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双壳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

分析化学 201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比较10%KOH和30%H_2O_2消解体系,建立了分离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前处理技术,采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μ-FT-IR)和体式显微镜实现了微塑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用于检测栉孔扇贝和紫贻贝中的微塑料。结果表明,10%KOH消解体系的消解效率较高,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和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加标回收率为96.7%~98.6%,方法精密度较好,相对标准偏差≤3.2%,能够满足检测要求。检测了青岛5个大型水产品市场采集的市售栉孔扇贝(50个)和紫贻贝(50个),以及野生紫贻贝(15个)中的微塑料,贝类中微塑料的个体检出率达80%以上,野生贝类中微塑料的个体检出率仅为40%。不同市区市售栉孔扇贝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变化范围为5.2~19.4个/个体和3.2~7.1个/g(消化系统组织湿重),不同市区市售紫贻贝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变化范围为1.9~9.6个/个体和2.0~12.8个/g,其中,市售紫贻贝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1.9个/个体,3.17个/g)高于野生紫贻贝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0.53个/个体,2.0个/g)。在贝类中分离到纤维、碎片和颗粒3种形状的微塑料,其中,纤维状微塑料的丰度最高且平均粒径最大。不同市区贝类消化系统中的微塑料随着粒径增大,数量呈递减的总体趋势,其中,小于500μm的微塑料占微塑料总量的26%~84%。贝类中丰度最高的微塑料的聚合物成分是赛璐玢(Cellophane,CP),其次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本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对样品中微塑料损害低等优点,适用于海产品中微塑料的检测分析。

关键词: 微塑料 双壳贝类 消化系统 微塑料污染 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科技

中国科技奖励 2018

摘要: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他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盖牵涉的领域众多,需要把气候、环境、资源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把近海和远洋深海统筹起来考虑。近年来,我国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海沉积物元素现场测定及方法对比研究

分析化学 201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Epsilon 3~x系列小型台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采集的印度洋深海沉积物样品进行现场元素分析,并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两种仪器的实验室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种主量元素(Al、Mg、Fe、K、Ca、Mn、P、Ti)和16种微量元素(Ba、Sr、V、Zn、Zr、Co、Ni、Cu、Ga、Rb、Y、Nb、Mo、Nd、Pb、Th)分析数据的一致性良好,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主量元素除Al,微量元素除含量低于30 μg/g的Ga、Nb、Th外,相关系数都大于0.9;同时,对部分元素在不同浓度范围下的平均相对偏差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小型台式EDXRF现场测定值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这为大洋现场调查中及时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重要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深海沉积物 现场元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学考察船队共享航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2018

摘要:科学考察船队共享航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科考船队的综合管理效能,进而降低船舶运行成本、实现平台内航次资源利用最大化。本文结合国内科学考察船队航次共享的现状和需求,提出科学考察船共享航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为健全和完善科学考察船队共享航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科学考察船 航次共享 管理信息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探析

中国水产 2018

摘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是提高水产品安全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对国内水产大省可追溯体系工作建设开展情况进行调研,肯定了部分地区在体系建设工作中其硬件系统、标签技术等工作落实成效显著,同时也提出可追溯体建设工作仍需要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等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仔虾盐度耐受性及遣宜盐度研究

