆期(R3)穗叶色素、光合和荧光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墒度过低或过高均会显著(P<0.05)降低V12-R3期叶片SPAD值,R5期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上.灌浆期土壤墒度<75%时玉米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显著下降,但土壤墒度>85%时差异并不显著;土壤墒度<75%时玉米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及气孔导度(g_s)显著下降,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上升,但土壤墒度>85%时并未观察到gs的降低.土壤墒度过高或过低均可显著降低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活性(F_v/F_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q_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 ETR)等荧光参数,热耗散量子比率(F_o/F_m)、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升高;通径分析发现,Pn降低主要由Fv/Fo和r ETR的下降导致,最终表现为产量的降低.这表明各生育时期土壤墒度保持在V6>60%、V12>70%、R1>75%、R3>80%、R5>65%是本地区滴灌春玉米获得高产的最佳水分管理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hWRKY44基因在烟草中遗传转化及功能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验证GhWRKY44(登录号:KJ801807)基因在烟草异位表达后的功能,构建了Ca MV35S启动子调控、Nos为终止子的棉花抗枯萎病相关基因(GhWRKY44)的过表达载体;电击法将其导入农杆菌GV3101,菌液PCR筛选鉴定阳性菌株,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T0转化植株经卡那霉素筛选、PCR检测后,随机从转基因T0中选取5株进行RT-PCR检测,均为阳性株,说明GhWRKY44基因不仅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而且还能正常转录。对过表达GhWRKY44基因的转基因烟草T1株系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情况下,PR5和NPR1的表达量在转GhWRKY44株系中明显增加,枯萎病菌侵染后,在转GhWRKY44株系中,PR1a、PR2和NPR1的表达量迅速增加,明显高于野生型株系,而PR5的表达量则低于野生型株系,说明该目的基因能在烟草中异位表达并能激活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但其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烟草 GhWRKY44 遗传转化 病程相关蛋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病田和无病田棉花根组织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
《棉花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黄萎病菌侵染条件下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以不同时期健康棉株和感染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棉株根部组织为材料,提取样品总DNA,扩增内生细菌16S r DNA的V3可变区,将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并对21个优势条带进行切胶回收、克隆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发病棉株和健康棉株样品可以聚成2大类,一是苗期和蕾期的根部样品,二是初花期和结铃期的根部样品;感染黄萎病棉株内生细菌种类多样性下降;BLAST比对结果发现21个克隆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知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很高(99%~100%),绝大多数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总克隆序列的80.95%,其他不可培养细菌占19.05%。说明黄萎病菌的侵染能明显影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