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激素配比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和块茎形成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种费乌瑞它为材料,研究了激素配比与基因型对马铃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AA和NAA浓度的增加,费乌瑞它的试管薯诱导率和单薯重呈波浪式递减,6-BA+IAA处理的诱导率高于6-BA+NAA处理,6-BA+NAA处理的单薯重高于6-BA+IAA,添加6-BA+NAA有利于改变组培苗腋芽处茎尖的生长方向,诱导试管薯的形成;添加6-BA+IAA有利于试管薯块茎膨大、提高试管薯鲜重,通过主成分分析,试管薯诱导率和单薯重对激素诱导效果的贡献率分别为60.26%、34.78%。综合比较5个品种在L5和L7两种激素配比处理时的试管薯诱导效果,L5处理比L7处理的费乌瑞它、黑美人、庄薯3号和大西洋4个品种试管薯诱导率高出5.83~11.11个百分点,以试管薯诱导率为第一主分量,筛选出最适宜试管薯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1.4 mg/L+30 g/L白糖+4.8 g/L。本研究明确了筛选最优激素配比的主要指标,探明了NAA和IAA两种激素对试管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效果,为规模化生产试管薯培养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激素 试管薯 诱导率 单薯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林草植被类型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基础单元结构,是研究土壤结构、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林草植被类型下的水稳性团聚体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林草植被类型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差异。结果表明:(1)混交林地的水稳性大团聚体比例,MWD,GMD,D值较山杏、山桃、沙棘等纯林大,说明混交林地土壤的结构最好,抗侵蚀能力最强;撂荒地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各指标值最小,土壤结构最差,抗侵蚀能力最差。(2)>0.25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林地大于撂荒地,上层土壤大于下层土壤,说明林地土壤结构较撂荒地稳定,上层土壤结构较下层稳定。(3)土壤分形维数D值苜蓿地大于林地,苜蓿地土壤受到人为因素后恢复年限短,土壤颗粒分散,土壤稳定性差。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特别是混交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苜蓿地和撂荒地好,对研究区土壤结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林草植被结构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VOR、CVOR指数在宁夏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以盐池县为例

草地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运用VOR和CVOR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结合Patrick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宁夏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的生态系统恢复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盐池县荒漠草原各监测点Patrick多样性指数均高于20,盐池县南部高于中部和北部。各监测点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恢复力(R)与VOR指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草地基况(C)、组织力(O)和恢复力(R)与CVOR指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VOR指数和CVOR指数对盐池县中部和南部草地健康状况评价结果一致,为"健康"状态,VOR指数评价北部草地处于"不健康"状态,CVOR指数评价为"警戒"状态,盐池县北部草地恢复工作有待加强。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VOR指数 CVOR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南部山区冬小麦抗旱指标鉴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快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选育适宜宁南山区旱地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本试验通过抗旱系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8个品种12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品种根据抗旱系数不同,可分为抗旱性强、中、弱3个等级;12个性状的主要信息主要集中在4个主成分中,累积贡献率达93.40%,这4个主成分因子主要反映产量、抗旱系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不实小穗数、颖花结实率9个性状。产量、穗下节长和株高与抗旱系数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8个品种聚为3类,第一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是Z0217-3,Z0231-3和对照中引6号,这三个品种的产量、抗旱系数、穗下节长、千粒重及株高等主要指标在第三类和第二类之间,但穗长、穗粒数及单株粒重在三类中平均值最低。第二类包含2个品种,分别是98-5808-1和Z0228-2-1,这两个品种的穗粒数、单株粒重和不实小穗数三个指标平均值最高,但产量、抗旱系数、穗下节长、千粒重等指标平均值最低。第三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是Z0349-4,08AWS089和晋太0509,这三个品种平均产量高,抗旱系数高,平均穗长最大,平均穗下节长最长,平均结实小穗数最多,千粒重最大、株高最高。

关键词: 冬小麦 抗旱系数 农艺性状 抗旱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压砂西瓜枯萎病生防木霉菌筛选及其拮抗机制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对压砂西瓜枯萎病具有生防作用的木霉菌株,从中卫香山压砂地不同作物根际土壤分离得到22株木霉,通过与西瓜枯萎病菌对峙培养,筛选出6株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木霉菌株,并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及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株木霉菌对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在76.92%以上,其中Ty3菌株的抑菌率最高,为83.29%,该木霉发酵液的抑菌率为84.57%,其产生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9.83%和90.60%。观察结果表明,木霉菌可通过竞争、重寄生作用及产生抗生物质等方式抑制枯萎病菌菌丝生长与扩展,显微镜下观察到木霉菌丝附着或缠绕病原菌丝上吸取营养,致使病原菌丝变形、断裂、消解。综上所述,Ty3菌株可作为压砂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拮抗菌加以开发应用。

