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西白鹅PIT-1基因的克隆及早期表达规律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皖西白鹅PIT-1基因全部编码区序列,探明该基因在皖西白鹅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该研究分别以成年皖西白鹅基因组DNA和垂体总RNA为模板进行PCR和RT-PCR扩增、测序;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分析皖西白鹅PIT-1基因在0周、2周、4周、7周、10周、15周和30周龄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获得了1 014bp的c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umber.FJ389720),其中编码区的长度为1 011 bp。同源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编码区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均在60.0%以上,与鸭的同源性高达97.2%,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禽类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86.0%以上。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初生时PIT-1基因在垂体内即有一定水平的表达;4周龄前性别间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7周龄后性别间的表达模式趋于一致,表达量下降;到10周龄以后又开始上升,并在15周龄以后趋于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I胁迫对马齿苋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码齿苋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14dNaCl胁迫处理对其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马齿苋幼苗的鲜重和株高在25mmol·L^-1NaCl胁迫时与对照尤显著差异,但其随着NaCl浓度的继续增加均显著降低,且其生物蹙受到的抑制早于株高.(2)NaCl胁迫下,马齿苋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增大,且两者的变化幅度随着NaCl浓度增加而增大.(3)NaCl胁迫下,马晦苋幼曲叶片的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0)、町变荧光(Fv)、恒态荧光(Fr)、恒态荧光与初始荧光差值(△Fv)、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降低,叶片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也在NaCl胁迫下降低,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则上升;在0-50mmol·L^-1NaCl胁迫下,幼苗叶片各荧光参数下降幅度小于其他高浓度NaCl胁迫.研究表明,在NaCl胁迫条件下,马齿苋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光抑制伤害,但在低浓度NaCI下能够较多地将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光抑制程度较低,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明裎减轻盐胁迫财枘株,乍陡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耐捕件.
关键词: 马齿苋 NaCl胁迫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Portulaca oleracea L. NaC1 stres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hotosynthes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盐胁迫下菊芋幼苗生理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NH4+/NO3-分别为4/1、1/1、1/4)的氮素营养和盐分胁迫耦合作用下菊芋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离子吸收运输。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大,而高浓度的盐胁迫却能明显抑制菊芋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在同一盐浓度下,提高硝态氮比例能够缓解盐胁迫对菊芋幼苗生长的抑制,促进菊芋幼苗鲜重和干重的增加;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菊芋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a+含量显著增加,而K+、Ca2+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提高硝态氮比例有利于菊芋幼苗对K+和Ca2+的吸收和向上运输,从而维持地上部较高的K+/Na+和Ca2+/Na+;在3种铵硝比的氮素营养处理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菊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细胞间隙CO2浓度则显著增加,提高硝态氮比例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菊芋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其中以铵硝比为1/4的氮素营养供应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相对较好,在100mmol·L-1NaCl处理下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铵硝比为4/1的氮素营养处理值的1.63、1.57、1.39、1.37、1.2倍,而胞间CO2浓度则减少了17%。因此相对于铵态氮来说,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盐胁迫下菊芋幼苗体内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平衡,促进盐胁迫下菊芋光合功能的改善,增强菊芋对盐胁迫的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性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含量的影响,探讨氮肥和多效唑调节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机制。【方法】以小麦品种烟农21和藁城890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不同时期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含量的影响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同品种条件下,与低施氮(225 kg.hm-2)处理相比,高施氮(300 kg.hm-2)处理降低了茎秆苯丙氨酸转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的活性,茎秆木质素含量、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降低。而喷施多效唑显著提高茎秆PAL、TAL和CAD的活性,木质素含量、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提高,倒伏面积和倒伏程度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抗倒伏指数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5);木质素含量与PAL、TAL和CA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4CL酶活性相关不显著。【结论】高施氮量处理降低了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和木质素含量,茎秆抗倒伏能力降低。而施用多效唑显著提高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和木质素含量,进而增强了茎秆抗倒伏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技术分析东北虎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6对家猫微卫星引物和4对苏门答腊虎微卫星引物,对东北虎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其中15对引物可以稳定扩增。这1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7个,共检测到8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53个。期望杂合度为0.585 0~0.841 3,平均为0.750 4;多态信息含量为0.512 9~0.821 7,平均为0.714 0。表明这15个微卫星位点在研究群体中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运用SPSS11.5软件对20只东北虎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清晰可见,除个别虎外,与系谱资料基本一致,在距离系数为5.988的水平上可聚为3类,A、B与C聚为1类,E、F与G聚为1类,D单独聚为1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新型叶色突变体的形态结构与遗传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所用水稻叶色突变体为自然突变,并命名为白淮稻7号,其叶色表型为绿-白-绿,且突变表型只有在移栽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损伤信号胁迫下才会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叶色转白前,突变体生长态势、叶色、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体超显微结构与野生型差异不大;叶色转白后,突变体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叶色转白前,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逐渐降解,基粒片层减少、基粒数量明显减少,且在成熟后突变体叶色黄化、植株变矮小。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该突变体与江西1587的F2群体为定位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分子标记L59.2-7和L64.8-11之间大约740.5kb的区间内。认为该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暂命名为GWG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出口专用胡萝卜引种筛选及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引进6个胡萝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筛选适合江苏省苏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胡萝卜品种。结果表明:红参、京红五寸两品种分别比当地对照品种透心红增产11.5%和8.1%,并且根形整齐、收尾好、个体大而匀称、色泽鲜亮、口感脆甜多汁,综合性状好,适宜鲜食和加工,在江苏省苏北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超级黑田五寸和新黑田七寸根形较好,个体大,大感脆甜,折合产量分别为63 550 kg/hm2和62 400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透心红增产6.0%和4.1%,增产显著,在江苏省肥水条件较好的地方具有较高的示范推广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节约型草坪百喜草应用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百喜草育苗移栽和种子直播建植的绿化草坪,与常规草坪品种高羊茅比较,百喜草建坪15年来明显具有抗逆性强、养护管理成本低、利用周期长的特点;采用盖播黑麦草可有效解决北亚热带地区百喜草冬季和早春枯黄的不足,可实现四季常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