齐鲁渔业 201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基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案件防控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8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金融行业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商业银行中,其经营是否良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操作风险,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今天,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迅速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的并存的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操作风险,重点介绍商业银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对策 风险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非参数方法估计山东半岛南部海域秋季游泳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减少渔业资源物种丰富度观测的偏差,以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为例,根据2016年10月对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Chao、一阶刀切(Jackknife1)、二阶刀切(Jackknife2)和自助法(Bootstrap)4种非参数方法估算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并探讨了影响非参数方法估算的因素及非参数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4种非参数方法估算鱼类群落物种数目呈现出Jackknife2>Chao>Jackknife1>Bootstrap,依次为265种、248种、235种、206种;不同估算方法的标准差范围有较大差别,Chao最大,Jackknife居中,Bootstrap最小。通过MDS多维标度排序将该海域划分两个群落,两群落物种数有显著差异,群落Ⅰ物种数目估计值为250种、238种、219种、191种,群落Ⅱ物种数目为86种、100种,4种非参数估算方法在不同群落表现基本一致。综合比较不同群落的物种估算结果,认为采样强度是影响4种非参数估计方法表现优劣的主要因素,采样充足是使用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前提。本研究为不同采样努力量下物种丰富度的比较提供了方法参考和比较标准。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Bootstrap 二阶刀切法 抽样强度 物种累积曲线 估计方法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球的层圈结构与穿越层圈构造

地质论评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1906年发现地核到20世纪60年代,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矿物物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具有物理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层圈结构,并根据全球地震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建立了初始参考地球模型。1967年提出的板块构造理论假定刚性的岩石圈板块在塑性的软流圈之上发生运动,在洋中脊不断形成的洋壳逐渐在海沟俯冲,由于板块是刚性的,变形将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板块构造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大洋岩石圈的形成和消亡、火山和地震活动带的分布以及全球构造格局,给地球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尚未解决板块运动的起源和驱动力、大陆岩石圈的弥散性变形、大陆深俯冲等问题,因此大陆动力学成为对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补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板块汇聚边界,大洋岩石圈可以俯冲至地幔过渡带、下地幔,乃至核幔边界;而大陆岩石圈可以俯冲至150~300 km深度,然后相对低密度的陆壳物质快速折返形成含柯石英和微粒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带。地幔柱活动是是俯冲板块再循环的产物,不仅可以形成大火成岩省和洋岛玄武岩,还可以把俯冲到地幔过渡带的物质带回浅部,导致蛇绿岩中保留金刚石和深地幔矿物。因此,俯冲带和地幔柱不仅提供了穿越层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通道,也驱动了对地球宜居性至关重要的水循环和碳循环,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和动力学演化的重要窗口。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大陆动力学 俯冲带 地幔柱 层圈结构 壳—幔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物理视角看花岗质岩浆在非运移过程中的结晶分异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岗岩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研究花岗岩的演化对于理解现今地球大陆地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结晶分异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之一.然而,由于花岗质岩浆黏度高,为非牛顿流体,结晶分异在酸性岩浆中有效与否仍有争议.本文侧重物理分析方法,以此审视花岗质岩浆在非运移过程——在岩浆房中及岩浆就位后的结晶分异作用.通过物理计算及分析,我们认为,花岗质岩浆高黏度的特性使得一般的矿物颗粒在岩浆房中受阻沉降速度极小(~10~(-9)~10~(-7)m s~(-1)),因而在存在岩浆对流时,颗粒的堆晶过程将受到影响,岩浆成分趋于均一;当岩浆房演化至晶粥状态(结晶度F>~40~50%)后,岩浆对流基本停止,此时粒间熔体可通过颗粒的受阻沉降及压实作用挤出,汇聚成高硅熔体层.高硅熔体层可进一步形成高硅花岗岩、流纹岩.在岩浆房演化至不同程度时,晶粥体多期次的活化及岩浆的上侵可能形成成分变化的复式岩体.此外,以华南富锂氟花岗岩为代表的特殊花岗岩类,相对于一般花岗质岩浆具有更低的黏度和固相线,可能以结晶分异作用产生矿物组合及成分上的垂向分带.而侵入体中小尺度的成分变化结构不是重力分异的结果,流动分异或许起着关键作用.综合来说,花岗质岩浆能够发生结晶分异;高分异特征的高硅花岗岩及火山岩可能是酸性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而花岗岩可能是结晶分异形成的堆晶.

关键词: 花岗岩 结晶分异 岩浆对流 层状构造 Mush模型 高分异花岗岩 复式岩体 富锂氟花岗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