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用生物炭对梨园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施用生物炭对梨园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以及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持续影响,在河北省晋州市黄冠梨试验基地进行连续4a的定位试验,以不施用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设置生物炭0.45(B1),0.90(B2),1.35(B3),1.80 kg/m2(B4)4 个处理,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电导率以及pH值的影响,并探究对黄冠梨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如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单果质量),为河北省黄冠梨园的高效施肥提供依据.连续4a施用生物炭使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土壤表层(0~20 cm)的有机质含量、速效磷、速效钾及pH值有所上升,且生物炭对表层(0~20 cm)的影响大于20~40 cm土层.在B3 处理时对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最佳.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呈下降趋势,B2、B3 处理对黄冠梨品质的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生物炭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梨果品质的影响,以0.90~1.35 kg/m2 为适宜施用量,考虑生物炭的经济成本,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用量为0.90 kg/m2.


不同粒用高粱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 2023
摘要:干旱严重限制了高粱的生长发育,高粱苗期抗性是关键时期,筛选苗期抗旱强的品种对高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8种不同高粱品种为材料,在室内进行正常灌溉和150 g/L PEG6000浇灌模拟渗透胁迫处理试验,测定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地上鲜种、地上干重、根冠比及叶绿素相关荧光参数等12个性状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在PEG胁迫下,不同高粱品种的性状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为4个因子,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0.871%.根干重、地上鲜重、根鲜重、Fv/Fm和地上干重是决定第一主成分的主要性状,贡献率为36.004%.供试高粱品种的综合得分为0.242~0.810,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抗旱性最强的品种为28B和101B,冀乡酿3号的抗旱性最差.此外,筛选出了根鲜重和地上鲜重2个可以作为评价高粱苗期抗旱性的主要性状指标.本研究结果为高粱抗旱育种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支持.


基于单宁含量的核桃涩味评价体系初建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以121份核桃种质资源为试材,根据感官评价将其分为不涩(0级)、稍涩(1级)、较涩(2级)、涩(3级)4个涩味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单宁含量,以此结果为标准建立核桃果实的涩味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单宁含量在121份核桃资源中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单宁含量与涩味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0.682.单宁含量在不同涩味等级核桃间存在显著差异,3级核桃的单宁含量最高,平均可达12.14 mg/g,显著高于其他等级核桃的单宁含量,0级核桃单宁含量最低,平均只有4.99 mg/g,显著低于其他等级核桃的单宁含量.初步建立核桃涩味评价体系:当单宁含量(x)≤6 mg/g时,涩味等级一般为0级;当6


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重在调动农民积极性
《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 》 2023
摘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首位,这既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需要,更是与二十大报告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相呼应,是对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再部署再落实。粮食丰收,全局主动。面对当前复杂动荡的经济形势,粮食丰收为稳物价稳预期增信心、稳定宏观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特别是对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人的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是生产主体,在价值创造中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最具能动性和决定性的因素。


盐碱地枸杞丰产栽培技术
《河北林业 》 2023
摘要:枸杞为茄科枸杞属多年生灌木,耐盐碱、耐贫瘠、抗旱、抗寒、抗风沙特性,是集盐碱地改良、防治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兼用优势树种。本文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盐碱地枸杞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丰产、优质、抗病品种。可选择河北血杞、宁夏枸杞、新疆枸杞作为优良栽培品种。2种苗繁育枸杞种苗繁育主要包括种子育苗、扦插育苗、根蘖育苗。2.1种子育苗2.1.1育苗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土层深厚的砂壤土育苗。入冬前施入腐熟农家肥,施肥后及时深翻,耙平地面。


60Co辐射对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影响及特异突变体创制
《作物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辐射诱变是作物育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绿豆诱变育种研究相对落后。用300、400、500、600、700Gy 5个剂量的60Co辐射处理籽粒大小不同的冀绿10号、冀绿15和V1128 3个品种的干籽粒种子,分析后代出苗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并对后代材料进行突变体选择。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剂量60Co对不同籽粒大小的绿豆品种有不同的辐射效果,其中,对大、中籽粒品种冀绿10号和冀绿15的出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小籽粒品种V1128的出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剂量辐射对绿豆后代营养体性状中主茎分枝数影响最大,使单株荚数和产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但对荚长和单荚粒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后代连续选择,获得了无分枝、雄性不育及荚型特异等稳定遗传的变异材料。可为绿豆辐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创新的变异材料可供今后遗传研究及育种利用。


滨海地区不同茶菊品种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滨海地区栽培应用的茶菊品种,测定比较了10个茶菊品种的植株、叶片及头状花序相关的13个农艺性状和3种有效成分,并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其在滨海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茶菊品种农艺性状间存在差异且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20.02%~65.87%之间;各品种绿原酸含量在0.55%~1.32%之间,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在0.67%~2.24%之间,木犀草苷含量在0.13%~1.38%之间。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77%,叶长、叶宽、叶片重、花径、花瓣数、花瓣层数及木犀草苷含量等指标可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对10个茶菊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贡黄菊’‘金丝皇菊’‘晓起皇菊’和‘玉台1号’综合表现较好,在滨海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茶菊资源在滨海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代谢组学的板栗叶片功能性物质筛选与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板栗叶片中的功能性物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对4 个板栗品种的成熟叶片进行了检测,结合ChemicalBook、化源网、相关药典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功能性物质,并对重点关注的18 种次生代谢物在不同品种间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叶片中共检测到673 种次生代谢物,包括黄酮、酚酸、生物碱、鞣质、萜类、木质素和香豆素等.PCA和聚类分析表明,燕山早丰和燕奎品种的次生代谢组学轮廓差异较小;对分类贡献率较大的次生代谢物是根皮素、香蜂草苷、柳匍匐次苷、熊果苷、肉桂酸、没食子儿茶素、原花青素B1 等,表明代谢组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板栗品种的一种重要依据.筛选出功能性次生代谢物共202 种,包括51 种酚酸、24 种生物碱、83 种黄酮类、21 种萜类、14 种木质素和香豆素以及 9 种鞣质,其中原儿茶酸、山楂酸、熊果酸、鞣花酸、绿原酸、扁蓄苷、山柰酚-7-O-葡萄糖苷、槲皮素、绣线菊苷、紫云英苷、甜菜红苷、银锻苷、香蜂草苷、白麻苷等活性物质在叶片中含量较高,为板栗叶片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