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糙米挤压工程米生产工艺优化

粮油食品科技 2016

摘要: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自行研制的双螺杆挤压机和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螺杆转速、水分含量、模头温度以及干燥温度等操作参数对糙米挤压工程米质构特性和复水率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工艺参数是螺杆转速为350 r·min-1,水分含量为31%,模头温度为75℃,干燥温度为65℃,其质构综合评分为75.6,复水率为82.8%,表明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可改善糙米的口感和蒸煮特性,提高糙米的食用品质,因此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双螺杆挤压 糙米挤压工程米 响应曲面 质构综合评分 复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寡糖素水剂在水稻上应用试验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

摘要:把氨基寡糖素水剂,也就是所谓的海岛素运用在水稻上,进行小区之间的比较,全面观察海岛素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水稻的生长、加强抵抗性,进一步增加其产量,通过试验找到使用海岛素的科学方式。

关键词: 水稻 海岛素 现状 解决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中国种业 2016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电子信息化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化 农业经济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针对大豆种植效益栽培技术的研究

生物技术世界 2016

摘要:中国是大豆种植的主要国家之一,同时大豆也是我国农业经济中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大豆富含蛋白质等多种维生素,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在食物制作、油料加工行业,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本文将针对大豆种植效益的提升以及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大豆 种植效益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效率变化趋势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摘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分析了2005—2014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抑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对农业整体种植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开展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黑龙江省应通过开展规模化经营和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来促进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DEA模型 玉米 生产效率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孕穗期冷水胁迫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30份主栽水稻品种或品系为试材,在孕穗期设置17℃冷水灌溉处理(20d),以常规栽培管理为对照,分析冷水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水胁迫导致所有试材每穴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下降,并根据相对结实率将试材耐冷性分为1、3、5、7和9级,以7和9级最多,1级最少,分别占总材料的30%和10%。在冷水处理下,全部材料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粒叶比、收获指数、叶面积指数、剑叶叶基角、剑叶和倒2叶与倒3叶披垂度均下降,但高效叶面积率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冷水处理的相对结实率与收获指数(r=0.96**)、产量(r=0.91**)、粒叶比(r=0.84**)和干物质积累量(r=0.48**)的冷水反应指数(CR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群体生长率(r=0.44*)、净同化率(r=0.44*)和干物质积累比例(r=0.43*)的CRI显著正相关。综上,孕穗期冷水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在冷水胁迫下耐冷性极强品种(系)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粒叶比和收获指数对冷水反应迟钝,这是耐冷性极强品种(系)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形态特征和生理原因。

关键词: 寒地水稻 产量 相对结实率 冷水胁迫 干物质生产

白蛾周氏啮小蜂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白蛾周氏啮小蜂属膜翅目姬小蜂科,是美国白蛾的几种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1-2]。该蜂寄生范围广,寄生率高,能达到80%以上,雌雄性比大,约为44∶1~95∶1,每头蜂可以产卵680粒左右,具有寄生蜂的很多优良特性[3]。白蛾周氏啮小蜂将自身卵产在选择好的寄主蛹内,靠吸食寄主蛹的营养进行自身的生长发育,最终杀死害虫寄主,素有"森林小卫士"的美称。如今,白蛾周氏啮小蜂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美国白蛾,具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不同类型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类型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耐密植品种‘垦丰16’与常规栽培品种‘绥农14’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于盛花期(R2)和鼓粒期(R6)进行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和常规水分管理(对照)3个水分处理试验,测定其光合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2个大豆品种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质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之间的下降趋势存在差异。2个时期耐密植品种‘垦丰16’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叶面积下降与对照差异均为不显著和显著,而常规品种‘绥农14’叶面积下降为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耐密植品种‘垦丰16’在受到干旱胁迫后叶色值变化不明显,常规品种‘绥农14’在受到干旱胁迫下,叶色值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极显著下降,在轻度干旱条件下,耐密植品种‘垦丰16’和常规品种‘绥农14’与对照差异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R2期轻度和重度干旱条件下,耐密植品种‘垦丰16’单株粒质量下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和显著,而常规品种‘绥农14’则下降与对照差异显著和极显著,R6期‘垦丰16’单株粒质量下降与对照差异为显著和极显著,而常规品种‘绥农14’则均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从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质量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耐密植品种‘垦丰16’的抗旱能力强于常规品种‘绥农14’。

关键词: 耐密植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抗旱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与草地羊茅单混播根系生理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紫花苜蓿与禾草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以龙牧806、敖汉苜蓿、草原3号3个品种为试材,以草地羊茅为混播禾草,在我国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分别设置苜蓿单播区与苜蓿-草地羊茅混播区,调查苜蓿越冬率,测定苜蓿根系在秋末至翌年春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4项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苜蓿单混播越冬率表现不一;苜蓿与禾草混播效果好于单播,混播越冬率达到90%以上;草原3号与龙牧806单、混播越冬率差异显著,不同品种之间单播越冬率差异不显著。各品种单播区与混播区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气温下降而增加,翌年春,随气温回升而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在10月末达到最大值,平均含量为15.27%;草原3号和龙牧806单混播可溶性蛋白在10月末达到最大值,敖汉苜蓿单混播则是在11月中旬达到最高值;游离脯氨酸则在11月中旬达到最高值,且草原3号混播组合值最高,为21.84 mg·g-1。POD活性随温度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供试组合抗寒性大小依次为草原3号+草地羊茅>龙牧806+草地羊茅>草原3号>龙牧806>敖汉+草地羊茅>敖汉苜蓿。本研究结果为提高紫花苜蓿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草地羊茅 混播 越冬率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档案研究阶段划分与文献、专利统计分析

兰台世界 2016

摘要:通过对我国档案学研究阶段划分的探索,在分析了传统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对第二阶段加以补充,对我国档案研究阶段划分进行改进。统计分析了我国自1937年至2015年的档案文献发表与获得专利情况。通过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探索我国档案学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档案 文献 专利 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