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故城县二点委夜蛾防控技术的几个发展阶段及效果分析

基层农技推广 2023

摘要:二点委夜蛾聚集性强、暴发性强、隐蔽性强、危害重,防治难度大,连续几年呈偏重至大发生,严重影响夏玉米的生产安全。化学药剂防控阶段,采取喷雾、撒毒饵、撒毒土、灌药等措施,见虫防治,防效差,用药多,环境污染严重;综合防控阶段,采取深耕冬闲田、清除玉米播种行覆盖物,结合成虫诱控、幼虫喷杀,控制了危害,提高了防效;绿色防控阶段,大面积推广实施小麦秸秆细粉碎、机械灭茬、清理玉米播种行麦秸、麦秸捡拾离田,结合喷杀成虫、物理诱控等综合防治措施,加大防控力度,有效降低了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随着防控措施的不断改善,提高了防治效果,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农药减量增效,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防控技术 化学药剂 综合防控 绿色防控 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材组培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河北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从热处理、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超低温保存和其他方法 6个方面,对中药材组培脱毒技术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对中药材组培脱毒技术的优化升级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未来中药材脱毒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深入研究中药材组培脱毒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药材 组织培养 脱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银花黄萎病的病原鉴定及生防菌剂防控

植物病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年河北省金银花主产区发生了一种金银花新病害,本文针对此病害开展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盆栽试验完成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并确定金银花病原菌的生理型、生理小种和交配型.同时在田间条件下评价微生物杀菌剂"10亿芽胞/克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金银花新病害的防治效果.从金银花病株维管束中分离获得7个真菌纯培养物,柯赫氏法则证明这7株真菌均为金银花新病害的病原菌.显微观察发现这7株真菌的分生孢子梗均具轮状分枝,在培养基上均可形成微菌核,据此初步确定其为轮枝菌属真菌(Verticillium).rDNA-ITS序列比对和大丽轮枝菌特异性引物扩增证明这7株真菌均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进一步采用相关特异性引物扩增证明,这7株大丽轮枝菌均为非落叶型菌株、2号生理小种、MAT1-2-1交配型.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金银花黄萎菌还能够侵染棉花、茄子、马铃薯、向日葵等作物,在4种作物上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田间采用微生物杀菌剂"10亿芽胞/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穴施可有效减轻金银花黄萎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86.36%,增产11.7%.在我国首次报道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金银花黄萎病,"10亿芽胞/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可用于该病害的有效防控.

关键词: 金银花 病原鉴定 大丽轮枝菌 生理型 生理小种 交配型 致病性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条件下氮肥对优质小麦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冀中南地区优质小麦节肥增效的适宜氮肥用量,在2016—2019年3年定位试验基础上,于2019—2021年开展正式试验,以强筋品种师栾02-1、中强筋品种冀麦738、中筋品种济麦22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施氮处理水平0(N0)、60(N60)、120(N120)、180(N180)、240(N240)、300(N300) kg/hm~2,研究其对优质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特性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且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强筋小麦可以实现优质并高产;品种籽粒产量为济麦22>师栾02-1>冀麦738,产量在N180处理时增幅最大,该处理下氮素积累、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效率相对较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在N240和N30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累积峰在80、100 cm土层,分别为11.1、17.3 mg/kg;可以看出,在高施氮(大于180 kg/hm~2)处理下,土壤硝态氮残留明显增加,存在淋溶风险,可见,N180处理时基本维持土壤硝态氮的平衡。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环境效应,施氮量180 kg/hm~2左右为佳。

关键词: 优质小麦 施氮水平 氮素利用特性 土壤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岳阳红苹果在承德地区引种表现与分析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23

摘要:河北省平泉市尚泽果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岳阳红苹果新品种在承德地区栽培种植,并与当地的主栽、优势品种寒富进行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岳阳红表现出结果、丰产、品质优、易着色、适应性强和优良性状稳定等特点,适宜在承德地区栽培发展.