关键词: 压砂地 根际 木霉菌 西瓜枯萎病菌 拮抗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肥在宁夏灌淤土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寻求改善宁夏灌淤土水稻氮素利用的有效措施,通过静水浸泡与盆栽试验,以自研聚氨酯包膜控释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控释肥的氮素释放特征,在氮磷钾等养分供应下研究了5个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研控释肥CRF1、CRF2在静水(25℃)中的氮素累积释放比例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抛物线"形状,其24 h初期释放率分别为3.54%、2.28%(≤15%),28 d的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3.17%、30.58%(≤80%),符合缓释肥料的国家标准要求。与等量NPK处理相比,CRF2处理主要通过提高水稻穗粒数与千粒重获得最高子粒产量,达到31.21 g/盆,增加了10.44%;其地上部总吸氮量达到150.89 kg/hm~2,提高了10.46%;其氮肥利用率达到36.64%,提高了5.49个百分点。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与无机氮含量峰值均出现在水稻插秧后的15 d前后,随后不同程度的下降,控释肥处理下降较慢,在土壤中氮素释放时间达到75 d以上。其中CRF2处理由于添加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能够在水稻移栽45 d前保持最高的硝态氮(第45 d:99.41 mg/kg)和无机氮含量(第45 d:104.46 mg/kg),在60 d前保持最高的铵态氮含量(第60 d:4.03 mg/kg),满足了水稻生育关键期对氮素的需求,从而保证稻谷产量。

关键词: 控释肥 灌淤土 氮素释放 水稻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药害对胡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缓解效应

农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除草剂药害对胡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除草剂药害的缓解效应。[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测定胡麻生物量及叶绿素SPAD值等生理指标,探讨4种除草剂在超剂量使用时对胡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几种除草剂药害的缓解效应。[结果]4种除草剂在超剂量使用时均会对胡麻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药害发生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几种除草剂药害的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药害发生后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缓解几种除草剂对胡麻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使受害胡麻达到正常生长或接近正常生长水平。

关键词: 除草剂 药害 胡麻(油用亚麻) 抑制 缓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及白粉病抗性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拓宽了宁夏小麦遗传基础为育种提供优异资源。【方法】以外引和宁夏自育的81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借助于形态学和分子标记手段,对不同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分析,部分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成株期田间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1)依变异系数大小,9个农艺性状依次为有效穗(14.77%)﹥穗粒重(14.41%)﹥穗粒数(8.94%)﹥穗下茎长(7.03%)﹥结实数(5.69%)﹥小穗数(5.03%)﹥穗长(4.98%)﹥株高(3.21%)﹥千粒重(0.65%);(2)过多的有效穗不利于提高穗粒数和经济系数,穗长越长有利于增多穗粒数和提高粒重,较多小穗数有利于提高单株粒数和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3)在距离为21.83时,将81份种质分为7个类群,第Ⅰ类群材料平均有效穗最多(6.83±1.986)个,第Ⅱ类群材料平均株高最矮(83.94±13.42)cm,第Ⅲ类群材料穗下茎节最长(51.50±0.500)cm,第Ⅵ类群材料的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均最高[分别为(11.00±2.370)cm、(61.00±4.359)粒、(2.69±0.303)g、(44.13±0.006)g、0.533],第Ⅶ类群材料的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最多[分别为(24.33±1.528)、(23.33±1.528)个];(4)9个白粉病抗性基因标记引物,检测到携带1、2、3、4个基因标记的材料分别为11、23、38和5份。【结论】总体上,地方和农家品种平均有效穗最多,自育和外引种质平均株高最矮,而唯有外引种质携带有Pm~21基因,携带Pm6和Pm~21基因的种质表现出较强的田间抗病性。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基因标记 白粉病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自育辣椒品种(系)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宁夏农林科学院选育的100份辣椒品种(系)27个形态性状数据,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7个形态学性状中,果型、中心柱长、单果重等表型性状差异明显,27个形态学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8.73%,平均多样性信息指数为1.3092,说明100份辣椒品种(系)表型变异较丰富。聚类分析发现,在欧氏距离17.5处,将100份材料划分为6类,有效区分不同品种(系)。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5.731%,归纳为果型因子、叶型因子、株型因子,较大程度上反映100份辣椒品种(系)表型特征。研究结果为宁夏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辣椒 遗传多样性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个枸杞品种的SCoT遗传多样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 T)分子标记对17个枸杞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到9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1条,多态性比率为73. 96%。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 055(SCo T-29)~0. 239(SCo T-66),平均为0. 132。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枸杞品种遗传相似系数为0. 43~1. 0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 87处可将所有品种分为3个类群。综上,利用SCo T分子标记可揭示枸杞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枸杞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枸杞 品种 SCoT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