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个橡胶树咖啡酸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咖啡酸甲基转移酶(COMT)是木质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在植物抗逆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EST数据库,对组装后序列(Contig)检索并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克隆到一个橡胶树COMT基因,命名为HbCOMT1(GenBank登录号为GI:443908530)。该基因全长1926bp,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编码36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分子量为40.58kD,等电点为5.46,具有植物O-甲基转移酶的典型特征。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bCOMT1蛋白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和葡萄(Vitis vinifera)的COMT聚为一组,其他11种植物的COMT则另成一组。基因表达分析显示HbCOMT1在胶乳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片和树皮,花、芽中的表达量较低,种子中几乎不表达。同时,HbCOMT1基因在胶乳中的表达量随割次增加明显上升,显著受伤害诱导,受死皮调控,但对乙烯利应答不明显。本研究首次从橡胶树中克隆了一个COMT基因,了解了其基因结构与表达特性,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乳管的胁迫应答和排胶调控,为深入揭示该基因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橡胶树 咖啡酸甲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与表达特性 胁迫应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品系在广东抗寒前哨点寒害调研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中国北缘栽培的优良橡胶树主栽品种及橡胶树抗寒种质资源,以部分优良品种、试割高产无性系及引进的国外良种为参试材料,以抗寒前哨点大田鉴定的方式,于2010—2011冬春季对位于广东化州新华农场定植无性系寒害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抗寒品种93-114等品种表现较好,寒害级别在2级以下,海南主栽品种‘热研7-33-97’等品种有一定抗寒能力(3.46级);国内自主选育的品种总体较国外引种品种抗寒能力更强,同时参试品种在寒害期间所处的物候对其抗寒能力影响较大,不稳定的物候状态会明显加重寒害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DUS测试性状的选择——花序与果实部分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椰子》的测试性状,以5个椰子品种为材料,对花、果实的部分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数据采集,并比较这些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性状中,有19个数量性状在5个品种间有显著性差异,有3个质量性状在5个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22个性状可以考虑作为椰子DUS的候选测试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大力块根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牛大力块根cDNA文库,并对其进行了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原始文库滴度达6.17×107pfu/mL,重组率达90.9%,平均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3kb。利用该文库随机挑选了1728个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1571个有效的ESTs(expressed sequence tags,表达序列标签),序列的平均长度为641bp。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聚类拼接,得到1009个独立基因,其中169个独立基因具有分子功能注释,其余均为未知功能基因。169个具有分子功能注释的独立基因中,与蛋白结合活性和催化活性相关的基因分别达到了40%和33.5%;在药用代谢方面和参与根生长相关方面分别获得5个和9个独立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改良牛大力品质及研究牛大力根系的生长发育奠定了分子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海南番木瓜香气成分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番木瓜香气成分,考察萃取头类型、萃取时间、样品量和氯化钠添加量4个单因素对萃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头:50/30μm DVB/CAR/PDMS;样品量:6g番木瓜浆液;氯化钠添加量:3g;萃取时间:30min。将此条件下所得谱图与标准谱图比对分析,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0.82%,番木瓜主要香气化合物为甲苯(36.68%)、芳樟醇(33.55%)、异硫氰酸苄酯(7.04%)、顺式芳樟醇氧化物(2.56%)和氧化芳樟醇(1.4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Fiesta’和‘Altimo’离体繁殖体系的建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红掌新品种‘Fiesta’和‘Altimo’离体繁殖体系,本文以叶柄为试验材料,进行外植体消毒、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方法为50mg/L制霉菌素浸泡20min、70%乙醇浸泡30s、0.1%升汞浸泡5min、无菌水清洗6次,该方法处理的外植体污染率和褐化率均较低;综合考虑出愈率和愈伤活力,‘Fiesta’和‘Altimo’的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分别为1/2MS+6-BA1.00mg/L+2,4-D0.2mg/L和1/2MS+6-BA2.00mg/L+2,4-D0.10mg/L;最适分化培养基均为1/2MS(蔗糖25.00g/L)+6-BA0.50mg/L+2ip0.10mg/L+NAA0.05mg/L。本研究建立了红掌品种‘Fiesta’和‘Altimo’的愈伤诱导和再生体系,结果为种苗快繁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助剂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新型助剂LD-10与常用助剂NP-10、NP-4对土壤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采用自然土壤法和灭菌土壤法,研究了这3种助剂对土壤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自然土壤中LD-10、NP-10和NP-4对蚯蚓7 d半致死浓度w(LC50)分别为482.58、1 077.50和343.17 mg.kg-1,14 d的w(LC50)分别为438.38、984.64和316.65 mg.kg-1。在灭菌土壤中LD-10、NP-10和NP-4对蚯蚓7 d的w(LC50)分别为350.71、960.95和309.63 mg.kg-1,14 d的w(LC50)分别为320.24、745.99和274.76 mg.kg-1。在自然土壤和灭菌土壤中3种助剂对赤子爱胜蚓均为低毒,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NP-4、LD-10和NP-10,且3者在灭菌土壤中的毒性均明显高于自然土壤。
关键词: 助剂 半致死浓度(LC50) 赤子爱胜蚓 毒性
木薯MeSSSⅣ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是热带典型的高淀粉、抗逆、抗旱作物。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是植物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根据已发表的拟南芥SSSⅣ基因序列,通过同源比对从木薯AM560、KU50基因组中获得木薯MeSSSⅣ基因的cDNA序列以及该基因部分启动子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木薯栽培种KU50基因组DNA中克隆了MeSSSⅣ基因系列1 068 bp(该序列包含978 bp的启动子调控序列及90 bp的基因编码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启动子调控序中除含有典型的真核生物核心启动子区域外,还含有多个TATA-box、CAAT-box等启动子元件以及多种与脱水、激素和光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特别是发现CGACGOSAMY3、DOFCOREZM、SREATMSD、SURE等与糖信号相关的重要顺式元件,这些元件预示MeSSSⅣ基因的表达可能与糖信号相关。以上结果说明,MeSSSⅣ可能参与木薯多种代谢过程,其表达可能受多种调控因子的调节。
关键词: 木薯 MeSSSⅣ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糖信号元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