关键词: 苹果 岳阳红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柱前衍生化GC-MS技术探究紫苏叶与白苏叶的质量差异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紫苏叶与白苏叶化学成分差异,采用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紫苏叶与白苏叶的氨基酸、有机酸、糖类、酚酸类等多种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得到8个显著性差异化合物,分别为D-阿拉伯糖醇、D-果糖、D-半乳糖、D-葡糖醇、D-山梨糖醇、咖啡酸、麦芽糖、迷迭香酸,其中D-果糖、D-葡糖醇、咖啡酸、麦芽糖、迷迭香酸在紫苏叶中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苏叶。上述结果表明紫苏叶与白苏叶中的多种类型非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为不同种质紫苏叶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关键词: 紫苏叶 白苏叶 柱前衍生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含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夏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北地区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夏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大豆品种冀豆17为供试材料,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大河试验站设置不同的氮磷钾用量水平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夏大豆收获期土壤养分含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期0~20 cm土层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7.55~9.62 mg·kg-1、14.0~27.2 mg·kg-1、139~218 mg·kg-1;与缺素处理相比,施氮、磷、钾使0~20 cm土层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6.8%~25.2%、34.3%~93.6%、18.7%~62.6%。土壤速效氮含量较低时,施氮使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5.6%~43.8%、13.7%~42.8%和12.2%~29.4%,且大豆产量与施氮量(0~195 kg·hm-2)显著正相关;施氮使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1.31%~3.39%、脂肪含量降低2.55%~3.40%,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时,施磷和钾使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分别增加7.57%~10.3%、2.70%~6.31%、1.56%~4.34%和1.06%~1.69%、1.83%~7.34%、6.03%~6.81%,大豆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磷、钾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大豆 氮磷钾水平 土壤养分 产量构成要素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肝清方对NAFLD小鼠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成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脂肝清方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其抑制肝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40 只小鼠饲喂高脂饲料 8 周建立NAFL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1.95 mg/kg)和脂肝清方高、中、低剂量组(2.75、5.5、11 g/kg),每组 8 只;另取 8 只为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干预8 周,给药期间继续给予对应饲料喂养.给药前后测定小鼠体质量及葡萄糖耐量,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 TC、TG、HDL-C、LDL-C、ALT、AST、C-Peptide、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HE和PAS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并行NAS评分,TUNEL染色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组织 Bcl-2、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肝组织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IR指数、OGTT AUC、血清TC、TG、HDL-C、LDL-C、ALT、AST水平和肝组织caspase-3、Bax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P<0.01),血清INS、C-Peptide水平和肝组织Bcl-2 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P<0.01),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脂滴堆积并伴炎性细胞浸润,NAS 评分和 TUNEL 阳性荧光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和脂肝清方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P<0.01).结论 脂肝清方可以调节NAFLD小鼠的糖脂代谢,改善IR,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脂肪肝及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肝组织Bcl-2表达,下调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有关.

关键词: 脂肝清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糖脂代谢 凋亡 Bcl-2 Bax caspase-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降雨桃园病虫害防控措施及建议

河北果树 202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CR和巢式PCR技术的玉米南方锈病早期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巢式PCR方法,快速检测处于病害潜育期的玉米叶片内的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为玉米南方锈病(southern corn rust)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多堆柄锈菌ITS区序列,在其变异区设计3条多堆柄锈菌特异性检测引物NX471-F、NX255-F和NX255-R,建立以NX471-F与真菌ITS区通用引物ITS4为外侧引物,NX255-F/NX255-R为内侧引物的巢式PCR。采用20μL扩增体系:Ex Taq DNA聚合酶(5 U·μL-1)0.15μL、10×Ex Taq Buffer(Mg2+plus)2μL,d NTP Mixture(各2.5 mmol·L-1)1.6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1)各0.3μL,DNA 1μL,14.65μL ddH2O。扩增程序:利用外侧引物NX471-F/ITS4进行第一步PCR扩增,95℃预变性7 min;95℃变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45 s,30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将扩增后的产物稀释20倍,取1μL用作第二步PCR的扩增模板,然后以内侧引物NX255-F/NX255-R进行第二步PCR扩增,95℃预变性7 min;95℃变性30 s,66℃退火30 s,72℃延伸26 s,30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同时选用内侧引物进行常规PCR扩增,扩增体系同巢式PCR,扩增程序除循环数为38,其余程序同巢式PCR的第二步PCR检测。在此条件下对多堆柄锈菌、高粱柄锈菌(Puccinia sorghi)、青杨叶锈病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和7种玉米常见病原菌进行特异性检测,对不同梯度多堆柄锈菌基因组DNA和3种人工接种病叶进行灵敏度检测。【结果】巢式PCR检测体系仅在检测多堆柄锈菌时,产生了255 bp的目的条带,其他菌株均未扩增出目的条带。巢式PCR检测体系对多堆柄锈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0 fg·μL-1,是常规PCR检测体系灵敏度的500倍。当1 g人工接种病叶含500—2.5×10~4个多堆柄锈菌夏孢子时,常规PCR和巢式PCR检出阳性率分别0和85.71%,巢式PCR可检测出的夏孢子个数最少为1 000个;当1 g人工接种病叶中含1—7个夏孢子堆时,常规PCR和巢式PCR检出阳性率分别76.19%和100%,常规PCR可检测出的夏孢子堆个数最少为2个,巢式PCR可检测出1个及以上夏孢子堆;当1 g人工接种病叶中含1—7个侵染点时,常规PCR和巢式PCR检出阳性率分别14.29%和66.67%,检测出的侵染点个数最少分别为6个和3个。【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以NX471-F/ITS4为外侧引物,NX255-F/NX255-R为内侧引物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可快速、高效、准确检测玉米叶片中潜伏期的多堆柄锈菌。

关键词: 玉米南方锈病 多堆柄锈菌 常规PCR 巢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