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秸秆粉碎集中全量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玉米秸秆量大,生产应用的还田机具还田深度浅,存在影响后续播种、出苗质量、病虫害发生率高和深层土壤“碳饥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秸秆粉碎集中全量深埋还田机,可一次完成秸秆捡拾、粉碎、输送、深松开沟、集中遁注掩埋和碎土镇压等作业,在有效减少土壤扰动下能够将多行站立或粉碎后秸秆集中埋入地表下一条深380~400 mm的沟内。阐述了秸秆粉碎集中全量深埋还田机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对秸秆螺旋输送装置、抛压风机、深松开沟遁注装置和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与计算,初步确定了螺旋输送装置与抛压风机转速、风机出料口尺寸和遁注体截面形状参数,并对抛压风机与遁注体腔体内部进行了流场模拟分析与验证。按照设计要求对秸秆粉碎集中全量深埋还田机进行了试制,并进行了机具性能与大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3 km/h时,秸秆捡拾率为90.8%,开沟深度与秸秆掩埋深度均值分别为394 mm与200 mm,开沟深度与秸秆掩埋深度稳定性系数分别为97.4%和92.5%,各项指标与设计值相符,且满足农艺要求。同时大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集中深还田与传统还田相比,0~200 cm土壤贮水量提高29 mm, 20~40 cm土层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养分含量分别增加7.14 g/kg、0.59 g/kg、1.53 mg/kg,有效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了深层土壤肥力与贮水能力。


基于GYT双标图分析对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科学准确地对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为品种合理布局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技术对2020—2021年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22个参试品种的籽粒产量与生育期、收获时籽粒含水量、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穗长、穗粗、秃尖,穗粒重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的组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差分析表明,被测农艺性状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除穗粗、突尖长度和穗粒重等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中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籽粒产量、生育期、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穗粗、秃尖和百粒重等性状环境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倒伏率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百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突尖长度呈负相关。根据参试品种的理想指数筛选出衡玉868、邯玉1806和宿单908等为产量-性状组合表现优良的品种,同时也鉴别出陕单685、敦玉291、邯玉17-6601和邯玉573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差,对照品种郑单958表现一般。衡玉868较其他参试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展现出绝对的区域产量优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与GT双标图相比, GYT双标图显示出前2个主成分解释的变异比例较高、拟合度较好、分析结果可信度较高等优点。本研究运用GYT双标图技术对黄淮海夏玉米参试品种进行品种产量-性状特性分析,为本区玉米品种综合评价提供借鉴,也为其他作物品种多性状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GT双标图 GYT双标图 理想指数 夏玉米 产量-性状组合


提高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芽胞耐热性的技术研究
《农药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芽胞耐热性直接影响芽胞杆菌类生防细菌干粉原药的生产效率和成本.为开发提高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 的芽胞耐热性技术,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通过热处理诱变和变温诱变,获得芽胞耐热性提高的诱变菌株BBW-11.与野生型菌株PHODG36 相比,诱变菌株BBW-11 的芽胞存活率提高 55.0%,且在菌落形态、生物膜形成、生长动态和抑菌作用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诱变菌株BBW-11 适宜的保护剂和处理条件,并建立耐热性菌株BBW-11 + 0.5%蔗糖+ 55℃处理 0.5 h的提高PHODG36 菌株芽胞耐热性的技术,芽胞存活率比未处理的诱变菌株BBW-11 提高了 2.3 倍,比野生型菌株PHODG36 提高了 2.8 倍.综上,本研究建立了提高PHODG36 菌株芽胞耐热性的技术,可为该菌株干粉原药的喷雾干燥工艺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电驱动自走膜上打孔精量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部分北方地区采用起垄全膜覆盖集雨保墒种植的模式,为解决膜上精密机械化播种问题,设计了一款以农村常用电动车蓄电池为动力的电驱动自走式膜上打孔精量播种机,要求打孔时不能刮膜,且播种深度和株距符合农艺要求.同时,利用三维软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分析,介绍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经河北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该机具检测,结果表明:空穴率为1.67%,穴粒数合格率为98.3%,穴距合格率为93.3%,采光面机械破损程度为39.6mm/m2,满足膜上播种作业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要求.


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现代农村科技 》 2023
摘要:“十三五”时期,安国市以中医药为特色的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全产业链优势不断凸显,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繁荣发展,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对标“十四五”时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全域统筹,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中医药特色产业,着力建设国家级现代中医药产业创新聚集之都。


引进大白菜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中国瓜菜 》 2023
摘要:为了给大白菜新品种选育、种质改良和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表型数据参考,通过调查和图像分析技术汲取了 138 份国内外大白菜种质资源的 32 个表型性状数据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2 个性状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 3.64%~52.82%、0.69~2.09、0.68~1.00,平均值分别为 33.73%、1.69 和 0.88,其中叶色变异系数最大,株高和最大外叶主叶脉多样性指数最大;荷兰引进材料以叶色浅绿、叶球筒形合抱为主,北京和河北 2 地种质表型具有多样性;经主成分分析将 32 个性状归为 10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 72.70%,其中叶球的 6个连续性性状和结球期最大外叶的 6 个连续性性状分别居于第 1 和第 2 主成分;聚类分析将 138 份材料聚为 5 类,经过典型特征性状分析可分别归纳为小株型、小外叶型、高产型、叶球松散型和大株型.综上所述,引进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可进一步应用于大白菜种质资源创新.
关键词: 大白菜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梨园土壤真菌群落垂直分布及功能预测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梨园土壤真菌群落垂直分布差异、阐明真菌与土壤关系,为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质量提供依据,本试验以12年梨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5~15、15~25、25~35 cm土层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及高通量测序,解析土壤营养变化趋势、真菌垂直分布情况及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增加,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逐渐降低且变化速率逐渐减缓;OTUs逐渐减少,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Chao 1指数、ACE指数逐渐降低。由PCoA分析及Tukey检验可知: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物种差异逐渐加大,5~15 cm与25~35 cm土层间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土壤真菌门类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属类以镰刀菌属(Fusarium)、被孢菌属(Mortierella)、产油菌属(Solicoccozyma)为主,子囊菌门、镰刀菌属在25~35 cm相对丰度最大,被孢霉门、担子菌门、被孢菌属在15~25 cm相对丰度最大,产油菌属在5~15 cm相对丰度最大。通过t-test分析可知:5~15 cm与15~25 cm差异物种以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产油菌属为主,5~15 cm与25~35 cm差异物种以子囊菌门、镰刀菌属为主,15~25 cm与25~35 cm差异物种以瓶毛菌属(Lophotrichus)为主。土壤真菌功能以腐生、病原-腐生营养类型为主,15~25 cm相对丰度最大。相关性分析中:罗兹菌门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正相关;腐生营养型与真菌门类相关性较强。综上,土壤深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真菌群落多样性关系密切;土层越深,真菌多样性、稳定性、均一性降低,差异增加。


河北中南部地区苹果幼果期管理措施
《河北农业 》 2023
摘要:近几年灾害气候呈增多趋势,冬季干燥夏季炎热,春季气温与常年相比也偏高。这直接导致农作物的物候期明显前移,特别是苹果的物候期已经连续3年前移1个星期左右。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是苹果的主产区,尤其应注意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抵消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苹果全年管理的重要时期在幼果期,往年的幼果期在5月上中旬,如今已前移到4月下旬,该阶段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苹果的质量和产量。本文重点介绍两项幼果期的管理措施——疏果和套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