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粳稻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植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实验材料,对12个粳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9个蒸煮食味品质相关的QTLs,分布于除第8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50–16.47之间,加性效应值为–132.69–471.85,单个QTL贡献率为10.36%–73.24%。在第6染色体RM508–RM253区域检测到1个蒸煮营养食味品质多效性QTL簇,其中q AC6表型贡献率最大,解释73.24%的表型变异;在第10染色体PM166–RM258区域检测到2个与蒸煮食味品质相关的QTLs,分别是控制口感的q CTS10和综合评分的q CCS10。此外,检测到15个与RVA特征谱相关的QTLs,在第6染色体RM253–RM402区域检测到3个与RVA谱特征值相关的QTLs,表型贡献率均大于12%。这些定位结果将为粳稻蒸煮食味相关品质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粳稻 蒸煮食味 RVA特征谱 数量性状基因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PC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韭菜中50种农药残留

吉林蔬菜 2016

摘要:利用GPC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韭菜中50种农药残留。样品用1%乙酸乙腈震荡提取,经凝胶色谱净化,收集9~21min的流出液,在线浓缩近干并用乙腈∶水(1∶3)溶解定容至2ml,收集于2ml样品瓶中,过0.22μm滤膜,以Waters BEHC18色谱柱分离,采用多反应检测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加标水平为0.05mg/kg和0.1mg/kg时,回收率在65.2%~10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农药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准确度高、灵敏等优点,适用于韭菜中多农药残留检测。

关键词: 韭菜 凝胶渗透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在哈尔滨地区引种适应性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筛选适宜于高纬严寒地区种植冷季型草坪草品种,以9个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为试材,综合评定了各草坪草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坪用指标。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适应性、密度、质地、颜色和均一性等都表现良好,综合评价高,均适合在本地区种植,其中斗士和旗舰2个品种表现尤为突出,在建坪时可优先考虑。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适应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纤维素降解菌产酶活性研究与初步鉴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从环境中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并研究其产酶能力,从农村堆肥粪堆的底部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了1株纤维素降解菌NY06,进行了透明圈、滤纸崩解、CMC酶和FPA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菌株相比,菌株NY06处理的透明圈出现较早,透明圈更大,滤纸崩解效果更好;菌株NY06的CMC酶和FPA酶活的最大OD值分别为0.158和0.108,均大于对照菌株;经初步鉴定,菌株NY06为枯草芽孢杆菌。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透明圈 CMC酶 FPA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PH和Ug99SSR标记的筛选

菌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秆锈病是一种专化性很强的大区远距气传病害,曾造成多个小麦种植国家和地区的毁灭性损失,新的强毒力小种Ug99含有对Sr31等多个重要抗秆锈基因的联合毒性,对我国的小麦生产有巨大潜在威胁,因此,加强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的监测和鉴定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和关键环节。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为许多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分子标记技术在区分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方面显示了充分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25对SSR引物对7个小麦秆锈菌主要生理小种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特异引物对秆锈菌的扩增结果均呈现出丰富的多态性,秆锈菌的不同生理小种之间存在遗传差异。其中引物SSR180在21C3CPH中扩增出205bp的特异性条带;引物SSR6在Ug99中扩增出170bp的特异性条带,经过多次的重复试验,这些特异性条带均能够比较稳定地重复出现,说明引物SSR180和SSR6可用于小种21C3CPH和Ug99的特异性检测。

关键词: 小麦秆锈病菌 生理小种 分子标记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突变体库构建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突变体库是大豆农艺性状变异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选育新品种资源和大豆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综述了几种常用大豆突变体库的构建方法及其构建特点和应用范围,介绍了一些突变体库构建的新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这些新方法在大豆突变体库构建应用中进行了展望,为大豆育种实践和基因功能研究拓宽思路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诱变 突变体库 体细胞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深追可提高玉米对~(15)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15N示踪技术,探索不同追氮方式下玉米植株各组织器官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情况,为指导寒地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N0)、浅追施一次(S1)、深追施一次(D1)和深追施二次(D2)4个处理。分析了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以及肥料贡献和残留。【结果】氮肥深追施处理玉米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浅追,深追二次又显著高于一次(P<0.05);除茎外,深追二次玉米各器官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氮肥深追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量高于浅追,除茎和轴差异不显著外,根、叶和籽粒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P<0.05);深追处理15N标记氮素含量显著高于浅追(P<0.05),除穗轴外,其它器官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深追15N在玉米根和籽粒分配率高于浅追,在叶和轴内的分配率相反;深追一次15N在茎中的分配率高于浅追,深追二次则低于浅追。氮肥深追与浅追相比,氮素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了26.0%和14.1%(P<0.05);氮肥深追二次与一次相比差异也显著(P<0.05);土壤15N残留率深追二次和一次处理分别比浅追一次降低2.1%(P<0.05)和1.2%,氮素损失率分别减少了23.9%和12.9%(P<0.05),肥料氮素贡献率深追二次和一次分别提高了3.6%(P<0.05)和0.6%。【结论】氮肥深追可有效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素残留率,提高氮肥的贡献率,且氮肥深追二次好于一次深追。

关键词: 追氮方式 玉米 氮素吸收与分配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长效缓释尿素对大豆根腐病及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16

摘要:为了探明长效缓释尿素是否对大豆根腐病病情指数有影响,其影响是否是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试验于2014年在大豆鼓粒期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根部主要生理指标、大豆根腐病病情指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施用长效缓释尿素的处理病情指数最低,达到33.96%,其产量最高为2998.65 kg/hm2。在对影响大豆产量的根部参数的通径分析中可以看出,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的为地下鲜重的0.4649,说明其为最关键因子。根腐病病情指数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之一,但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长效缓释尿素主要是通过增加地下鲜重从而影响产量。

关键词: 长效缓释尿素 大豆根腐病 大豆疫霉菌 大豆镰孢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MP信号通路抑制剂影响猪胚胎细胞分化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抑制剂影响猪胚胎细胞分化,了解BMP信号通路是以BMP蛋白作为配体释放蛋白激酶调解钙离子的浓度,并在其他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下,最终形成转录复合物结合至靶基因的调控区域,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以发挥生物学效应。卵泡抑素在细胞外颉颃BMP信号通路,试验采用卵泡抑素作为BMP信号通路抑制剂研究胚胎细胞分化与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添加10 ng/mL、100 ng/mL卵泡抑素组的滋养层细胞(TE细胞)数和总细胞数显著高于未添加组、1 ng/mL组(P<0.05)。内细胞团(ICM)细胞以及TE细胞对于未来胚胎的发育至关重要,因为添加卵泡抑素并不会影响ICM细胞的发育,因此不会对此有太大影响,然而TE细胞却与胚胎着床有密切关系,增加TE细胞数意味着会加快胚胎的发育速度,也会增加着床的概率。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 胚胎 内细胞团(ICM)细胞 滋养层细胞(TE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仙客来在哈尔滨地区的引种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为报春花科仙客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兔耳花、萝卜海棠等,属球茎类花卉,因其花色丰富,花期长,寓意丰富,易于管理,深受人们的喜爱;仙客来性喜冷凉,不耐高温,在我国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广泛栽培及推广,近年来由于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延伸,哈尔滨地区也开始大量引进及栽培,从2005年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